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一場歷史罕見的旱情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瘋狂地肆虐,江河中斷,湖泊干涸,秧苗枯萎,飲水艱難,一幅幅“大地干渴”的畫面令人觸目驚心。人們在怨天的同時,也開始反思這些年我們過度開發和利用自然所釀成的“人禍”。那么,如何“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達到人與自然的相互和諧”的話題又一次被放大。
作為全國第一個實施省內全流域生態補償的省份,浙江的生態補償工作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2006出臺過《錢塘江源頭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省級財政專項補助暫行辦法》,2008年又出臺了《浙江省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試行辦法》,其有關生態補償的辦法和措施,即使以今天眼光來看依然極具前瞻性和開創性。就此相關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浙江省財政廳經濟建設處副處長馬建勝。
總體方針
浙江省制定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辦法遵循的基本原則:“誰保護,誰得益”、“誰改善,誰得益”、“誰貢獻大,誰多得益”以及“總量控制、有獎有罰”的原則,在完善錢塘江源頭地區專項補助試點辦法的基礎上,全面實施省對主要水系源頭所在市、縣(市)的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
在財力轉移支付的對象上,確立為全省境內八大水系干流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源頭和流域面積較大的市、縣(市),并以省對市縣財政體制結算單位為計算、考核和分配轉移支付資金的對象。省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資金由市、縣(市)政府統籌安排,包括用于當地環境保護方面的支出。同時,原有省級財政生態環保有關專項資金仍按現行政策、辦法執行。
指標設計
科學分配資金的前提是對指標進行科學的設計。浙江緊緊圍繞水體、大氣、森林等生態環保基本要素,科學的設置指標和分配權重:
1指標設置。按照生態功能保護、環境(水、氣)質量改善兩大類因素設置相關指標。 1、生態功能保護類兩項指標: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大中型水庫面積。2、環境質量改善類兩項指標:主要流域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
2權重分配。1、生態功能保護類50%,其中: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30%,大中型水庫面積20%。2、環境質量改善類50%,其中:主要流域水環境質量30%,大氣環境質量20%。
考核和計算
對指標的考核和資金的計算,浙江的做法是:
生態功能保護類。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根據省林業廳確認的各市縣考核年度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占全省面積的比例計算;大中型水庫面積,根據省水利廳確認的大中型水庫折算面積占全省面積的比例計算,但每個市、縣(市)可得數額最多不超過該項分配總額的20%。
環境質量改善類。對主要流域出境水質和大氣環境分別設立警戒指標,即水環境的警戒指標為水環境功能區標準,大氣環境的警戒指標為API值低于100的天數占全年天數的比例不低于85%,質量高于警戒指標的,每提高一個級別給予一定的補助獎勵,低于警戒指標的,每降低一個級別給予一定的扣補處罰。
1、主要流域水環境質量方面。根據省環保局監測確認的各市、縣(市)主要流域交界斷面出境水質和省水利廳確認的多年平均地表水徑流量,分別不同情況計算并考核。
凡市、縣(市)主要流域各交界斷面出境水質全部達到警戒指標以上的,給予100萬元的獎勵資金補助。同時,對出境水質達到三類水標準的設定系數為0.6;達到二類水標準的,設定系數為0.8;達到一類水標準的,設定系數為1。有多條河流、多個交界斷面的,按其對應標準的系數加權平均。補助資金按照各市、縣(市)系數與其多年平均地表水徑流量的乘積占全省的比例進行分配。
根據各市、縣(市)交界斷面出境水質考核年度較上年度的變化情況,實行水質提高或降低的獎罰機制,即:再對四類水、五類水和劣五類水分別設定系數為0.4、0.2和0.1,并按上述方法分別計算出各市、縣(市)考核年度和上年度的總系數并進行比較,凡考核年度較上年每提高1個百分點,給予10萬元的獎勵補助;反之,每降低1個百分點,則扣罰10萬元補助,以此類推。
2、大氣環境質量方面。根據省環保局監測確認的各市、縣(市)空氣污染指數(API值)計算并考核。
凡API值小于100的天數占全年天數的比例(設為X值)達到警戒指標標準(85%)及以上的市、縣(市),將配置一定數額的獎勵資金補助。當X值等于100%時,設定系數為1,每降低2個百分點,計算應補助的系數遞減0.1,以此類推。
根據各市、縣(市)大氣環境質量考核年度較上年度的變化情況,實行大氣質量提高或下降的獎罰機制,即:當X值較上年每提高1個百分點,獎勵1萬元;反之,X值較上年每降低1個百分點,扣罰1萬元,以此類推。
按上述方法計算并匯總后,就得出了各市、縣(市)生態環保補償需要轉移支付的資金,再結合其財力狀況,按照不同的補助系數對各市、縣(市)實行分檔兌現補助額。
鏈接
《錢塘江源頭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省級財政專項補助暫行辦法》
一、基本原則
“誰保護,誰受益”、“責權利統一”、“突出重點,規范管理”和“試點先行,逐步推進”
二、補助對象
錢塘江流域干流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源頭所在的經濟欠發達縣(市、區),即淳安、開化、江山、衢江、常山、磐安、龍游、遂昌、龍泉等9個縣(市、區)。
三、資金投向
生態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農村污染綜合防治。
四、測算依據
1、生態建設補助方面。主要以重要生態公益林面積和大中型水庫水面折算面積為測算范圍,每畝按一定金額予以補助。
2、產業結構調整補助方面。按因環保要求當年淘汰既有、限制規模和搬遷過程中的化工、醫藥、造紙、制革、印染、冶煉、水泥、味精等重點污染企業,對當地財政收入造成影響的,在一定時間內給予一定比例補助。
3、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方面。對區域內建設的環保基礎設施,包括城鎮污水處理及管網、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飲用水源保護、流域交接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等建設工程,在按有關政策給予補貼的基礎上再適當追加補助。
4、農業農村污染綜合防治補助方面。主要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治理和搬遷、垃圾中轉站建設和農戶沼氣池建設,按一定比例予以追加補助。
五、考核目標
1、對化工、醫藥、造紙、制革、印染、冶煉、水泥、味精等重點污染行業嚴格禁入。
2、確保交界斷面水質、空氣環境質量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