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的方式,調查范圍是遼寧省10個省直單位,其中,機關7個,事業單位3個。
1.1 電子文件歸檔基本情況。遼寧省10個省直單位的電子文件歸檔管理基本情況詳見表l。從表l中看出集中在檔案室保存的占80%,分散在各形成部門的占20%;檔案室負責歸檔的占70%,業務部門負責歸檔的占30%;制定電子文件歸檔制度或規范的占90%,制定電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占70%;定期集中歸檔的占80%,隨辦隨歸的占10%;沒有一家歸檔元數據和背景信息的,說明這是薄弱環節。
1.2 管理系統情況。遼寧省10個省直單位均有信息管理系統,其中,6家信息管理系統中沒有歸檔功能,3家使用業務系統的有歸檔功能,1家使用其他系統的有歸檔功能。只有3家有檔案管理軟件,使用的是世紀科怡管理軟件,其他7家無檔案管理軟件。
1.3 電子文件保存備份情況。遼寧省10個省直單位的電子文件保存備份情況詳見表2。從表2中看出,保存在移動硬盤的占60%、光盤的占60%、磁盤的占20%、服務器的占10%;備份l套的占50%、2套的占30%,沒有備份的占20%;一年一次備份的占20%,隨時備份的占20%,沒有定期備份的占60%;存放地點在本單位的占90%,沒有1家實行異地存放的。
2、基本印象與初步分析
從調查中看出,遼寧省省直單位的信息化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水平,電子文件的歸檔管理工作無論是制度和標準建設,還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也都達到相當的水平。但是,按照檔案信息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2.1 信息化水平較高,但仍是傳統的管理模式。從表1和1.2中看出,對電子文件歸檔管理無論是負責保存還是負責歸檔,大部分都是檔案部門,分別占80%和70%,是已改變了管理流程,由檔案部門實行了“前端控制”?但仔細分析,有80%的信息系統是集中歸檔,有60%的沒有歸檔功能,則說明,并沒有改變管理流程實行“前端控制”,實行的仍是傳統的歸檔管理模式,不利于保障電子文件的真實性。
2.2 電子文件歸檔制度和工作較完善,但無元數據和背景信息歸檔。有90%的單位制定了電子文件歸檔制度或規范,有90%的實行了電子文件歸檔,但是,沒有一家歸檔元數據和背景信息的。分析其原因,其一,可能是檔案人員對元數據和背景信息不很理解,所以不重視;其二,可能是信息系統中,沒有采集元數據和背景信息的功能。元數據和背景信息是保障電子文件有效性、真實性、完整性的關鍵所在,是維系電子文件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手段,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2.3 信息化硬件建設水平較高,但軟件建設和管理水平較低。10家單位均有信息管理系統,但有60%的信息系統沒有歸檔功能,也就是在其系統中沒有檔案管理模塊。其結果:一是無法實現文檔一體化和“前端控制”,二是歸檔電子文件不在信息系統中,不利于電子檔案信息共享,無法體現信息化的優勢。
2.4 有風險意識,但做得不到位。對歸檔的電子文件,10家單位都有風險意識,基本上做到了脫機保存,80%的單位做了備份,并有70%的單位選擇單獨存放,但是100%的單位沒有做異地存放。這反映了其關注信息安全和有風險意識,但做得不到位。對于突發性、不可抗拒的災害,異地存放效果相對最安全。
綜上所述,電子文件歸檔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其中,存在許多的問題,亟待有關部門的重視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