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勘察設計電子圖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電子圖文歸檔不全。中原油田設計院1990年以前采用板圖出圖,1990年以后,采用CAD系統出圖。雖然成立了由信息中心管理形成的電子圖檔,但由于計算機技術和人員的因素,造成一部分電子圖散存于設計人員手中,一部分電子文件未及時歸檔而散失。即使歸檔的電子圖文,也因多種原因未進行系統整理,致使電子圖文歸檔不完整。
1.2 電子圖紙的命名困難。中原油田工程設計底圖檔案的檔案號,是按下面兩種方式編制的:一是按專業編號。2004年前,工程設計檔案的檔案號由“專業代碼”+“檔案順序號”兩部分組成,每個專業內編制大流水號。如:建——00123。二是按項目編號。2004年后,設計單位開始使用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進行工程圖紙設計后,工程設計檔案的檔案號由“項目號”+“文件號”兩部分組成,在年度內編制項目流水號,如:08002 DLl0001電01。由于圖紙檔案的規定不一,名稱難以統一,后期歸檔、查詢困難。
1.3 電子圖文與紙質圖文版本不符。設計圖歸檔時,每個項目的設計版次多,按常規“0”版是最終版,目前,存在既有“0”版,又有“A、B、C……”或“1、2……”等版次的現象。而且底圖更改頻繁,一張底圖往往多次修改多次打印,同一底圖檔案管理人員收集到多個電子文件,無法確定哪一個為最后版本,也無法從編制時間上判定形成時間,造成檔案號重復以及借閱時無法準確調卷,增加工作量。
1.4 電子圖文檢索困難。過去,檔案室使用的是“單機版”圖文檔案系統,完成了全部室藏底圖檔案的數據庫條目6萬多條,用于查詢、錄入、提供利用、歸還、注銷等。由于不能進行網絡查詢,在檔案利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當需要電子圖文時,檔案管理人員只能在歸檔文件夾中根據文件名進行檢索查詢,檢索過程耗時、效率低下、重復利用率低。
2、加強勘察設計電子圖文管理的對策
2.1 加強電子圖文的收集。首先,對1990年以后已形成的電子圖檔進行查漏補缺,由檔案人員將歸檔底圖與底圖數據庫進行比對,建立檢索信息庫,按照每年存圖數據或各專業存圖數據排查,查找出缺失的電子圖文檔案號,進行追蹤歸檔。其次,對于今后形成的電子圖,要積極與設計院有關部門進行溝通,爭取支持和配合,制定有關電子圖檔的歸檔與管理的規定或者強制措施,并將其納入部門領導、項目負責人、設計人員的崗位職責,及時進行考核,確保形成的電子圖齊全、完整、準確歸檔。最后,要確保電子檔案的真實性,在電子文件生成之際,對保證電子文件真實性的諸要素予以界定并置于系統之中,在管理的過程中,將保證電子檔案真實性的諸要素保存下來。
2.2 做好對電子圖檔的動態管理。在施工過程中的圖紙更改,一律由設計師填寫《設計更改單》,并經設計部簽署后備案。更改底圖重新曬制藍圖后,一并更換歸檔藍圖,確保底圖和藍圖信息的準確對應,使工程設計圖紙信息保持其準確、完整。
2.3 實施庫藏底圖檔案的數字化。2009年,檔案室配備了2臺A3、A0幅面掃描儀及其配套軟件和3臺微機,半年時間完成了1.2萬張底圖的數字化工作。
2.3.1 組建掃描小組,指定負責人,制定計劃。
2.3.2 確定掃描參數:①掃描色彩模式一般以黑白二值、灰度模式為主;②掃描分辨率確定為大于300dpi;③對于采用黑白二值模式掃描的圖像文件選用TIFF格式存儲,對于少數采用灰度模式掃描的文件采用JPE6格式存儲;④掃描圖像文件的命名采用三個層次的文件夾組織結構形式,第一層為全宗目錄級,第二層為專業或項目(即案卷級),第三層為底圖自然張(文件級)。
2.3.3 加強掃描工作的過程管理:①建立數字化各環節的安全保密管理機制,確保檔案原件和數字化檔案信息的安全;②底圖檔案數字化的各個環節均應進行詳細的登記,并及時整理、匯總,在數字化工作完成的同時建立起完整、規范的記錄;③注意保護圖紙,掃描后的圖紙及時歸庫,防止錯亂。
2.3.4 掃描完成后,數據要與原底圖數據進行比對,檢查是否準確,如有遺漏,及時補掃。
2.4 建立電子圖檔管理信息系統。2010年初,中原油田設計院與緯衡科技公司合作開發了《緯衡出圖與圖文檔管理系統》并投入使用。該系統包括出圖管理系統和圖文檔管理系統兩部分。出圖管理系統以打印圖紙為核心內容,貫穿打印、收集、利用全過程,建立了覆蓋全院的打印歸檔管理平臺,具備打印備份、自動歸檔、拆圖、統計報表、WEB瀏覽等功能。圖文檔管理系統采用B/s和c/s相結合的網絡技術架構,涵蓋收集、整理、歸檔、統計、檢索和利用六大環節,具有快速歸檔、全圖全文檢索、版本控制、報表統計、權限管理和建立數字化檔案庫等功能,使設計院電子圖文資料得到安全存儲、規范管理,大幅提高了利用率和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