參加工作以來,學習過很多先進人物,坦誠地講,與他們相比,從事檔案工作的劉義權實在太平凡、太普通了。然而,恰恰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恰恰是這樣一份原以為平淡無奇的檔案工作,讓我的心靈深處受到了最強烈的震撼與感動,讓我對生命的意義,對從事檔案工作的意義,進行了一次再思考。
“38年如一日”,劉義權用平凡的一生鑄就了生命的永恒。他身上所具備的精神讓我深切地感到,劉義權不僅是我們時代的英雄,而且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英雄。他,就在我們身邊,是一個我們都可以學習、都可以效仿的英雄,是一個不需要特定條件出現的英雄。他所做的一切看似平凡,似乎我們都能做到,但我們可能并沒有去做,而劉義權一輩子都在這樣做。
隨著向劉義權同志學習活動的不斷深入,我越來越感覺到他的事跡不高調、不驚天動地,但讓人真切體會到了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強烈責任感。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踏踏實實的人,懷揣著一顆對檔案事業充滿激情的熾熱之心,把工作當成事業去干,把崗位當成哨位堅守,才把這平平凡凡的敬業愛崗演繹得如此生動感人,催人淚下。
從海濱到邊陲,從北國到南疆,劉義權同志帶著神圣的責任,懷著忘我的虔誠,沿著紅軍征戰的足跡,走向偏遠老區、走向窮鄉僻壤、走向大山深處。38年間,他的足跡遍布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00多個縣市,他查訪的老將軍、老紅軍、老戰士和普通群眾數以萬計……我反復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對檔案工作能始終充滿激情,38年如一日地始終奔走在檔案工作的長征之路?是那顆堅忍的心!正是源于這顆心,劉義權的生命已經緊緊和這些檔案融合到了一起。檔案,成了他人生奮斗的目標,成了他生命的支柱。他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自我,為這些檔案而活著。
每征集到一批珍貴的檔案,劉義權就會感到一種沁入身心的幸福;每整理好一批重要的檔案,他就會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他不看重一切功名利祿,遠離世事的浮躁與喧囂,專心致志于寧靜的蘭臺港灣。當我們正在談論股票漲跌的時候,他卻在為征集檔案奔走在北方的暴風驟雨中;當我們正在抱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他卻在為一些征集不到的檔案急得跳腳;當我們正在同學聚會上把酒歡歌的時候,他正在散發著霉味的檔案堆里查找我軍犧牲將士的名字和下落;當我們正在為劉義權身患絕癥扼腕痛惜的時候,他卻在病床上用痛得發抖的手寫下改進檔案工作的建議……有人說,他就是檔案館門前的那條昆玉河,從容向前,永不停歇,遠離喧嘩和躁動。如果沒有這種淡定,一個人到底能走多遠?如果沒有這種堅守,38年的漫漫征途靠什么來支撐?而這樣的淡定和堅守,正是源自劉義權那一顆甘于平凡的平和之心。
正是這顆熾熱、堅忍、平和的心,讓劉義權變得與眾不同。看著他的事跡,我常常聯想到自己——
如果是我,住著三室一廳的大房子,為了轉業的戰友,搬到只有30平方米的周轉房里去,我能不能做到?所以,我告訴自己,劉義權為什么會在同事之間廣受好評。
如果是我,退休返聘,會不會因為提前下班去做化療而慚愧?所以,我告訴自己,劉義權為什么能讓數以萬計的人感動得流淚,會成為堅守崗位的英模。
如果是我,會不會在病床上念念不忘自己鐘愛的檔案事業?所以,我告訴自己,劉義權為什么成為豐碑,為什么平凡鑄就了永恒!
劉義權很簡單,簡單到一生就用一句話來形容:“干好本職工作”。他又極其不凡,讓我第一次真實地感到了一個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生存奮斗的價值。學習劉義權,就是要學習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地為檔案事業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中去;學習劉義權,就是要學習他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在平凡中擔當起黨和人民的期望與重托;學習劉義權,就是要學習他默默無聞地為蘭臺人樹立起一座豐碑,把一腔熱血傾注到從不會驚天動地的蘭臺沃土一一這就是新時期檔案人必須具備的風貌和氣質。
俯首案前,劉義權的一段段“往事”不時地在我的腦海里閃現,于是,我寫下了一句話:遇到坎坷時,問一問你的心,是否熾熱、堅忍、平和?如果是,請聽從心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