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綜述了目前我國陶瓷機械的發展現狀,并對2011年陶瓷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全球建筑陶瓷機械市場需求依然旺盛;而在我國,由于下游陶瓷行業需求旺盛,以及產業轉移和升級帶來的機會,未來三年我國陶瓷機械行業將保持穩定增長,今后陶瓷機械產品將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節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陶瓷機械;現狀;發展
1 引 言
2010年是“十一五”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作準備的關鍵一年。根據我國《裝備制造業“十一五”發展規劃》,2010年發展的目標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經濟總量進入世界前三位,一批重要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有明顯提高,重點發展基礎裝備、能源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原材料工業設備、現代農業設備、環保設備、綠色制造技術與裝備等七大裝備制造業領域和加強基礎工藝及共性技術研究。
我國已明確了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制定了《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規劃》,提出了加快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產業技術進步的政策與措施。《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規劃》明確將工業爐窯節能新技術、清潔生產與低排放技術、大摻量粉煤灰建筑材料及其應用技術、粉煤灰資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專用設備及技術明確列為重點發展方向。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這對集光、機、電、液、氣一體化的現代陶瓷機械裝備行業,意味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2 我國陶瓷機械的發展現狀
陶瓷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地位的形成,有力地推動我國陶瓷機械裝備的創新發展。從原材料制備、成形、燒成、后期冷加工等設備,無論是從產品質量,抑或是技術含量,中國陶瓷機械裝備都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從單機設計制造到整線工程的設計整合,中國陶瓷機械無疑是世界陶瓷技術裝備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國陶瓷機械裝備在占領了國內絕對陶機市場份額之后,近年來頻頻出擊國際市場,并以卓越的性價比贏得了國際市場占有率。尤其是在亞洲新興陶瓷產區,中國陶瓷機械更是憑借其政治、經濟、文化等優勢迅速占亞洲市場的橋頭堡。目前亞洲本土市場雖然還沒有形成規模和實力的陶瓷機械裝備企業與中國陶瓷機械裝備抗衡,但是中國陶瓷技術裝備面臨廉價銷售、企業競爭力正在逐漸減弱的危險。如何鞏固“后院”和拓展“前院”,正是當前擺在陶瓷機械企業面前的一道坎。
在國際市場上,中國陶瓷機械首先面臨的是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等歐洲陶瓷機械泰山壓頂的打壓;其次是印度企業在迅速復制“中國模式”,對中國新技術新設備緊追不放,要求中國陶瓷機械企業提供的技術服務越來越高,而產品售價卻越來越低;第三是某些國內陶瓷機械裝備企業將價格戰火燒到亞洲市場。
國內有些陶機企業為了占領市場,不計成本將國內創新技術提供給國際客戶。但是,卻將產品價格一降再降。陶瓷技術裝備雖然不是高尖技術,但也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發新技術新裝備,完善和提升服務也需要支付必要成本。利潤的萎縮對于市場的鞏固和拓展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
與中國陶瓷機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陶瓷機械供應商不僅沒有降價銷售,而是積極謀求與有質量意識、有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品牌意識的亞洲(中國)優秀陶瓷機械供應商達成合作的共識,將“服務打包”給中國陶瓷機械企業,通過就近服務來降低運營成本,以高附加值牢牢掌控優勢客戶資源。
毫無疑問,中國裝備的工藝技術與歐洲裝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噴墨、印花、布料等裝飾技術的研發上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這從另一方面說我國的裝飾工藝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凸顯的態勢下,企業要參與世界經濟的競融,通過創新而擁有國際先進技術固然重要,但是,以促進行業共同發展為目的,積極參與國際性的行業性事務,與國際陶業同行展開廣泛的技術交流和探討,重視與陶瓷生產企業的聯合開發,提升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傳播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并以整機性能穩定、技術先進、質量可靠、高性價比等服務全球陶瓷市場,謀求共贏,謀求可持續發展,才是我國陶瓷機械裝備企業發展的方向。
3 2011年陶瓷機械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3.1全球建筑陶瓷機械市場需求依然旺盛
國際建筑陶瓷機械市場自2004年以來呈現繁榮的景象,2007年達到頂峰,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意大利的實體經濟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對陶瓷機械設備制造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總體降幅不大。國際市場仍然是意大利陶瓷機械行業的重要銷售渠道,占總銷售額的73.8%。盡管相比2008年有32.8%的跌幅,意大利陶機行業仍然是世界的領導者,總出口額為9.156億歐元。
歐洲大陸仍然為意大利技術主要的市場,占總出口額的33.3%。亞洲則占據第二位,具體數字為25.1%,但是加上中東地區(16%)就超過了歐洲部分,占總出口額的41.1%。美洲和非洲(特別是馬格里布地區國家)各為12.7%。3.2我國建筑陶瓷機械市場穩步增長
建筑陶瓷行業需求旺盛、國內原有陶瓷機械設備更新換代、國內陶瓷機械競爭力提高帶來的出口增加、建筑陶瓷產業轉移等因素,使得國內建筑陶瓷機械行業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長水平。
3.2.1 下游陶瓷行業需求旺盛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陶瓷生產和消費國,隨著居住條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對建筑陶瓷的需求量還會進一步增加。據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建筑陶瓷磚產量超過75億m2,我們預計,基于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未來幾年我國墻地磚市場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趨勢,這將直接拉動對建筑陶瓷機械的需求。另外,隨著招工的困難和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自動化生產成為陶瓷企業今后的發展態勢,因此對機械裝備的需求愈來愈大 。
3.2.2 產業轉移帶來的結構性額外需求
廣東佛山、山東淄博地區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建筑陶瓷產區。出于地方產業政策的調整,原來建筑陶瓷主產區將由廣東佛山、山東淄博等區域經濟發達的地區逐漸向周邊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轉移。
近幾年來,廣東省境內的建筑陶瓷新增投資開始向清遠、肇慶、河源等區域以及廣東省外的四川、山東、湖南、江西等地轉移。據不完全統計,僅佛山禪城區外遷陶瓷企業就購置了3.2萬多畝陶瓷生產用地,直接投入資金75億元,規劃新建生產線250多條,新形成年產約20億m2的生產規模。
而根據來自山東淄博的消息,淄博市出臺了《淄博市建筑陶瓷產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 (2009~2011年)》,對淄博建筑陶瓷產業發展提出具體指標:生產能力由目前的12億m2控制到7億m2以內,淘汰轉移落后生產線200條、產能5億m2。
我國西部的四川夾江地區、江西高安、湖南衡陽、沈陽法庫、吉林樺甸、河北高邑、山西陽城、山西泉陽等地區也已出臺一系列鼓勵政策,預計這些地區將獲得快速發展,成為承接經濟發達地區陶瓷產業的新的建陶生產基地。
3.2.3 建筑陶瓷產業升級帶來的機會
國家已經明確提出陶瓷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我國建筑陶瓷工業要加速產品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不斷用先進生產設備及工藝取代落后生產設備、工藝,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產業升級。而產業升級將迫使中國建筑陶瓷行業從數量和價格的競爭轉向技術和質量的競爭,這必將促進陶瓷機械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創新裝備的國產化和研制開發,為一些科技含量高、新產品開發能力強的陶瓷機械生產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3.2.4 國際市場競爭帶來的機會
我國建筑陶瓷機械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對手主要集中在意大利,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陶瓷機械生產國和輸出國。和我國陶瓷機械產品相比,意大利所產設備價格昂貴,性價比相對較低,與此同時隨著我國陶瓷機械行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技術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使得意大利陶機在以亞洲市場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銷售業績迅速下降。此外,由于下游建陶生產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使得建筑陶瓷生產企業不得不尋找性價比更高的設備,以降低其生產成本。這為中國建筑陶瓷機械制造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依靠其產品的性能價格比優勢和對鄰近的建筑陶瓷產區如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的區位優勢,與境外企業展開競爭,從而占據更高的國際市場份額。
綜上所述,伴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預計未來三年內中國陶瓷機械行業將保持穩定的增長,年復合增長率在10%左右,市場總量有望達到150億元。
4 未來陶瓷機械的研發重點
“十二五”期間,將是我國完成工業化中期任務并向工業化后期轉變和過渡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工業產業的特點將是實現全面升級。由此,陶瓷產業將以打造高端競爭力為主要發展目標,以推進產業的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
對陶瓷企業而言,打造高端競爭力,著眼點在落實“兩型”企業的要求,努力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轉變。提高整機性能,實現機械自動化、智能化,尤其是降低設備能耗,進行節能減排,更好地滿足客戶需要是陶瓷機械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因此節能降耗裝備、環境保護裝備、自動化裝備以及提升產品質量的裝備將是今后一段時間陶瓷機械研發的重點。
(1) 原料制備的新技術和新裝備,包括連續式球磨工藝技術和裝備以及干法制粉工藝技術和裝備等的研制;
(2) 進一步提高成形壓機的整體性能和新型的可拆卸壓機的研制;
(3) 由于人力成本的快速提升和招工難的出現,陶瓷企業對陶機裝備自動化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因此提升我國陶機裝備的自動化水平勢在必行,如全自動檢測包裝機等的研制;
(4) 陶瓷噴墨打印設備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的亮點,因此要盡快掌握陶瓷噴墨打印設備的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
(5) 研制出適合我國陶瓷生產現狀、能耗低、自動化程度高的陶瓷機械裝備將是各陶瓷機械生產企業目前面對的課題,如日用陶瓷的自動成形生產線和裝飾機械的研制;
(6) 以節省勞動力的優質高效運作,改變過去衛生潔具生產“人海戰術”的落后狀況,研制價廉質優的衛生潔具成形生產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