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分析了瓷質磚拋光工序中的磨具、磨頭、壓力、速度等工作參數對拋光各階段的影響,闡述了各階段工作參數的選擇原則。
關鍵詞:瓷質磚;拋光工序;工作參數;拋光效率
1 引 言
表面拋光是瓷質拋光磚加工中極為重要的工序,其作用是消除定厚(刮平或粗磨)過程中瓷磚表面留下的凹坑、溝痕、裂紋等缺陷,使瓷磚表面光亮,拋光質量決定瓷質拋光磚的表面光潔度,本文闡述拋光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參數對拋光效率的影響。
2 拋光工序中各個階段的作用
根據瓷質磚的拋光原理,拋光階段可細分為:粗拋、中拋、精拋和上光四個階段。各階段的作用如下:
(1) 粗拋階段的作用是將刮平工序中形成的刀痕、凹坑、振紋等去除掉,把磚坯表面磨削平整;
(2) 中拋階段的作用是去除粗拋劃痕,為精拋打下基礎;
(3) 精拋階段的作用是去除中拋劃痕,為上光打下基礎;
(4) 上光階段的作用是使拋光面形成光潔的、具有鏡面光澤的表面。
3 工作參數正交試驗
3.1試驗平臺
科達KPJ800/16(800型16頭)拋光機:配置16套KD268拋光磨頭,磨頭上部采用80×150雙氣缸、11kW電機。其主視圖和剖視圖分別見圖1和圖2。
3.2試驗方法
采用4因素4水平按L16(45)正交表進行試驗。試驗因素和水平為:轉速(427rpm、475rpm、522rpm、570rpm);壓力(0.2MPa、0.25MPa、0.3MPa、0.4MPa);磨具T2(170mm)拋光磨塊,磨塊粒度號(80#、240#、320#、1000#);擺動速度(0m/s、0.1m/s、0.2m/s、0.3m/s)。
試驗結論:采用方差分析法得出結論,影響磨削量的主要因素是磨具粒度,粒度越粗,磨削效率越高;其次是工作壓力,壓力越大,磨削效率越高,但超過0.2MPa后,壓力對磨削效率的影響很小;最后是轉速,轉速越大,磨削效率越大。然而,因拋光各階段中的作用不同,各因素對拋光效率的影響水平是變化的。
4 各階段工作參數的選擇
4.1 粗拋、中拋階段
粗拋、中拋階段為磨削階段,主要考慮的是瓷磚磨削量這一重要指標,而對表面光澤度的要求較低。
在這一階段,磨具粒度較粗,對磨削量影響最大。隨著金剛石拋光磨塊技術的日益成熟,在粗拋階段已大量采用T2金剛石磨塊。此外影響較大的因素是磨削速度,其次是工作壓力,影響最小的是擺動速度,所以在選擇工藝參數時,應優先考慮提高磨削速度,其次考慮加大工作壓力。
故粗拋、中拋階段工藝參數的選擇原則為:要在單位時間內去除較多的瓷磚表面余量,同時磨具損耗不能過快(即要求磨削比大),可選取較大的壓力和較高的磨削速度,為提高生產效率,應選取較高的皮帶輸送速度。但壓力的選擇要由磨具的硬度及瓷磚的抗壓強度來決定,皮帶輸送速度的選擇應由拋光機系統性能和拋光磨頭性能來決定。
4.2精拋、上光階段
精拋、上光階段為研磨階段,主要考慮的是保證瓷磚的表面加工質量(光澤度),為拋光作準備,同時兼顧磨具磨損和生產效率。在這一階段,皮帶輸送速度和磨削速度對板材的光澤度影響較顯著,而工作壓力對光澤度影響較小。所以,精拋、上光階段工藝參數的選擇原則為:要獲得較高的表面光澤度,可選取較高的轉速、較慢的進給速度以及較低的壓力。
5 工作壓力、磨頭轉速對拋光工序的影響
5.1工作壓力對拋光的影響
工作壓力是影響拋光過程的重要參數之一。拋光磨塊以一定壓力作用在瓷磚表面上,在拋光磚坯表面的同時其自身也因磨損而逐漸喪失拋光能力。隨著壓力增加,參加工作的磨粒數量增多,瓷磚表面光潔度呈上升趨勢,但磨塊的損耗也顯著增加,同時由于劇烈摩擦,瓷磚表面溫度上升,在磨擦點處溫度上升更快,磨粒在高溫下更易軟化,粒附現象嚴重。當壓力達到較大時,瓷磚光潔度達到或者接近最大值,再繼續增大壓力時,瓷磚光潔度上升很小甚至下降;壓力過高,會造成瓷磚的表面粗糙度上升, 降低了拋光質量;壓力過低,參加拋光的磨粒數減少,拋光能力減弱,也不能提高瓷磚表面的光澤度。因此壓力必須有一合理范圍,一般建議粗拋、中拋階段磨頭壓力不超過0.3MPa,精拋、上光階段磨頭壓力不超過0.25MPa。
5.2磨頭轉速對拋光的影響
(1) 粗拋、中拋階段
磨削量和時間的關系:磨削量的累積量與時間成正比。
磨頭轉速對磨削效率和表面質量的影響:磨頭轉速增加,磨削累積量直線上升,磨削效率提高,但如果磨頭轉速增加過多時,會造成磚面溫度急劇升高,促使冷卻水蒸發而導致拋光條件惡化,使磚面表面光潔度下降。
(2) 精拋、上光階段
拋光盤轉速越高,表面質量越好,故拋光磨頭可采用相對較高的轉速。試驗表明:拋光磨頭的回轉速度、拋光磨具磨損率與所采用的磨塊粒度有一定關系。因此,拋光磨頭的具體轉速應根據瓷磚的質地、拋光磨頭壓力、給進率、磨損率、磨料粒度以及冷卻液流量等因素來確定??七_拋光機磨頭轉速介于450~550rpm之間,實踐證明是較理想的轉速區間。圖3為科達KD268拋光磨頭的實物圖片。
6 磨頭參數的改變對拋光工序的影響
6.1設定條件1
設定條件1:磨頭直徑相同,磨頭轉速相同,磨塊長度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磨塊不管取什么尺寸,磨削環對瓷磚的磨削都是不均勻的;磨削環會使瓷磚表面平行于進給方向,且對稱地靠兩外側邊先被磨亮,磨出兩條邊緣模糊的光亮帶,簡稱光亮帶;磨塊短的光亮帶窄,亮度差大;磨塊長的光亮帶寬,亮度差??;為使瓷磚加工表面都達到要求,應以瓷磚中心磨亮為準。磨塊長則其磨削能力強,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磨塊越長則生產效率越高。目前拋光磨塊的長度系列有T1=140mm、T2=170mm、T3=210mm,其中T2磨塊應用最廣。
6.2設定條件2
設定條件2:設定磨塊長度相同,磨頭轉速相同,磨頭直徑不同。
磨頭直徑大的磨削效率高,光亮帶與其他部位的亮度差大;反之,磨削效率低,光亮帶與其他部位的亮度差??;磨頭直徑越大,光亮帶離對稱中心越遠,光亮帶寬度相同;隨著磨頭直徑的增大,磨頭的有效磨削直徑也增大。
科達KD268拋光磨頭綜合考慮拋光效率和拋光均勻性,將磨削直徑定位為550mm,實踐證明是較理想的磨頭磨削直徑。
6.3設定條件3
設定條件3:設定磨頭直徑相同,磨塊長度相同,磨頭轉速不同。
轉速的提高僅僅提高磨削能力,且提高不多,光亮帶的寬度和位置也基本不變,加工的瓷磚寬度隨轉速增大稍有增加。磨頭轉速通常根據磨具的最佳磨削速度來選取,也就是綜合磨削效率、磨具消耗、經濟性等因素來確定。
7 結 語
瓷質磚拋光工序中,工作參數對各階段的影響不完全相同,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各個階段磨削的主要作用來調節工作參數。粗拋、中拋階段可以選取較高的磨削速度和工作壓力;而精拋和上光階段應選取較高的轉速和較低的工作壓力。拋光磨頭的磨削直徑對拋光效率和拋光質量有直接影響,磨塊長度對拋光效率也產生影響。合理調整磨頭轉速、工作壓力、磨頭擺動速度,可以顯著提高拋光效率和拋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