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早在2010年10月前在國會通過生效的美國政府預算法案,卻因“是否有必要大幅削減聯邦政府開支”而久議未決,兩黨最終以削減385億美元政府開支達成妥協,而此時距離本財年結束僅剩五個半月。
然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4日發布名為《美國財政與代際失衡分析:誰來埋單和怎樣埋單》的報告。報告稱,美國正面臨著無法維持的財政狀況,美國人必須繳納更高賦稅,并減少公共醫療支出,才能確保財政回歸可持續的軌道。
一場前所未見的預算法案“難產記”才剛剛結束,新一輪的爭辯又再度展開。
違約隱憂揮之難去
如果有人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是危言聳聽,那么4月18日,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Poor’s)在保持對美國國債AAA評級的同時,將其中期展望由“穩定”降為“負面”,無疑進一步傳達了金融市場對美國時局的擔憂。報告的公布在美國朝野及全球金融市場上引起軒然大波,導致美股連續大幅下挫。這是自1996年以來,主要評級機構首次對美國國債的展望提出質疑,也可視為是全球金融市場對美國政府和國會所提出的嚴重警告:如果美國公共財政問題上的僵局持續,華盛頓在平衡預算和削減赤字問題上拿不出切實可靠的方案,美國國債遭到降級可能在中期成為現實。
截止到今年3月,美國政府的國債余額就已達到14.26萬億美元,距離當前國會批準的余額上限只有咫尺之遙。美國國會必須在近期通過立法批準新的國債發行上限,否則美國將出現國債違約,這無疑相當于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引爆一枚摧毀性的核彈。然而就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點上,美國國會卻正上演著一出“荒誕劇”:共和黨借調整國債發行上限為由,“要挾”美國政府拿出“有誠意”的削減支出計劃。調整國債發行上限的討論陷入僵局。
美國財長蓋特納似乎只是這出鬧劇里的配角,他首先表示美國國債將在5月16日觸及國會所允許的14.29萬億美元上限,并可能在7月8日中斷供應。如果美國無法再發債,將發生災難性后果,并引發新的經濟衰退。但無論他的警告多么嚴厲,兩黨的爭執仍遲遲沒有結論。蓋特納隨后稱,政府采取了一些緊急措施以維持借債能力,因此暫時獲得一定的喘息時間,但最多能拖延到8月2日。
5月25日,蓋特納再度發表聲明,駁斥了美國政府可能出現債務違約的說法,稱即使部分共和黨議員在預算談判中采取強硬姿態,但美國政府消除債務前景仍然明朗。他還保證美國將永遠不會在其債務問題上出現違約。債務違約將是政府執政功能的災難性失敗。蓋特納強調,國會最終通過提高債務限額的決議。他說:“目前,美國政府的計劃是敦促國會通過該決議,而美國政府的備選計劃仍然是敦促國會通過決議。”
瑞恩角逐奧巴馬
與2011年財年不同,2012財年美國預算法案勢必要體現出中長期赤字削減計劃的政治思路,而這一計劃恰是兩黨政治所面臨的核心之爭。在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共和黨新銳人物保羅·瑞恩(Paul#8239;D. Ryan,#8239;Jr.)領導下,共和黨發表題為《通往富裕之路》(Path to Prosperity)的財政緊縮計劃,目標是在未來十年中將聯邦政府預算削減4.4萬億美元,并在2040年實現平衡預算的目標。4月13日,奧巴馬政府做出回應,提出將聯邦預算在不超過12年的時間內削減4萬億美元。白宮特別希望,未來兩個月內與兩院議會就此目標達成協議。
從表面來看,兩黨的目標非常接近,然而在具體政策路徑上,兩黨計劃可謂天差地別。奧巴馬的方案,側重于削減可自由支配支出和國防預算,同時溫和加稅,包括終止布什政府提出的減稅措施;減支和增稅的比例為3∶1;然而對削減強制性支出中最主要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部分,奧巴馬計劃中則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措施。
相比之下,瑞恩計劃中削減的全部赤字均來自于降低支出,而并非考慮加稅;而且減支部分大部分來自削減醫療保險方面的支出。
這兩項計劃一方面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經濟政策上的不同主張和見解,另一方面似乎更有討好各自選民、為2012年大選布局的政治意圖。然而縮減醫療支出和加稅兩項卻是兩黨不可觸碰的政治禁區,若要在這些問題上達成妥協,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5月25日愷撒家庭基金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多數美國民眾不希望削減醫療補助資金,同時對聯邦政府為窮人醫保計劃融資方式的改變表示懷疑。然而面對政府債務上限緊逼,盡管奧巴馬政府提出削減債務的長遠目標,但具體方案仍未揭開。華盛頓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CEPR)聯席主任迪恩·貝克(Dean Baker)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削減開支,其他經濟部門就不得不增加消費,以抵消政府消費減少的缺口,但現在很難看出哪個經濟部門能來填補這一缺口。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指出,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公共財政上正確的政策選擇應該是短期保持財政政策力度,支持實體經濟走向復蘇;中長期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削減政府開支,增加財政收入,使赤字總額下降到可持續的水平。然而相比之下,由于缺乏政治共識,兩黨在預算政策上錙銖必較,在中長期前景上,兩黨更難以達成協議,導致削減赤字的政策措施久久未能出臺、美國政府在巨額債務泥潭中越陷越深。
目前兩黨間的角逐仍在繼續,減支還是加稅仍未能得出定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針鋒相對的困局將在美國財政政策和經濟復蘇的前景上投下巨大陰影。
加稅或將在所難逃
在隨即而來的一輪投票中,民主黨控制下的參議院在5月26日以57票贊成、40票反對的結果否決了瑞恩的計劃。華盛頓州民主黨參議員、民主黨參議院競選委員會主席帕迪·穆雷(Patty Murray)稱:“選舉結果表明,當選民得知共和黨在實際上終結醫療保險項目的預算計劃以后,他們對此持反對意見。”
與此同時,在參議院民主黨領導人的堅持下,參議院還對奧巴馬政府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2012財年預算計劃進行了投票,結果為97票贊成、0票反對。根據這項計劃,美國政府將在未來10年中削減1萬億美元赤字,但對醫療保險及其他應得權益項目的改革問題則只字未提。
“更重的稅負即將到來。”馬丁·沃爾夫說道,“未來將有許多紛爭,對政治、聯邦財政及美國扮演其歷史角色的能力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華爾街主要債券交易商和基金經理大都認為,僅靠削減支出不能解決美國的預算難題,加稅也必須是措施的一部分。前總統布什(George W. Bush)將就業所得最高稅率從接近40%的水平,削減至了35%。而今奧巴馬正是想扭轉這一減稅政策,向富人征更多的稅。
提高最高稅率剛被提出,反對的聲音頓時沸騰起來,業內人士統計,若全面涵蓋州所得稅、聯邦醫療保險稅、隨收入上升取消的一些免稅政策、以及可替代最低稅,目前美國最高邊際稅率就已經超過50%。如果下一步奧巴馬扭轉布什總統的減稅政策,進一步提高最高邊際稅率,那么很可能如共和黨人所稱,會導致破壞激勵機制,同時會削弱小企業。
為此,鮑爾斯-辛普森(Bowles-Simpson)赤字委員會與其它財政調查提出建議,要求政府考慮進一步擴大稅基,如此一來,政府財政收入可以有所上升,而邊際稅率仍可以保持不變、甚至下降。奧巴馬最近已逐漸朝這一方向移動,提出了削減“稅式支出”,即限制減免稅額度的觀點,但具體的措施如何?選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