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股票市場應勢而生;10年前,銀行股份制改革啟動;今天,需要我們尋找另一種關于融資的智慧。
有人說,租賃業將繼銀行、證券后,成為我國第三大融資渠道。
5月17日,ST匯通(000415)獲得證監會關于資產重組的正式核準批復,至此,天津渤海租賃有限公司(下稱渤海租賃)借殼ST匯通的上市征程初步告捷,渤海租賃將在一個月內完成資本交割,并正式掛牌,首家A股市場租賃公司即將誕生。
“渤海租賃即將上市,表明市場監管機構對基礎設施租賃業務形態的認可,也是資本市場對租賃行業的認可。”上海市租賃行業協會會長、長江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傳義認為。
融資與融物為一體
租賃是個古老的行業,人們比較熟悉,在中國歷史上,文獻記載的租賃可追溯到西周時期。《衛鼎(甲)銘》記載,邦君厲把周王賜給他的五田,出租了四田,這是把土地出租的例子。
但是對于融資租賃,了解和熟悉它的人不多。這一點,長江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傳義深有感受,他已經從事租賃業已經幾十年。“即使是現在,在和很多地方政府、銀行合作時,依然要解釋什么叫融資租賃,融資租賃有什么好處,壞處,功能是什么,風險在哪里等等。”
從基本交易規則來講,租賃是一種涉及兩方的簡單交易,融資租賃則是一種涉及三方的綜合性交易。這一點是租賃與融資租賃的根本區別。
租賃的交易雙方是出租人和承租人。租賃交易比較簡單,承租人對出租人已有的物件交付某種質押(居民身份證、押金等)和租金后,取回使用,租賃期滿后將物件完好地退還給出租人,并取回質押物或者押金。(見圖一)
融資租賃的交易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三方兩合同”。即交易一般有三方(出租人、承租人、供貨人)參與,至少要有兩個合同(融資租賃合同、購買合同),是融資與融物為一體的綜合交易。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物件和供貨人的選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物件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租賃期限結束后,一般由承租人以象征性的價格購買租賃物件,租賃物件的所有權由出租人轉移到承租人。《購買合同》的決策人是承租人,《購買合同》的買方則是出租人。供貨人根據《購買合同》的約定,向承租人交貨。(見圖二)
1981年,我國成立中國東方國際租賃有限公司和中國租賃有限公司,引入現代意義上的租賃。到今天,已經走過整整三十年的歷程。
根據《2010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截止2010年底,全國在冊運營的融資租賃公司182家,比上年增加35家,融資租賃業務總量7000億元,比上年3700億元增長89%,預計今年超過萬億元。
雖然近幾年,我國融資租賃業得到快速發展,但是融資租賃市場遠未充分挖掘。
在許多發達國家,融資租賃的市場滲透率(即租賃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例)達到20%。在美國,租賃業對GDP的貢獻率已經超過30%,成為繼商業銀行貸款后的第二大融資方式,在我國,租賃業對GDP的貢獻率僅為萬分之三。
有市場人士認為,依照目前的發展速度,租賃業將成為繼銀行、證券后的第三大融資渠道。
成長的煩惱
縱覽我國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對比發達國家而言,發展還不夠迅猛,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問題是融資租賃公司自身的融資渠道單一。
“融資渠道是租賃公司發展道路上的關鍵障礙,目前除了資本金、股東借款外等之外,銀行貸款是租賃公司資金的最大來源。但這部分資金的價格成本很高,尤其在今年信貸規模緊張的情況下,融資難的情況更加嚴重。”鑫橋聯合租賃首席執行官施錦珊認為。
同時,快速發展的融資租賃業在遭遇多頭監管的難題。高傳義雖為上海市租賃協會的會長,但他坦言,融資租賃業在全國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遇到發展問題也不知道找哪個主管單位匯報。目前,金融租賃行業按照出資人性質由央行、銀監會、商務部分別監管。
一般而言,租賃公司的類型可按其控股股東的類型劃分:金融機構(金融資本)所屬類型為金融租賃公司;專業廠商(產業資本、商業資本)所屬類型,即廠商系租賃;獨立機構(投資機構主導的投資資本、中介機構的中介資本和財務投資人的混合資本)三種類型。
2007年,銀監會下發并實施了《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此舉為商業銀行開辦金融租賃公司掃清了障礙。從2007年11月開始,先后有工行、建行、民生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籌備的金融租賃公司相繼開業。
據統計顯示,金融租賃公司在2010年前三季度租賃投放金額達1409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08億元,利潤總額達35.32億元。與2009年年底1507億元的租賃資產余額、77.79億元的營業收入、22.36億元的利潤總額相比,2010年各項指標幾乎增長一倍。
業內人士指出,與其他租賃公司相比,銀行系租賃公司有共同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注冊資本較大;依托母行的優勢。但因其服務對象定位在航空、基礎設施等少數領域,金融租賃公司的業務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如何實施差異化競爭成為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廠商系租賃公司主要是由廠家或商家為投資背景成立的租賃公司。投資目的是為了促銷和從事產品的租賃經營服務。國外許多規模較大的生產廠商,都擁有自己的租賃公司,并成為其國內租賃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依托廠商背景,也給廠商系租賃公司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自身究竟定位于利潤中心還是生產廠商的促銷工具?
“廠商系的租賃公司一定要堅持自己作為利潤中心或者半利潤中心的地位,否則會淪為廠商的附庸,租賃公司的創新最終得不到支持。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探索基于資產管理能力的創新的融資方式。”市場人士指出。
獨立租賃公司的股東多為大型外貿、物流、綜合性企業集團和各類專業投資機構。可以由兩家或更多家的金融機構、制造廠商投資設立,或是由各種類型的財務咨詢、融資中介服務機構設立的獨立的融資租賃公司。
業內流傳一句話:“銀行系不缺錢,廠商系不缺市場,獨立租賃公司都缺。”
有關專家認為,獨立租賃公司的重要優勢在于它既不附屬于提供資金的銀行,也不附屬于提供設備的制造廠商和承租客戶,是服務于銀行、廠商和客戶的獨立的負債、投資和資產管理的平臺。
此外,獨立租賃公司常常有不同的背景。股東類型的差異、不同背景的獨立租賃公司對市場判斷不同,經營領域、管理體系、市場控制風險模式等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創新是靈魂
對于融資租賃業的從業者來說,有一個他們不得不學習的對手:愛爾蘭的飛機租賃業。目前全世界來講,前十大飛機租賃公司,它的飛機登記基本上都在愛爾蘭,在愛爾蘭這些租賃公司控制飛機的有5千架飛機。
中國民航有1700架飛機,1000到1200架飛機是租賃解決的,但都是從境外租賃公司解決租賃需求的,換句話說,中國民航飛機租賃市場基本上被境外公司壟斷。
“我們中國為什么不能把這件事搬到中國來,自己解決自己的事,同時可以利用資金優勢,也可以把飛機租賃做到國外去,至少可以到東南亞、歐洲,這個買賣帶動上萬億投資。”高傳義呼吁。
愛爾蘭的飛機租賃業發展得這么好,最重要的是有很多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另外就是愛爾蘭有很好的環境,比如公司的稅收,企業所得稅是最低的,這些對于租賃公司都很有吸引力。
對比我國的相關政策,在財政政策上沒有針對租賃業的撥款,也沒有政策性銀行的中長期優惠貸款,在稅收政策上,僅合資租賃公司有“免二減三”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內資企業不能享受這個政策,而且針對融資租賃的營業稅普遍較高,不利于租賃業的發展。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馬蔚華指出,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解決融資租賃業務面臨的稅收問題,進一步改善我國租賃業稅收環境。
馬蔚華委員給出了他的建議,根據稅收公平原則,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引進固定資產允許抵扣增值稅;允許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引入固定資產時,可正常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保持企業不同融資方式下的稅負平等;明確關稅中融資租賃業務的適用政策,在設備符合減免進口關稅的條件下,將租賃公司納入享受關稅優惠政策的范圍內;同時,準予承租人以自身的特定減免稅設備向租賃公司辦理售后回租業務,設備可繼續享受原有稅收優惠政策。在營業稅政策中明確“經營性租賃”是“融資租賃”的一種業務形式,適用“融資租賃”稅目征稅。并出臺相關規定,明確將融資租賃業務中的設備購買合同與融資租賃合同合并計收印花稅,以融資租賃合同的融資額為計稅基數,避免對租賃公司重復征稅。
同時,加強綜合政策的功能配套,因為有些創新業務涉及到很多部門,如果不能加強部門的協作,只會拖整個行業發展的后腿。
“要解決融資租賃公司自身融資難題,最終的出路還是創新”,上述專家認為,創新其負債工具,拓展融資市場。良好的融資租賃機構,其租賃收入現金流比較穩定,可作為抵押發行證券,即資產證券化。
關鍵是要堅持抵押資產的標準和條件,從目前金融租賃公司經營情況看,有相當一部分可以穩定的租賃收入現金流作為抵押發行證券,當然,資產方面的創新也大有可為。除傳統融資外,近幾年新的租賃體制,杠桿租賃等也不斷推出。
也有專家建議,還可以引進像保險或者一些基金這些非銀行的金融機構進入租賃行業,或者讓社保基金進入到租賃行業,對于解決整個租賃行業的負債結構問題,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還可以考慮建立租賃行業資產轉讓的交易市場以解決流動性問題。
當然,簡單是金融創新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