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18歲的喬納森·溫萊特準尉從西點軍校畢業,在畢業典禮上他立下誓言要為美利堅合眾國的榮譽流盡最后一滴血!然而他卻沒能實現自己對國家的承諾。1942年5月5日,時任菲律賓美軍總司令的喬納森·溫萊特中將親手舉起白旗,走出戰壕,率領12000名美國士兵向日軍投降。羅斯福總統聞訊后稱這是美軍建軍史上最黑暗的日子,整個國家蒙受了空前的恥辱!
其實失敗從一開始便已注定,溫萊特中將不過是代人受過的替罪羊。當時美軍的作戰重點在歐洲戰場,當日本人的精銳師團把美軍圍困在克雷吉多爾島時,美軍面臨全軍覆滅的絕境,華盛頓甚至沒有能力為他們提供兵力和武器方面的補給。1942年3月10日,羅斯福總統發來電報讓菲律賓美軍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離開克雷吉多爾島前往澳大利亞,把菲律賓戰場的指揮權交給溫萊特中將,溫萊特從內心是不愿接受這項任命的,但他是一名職業軍人,別無選擇。羅斯福總統的電報在最后特別強調:在任何情況下,溫萊特必須指揮部隊把保衛菲律賓的戰爭進行到底,不允許投降!
日軍指揮官本間雅明中將圍住克雷吉多爾島后并不急于全殲美軍,而是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他動用一百多門大炮對克雷吉多爾島進行了長達3個星期之久的毀滅性炮擊,美軍傷亡慘重。最讓溫萊特恐懼的并不是日軍的炮擊,而是瘧疾、登革熱等熱帶疾病在軍中大規模流行,藥品已經全部用完。得不到治療的士兵每天成百成百地死去,沒有藥物和食品,自己手下的一萬多名士兵,就算不死在日軍炮火下,最后也難逃病死、餓死的悲慘結局。溫萊特決定向日軍投降,溫萊特的命令宣布后,指揮所內一片嘩然,血氣方剛的下級軍官們說什么也不肯投降,向敵人繳械投降對軍人而言是一種奇恥大辱!溫萊特哽咽道:“為了12000名美國士兵的生命,我只能放棄軍人的榮譽,選擇責任,我有責任讓他們活下去!”
1942年5月5日上午10點,溫萊特中將向華盛頓發出了最后一封電報,在電報中他這樣說道:“請告訴全國,我的部隊和我本人已經完成了所有人類能夠做的一切,我們捍衛了美利堅合眾國和她軍隊的優秀傳統……我帶著深深的遺憾和對我頑強的軍隊的無限自豪去見日軍指揮官了。再見了,總統先生!”
投降后的溫萊特中將被日軍關押在中國沈陽“奉天俘虜收容所”,1945年8月17日,美國戰略情報局成員李奇帶領搜救隊從俘虜收容所中找到了溫萊特中將。
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以太平洋盟軍總司令的身份率各國代表在“密蘇里”號戰艦上接受日本代表的投降。受降儀式開始,麥克阿瑟在眾多盟軍將領中指定剛剛從戰俘營解救回來的溫萊中將,以及英國駐遠東馬來區司令帕西瓦爾中將陪同其簽字,麥克阿瑟在日本投降文件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一共用了五支鋼筆:簽下“Doug”(道格)的第一支筆送給了溫萊特將軍,簽下“Las”(拉斯)的第二支筆送給了帕西瓦爾將軍。麥克阿瑟用此舉向全世界表達了對溫萊特及帕西瓦爾將軍的敬意。
回國后溫萊特將軍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并在白宮接受了杜魯門總統授予的銀星勛章,但溫萊特將軍始終都沒有從自責中掙脫出來,不久便郁郁而終。溫萊特去世不久,美國國會修改了憲法:在身陷險境的情況下,任何一個美國士兵都有權利向敵人投降,在美國的法律上,他是清白、無罪的,因為個人的生命才是最偉大的。在美國人眼里溫萊特從來沒有失敗過,1972年,他們還為溫萊特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國家英雄》。
為了士兵的生命,而放棄了一名職業軍人的榮譽,選擇向對手投降,這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氣。溫萊特做到了,他在榮譽面前選擇了責任,他是當之無愧的國家英雄!
(摘自《經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