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融資既要滿足對銷售業務的支持,也需要避免對資產負債率和經營性現金流的影響。
金融租賃對于大型設備廠商來說,如同房屋按揭之于房地產市場。
據了解,當前中國工程機械大多采用信用銷售方式,銷售量占據總銷售額的70%左右。信用銷售包括了分期、按揭和融資租賃三類,廠商金融服務是最后一種。
“廠商金融為由融資困難的客戶企業提供所急需的設備,他們通過項目建設的收入逐步還款,按照約定還款結束之后,就可擁有設備的所有權。”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磊認為,從宏觀上來說,廠商金融是為制造廠商上下游產業鏈提供金融服務,范圍涉及設備金融,供應鏈融資,消費金融等等。
多重價值
廠商金融對廠商到底有多大的價值?
張磊告訴記者,廠商金融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起到對廠商的推動作用。同時,他結合行業標桿企業卡特彼勒金融服務公司,剖析了它的歷程。
第一,廠商金融是一個有利的促銷工具。參考近15年卡特彼勒金融服務公司滲透率(就是一個集團銷售有多少比例是通過融資租賃或者其他金融服務銷售工具銷售出去)從1989年16%,上升到2004年85%,也就是說整個卡特集團80%左右設備銷售是通過金融服務公司實現,從一定程度驗證金融服務公司對制造企業銷售巨大促進和保障作用。
第二,廠商金融是廠商的重要利潤來源。盡管2008、2009年中聯重科利潤貢獻比例緩慢增長,依然能夠體現出為廠商提供重要的利潤來源。
在2004年到2009年間,卡特比勒金融服務公司,在卡特集團銷售收入占比維持在6%到8%范圍,其中凈利潤貢獻非常大,占到15%到20%之間,尤其在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卡特彼勒金融服務公司對集團8.3%金融占比,貢獻了將近3%凈利潤。
第三,廠商金融對于廠商全球化過程當中推進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由于缺乏金融服務支持,中國制造產品在海外銷售受到嚴重的制約,性價比優勢是很好的優勢現在得不到體現,能否在當地找到合適的金融服務公司,或者自己金融服務公司,成為一個全球化重要保障,廠商金融全球化也成為一種選擇。
結構性問題
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于2002年成立,受益于強大的母公司,受益于近幾年國家四萬億投資,得到了很快發展,業務額從2006年5億元發展到2010年的70億元,融資滲透率從2007年的4%發展到2010年的53%。
但是,出色的成績單背后,廠商金融租賃的“先天不足”卻禁錮了其發展的腳步。
有業內人士稱之為“金融業和制造業合并報表的怪胎”。因為,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負債率可以大到80%~90%,但是對于制造業來說,負債率60%就已經是很高的水平,由于兩個不同的產業對負債率的容忍度不同,因此融資既要滿足對銷售業務的支持,也需要避免對資產負債率和經營性現金流的影響。這也是廠商金融租賃特有的“結構性問題”。
2010年,中聯中科在香港掛牌上市,在上述問題上就受到諸多投資者的質疑。
融資租賃從功能上可以簡單類比為房屋按揭,但是本質上存在差異。消費者房貸不需要房地產公司提供擔保,但是廠商做融資租賃和按揭業務,都要向銀行提供回購擔保,這就是一個潛在風險。
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下,廠商融資租賃融資所得是融資性現金流,不是經營性現金流,這就意味著規模越大,母公司的負債率就越高。
相關專家建議,廠商金融租賃要適當控制規模,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不宜發展過大,融資滲透率控制在35%-40%是個相對安全的比例。
從長期來看,規模控制只是權宜之計,更根本的出路還在于融資渠道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