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炳壯,男,壯族,1955年12月生,廣西靖西人,1978年參加工作,廣西大學畜牧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研究員。現任廣西水牛研究所所長,兼任國際水牛聯合會常務委員、亞洲水牛協會常務委員、西部奶業開發協會副理事長、廣西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廣西水產畜牧業協會副會長,廣西大學客座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先進工作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廣西優秀專家、廣西科技興牧先進工作者、廣西先進科技工作者、廣西奶業發展先進個人等榮譽。
他,懷著一份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水牛情懷,憑著一股勇往直前、永不言敗的水牛精神,在水牛科技領域創下了一項又一項世界第一,使成千上萬的農民增收致富,推動一個默默無聞的新興行業成為潛力無窮、前景廣闊的產業。他,就是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西部開發貢獻獎、廣西優秀專家等殊榮,現任廣西水牛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炳壯。
勤行千里志高遠 無須揚鞭自奮蹄
楊炳壯1978年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廣西畜牧研究所工作。他最先從事的是豬的研究與推廣,由于能力突出、成績卓越,1994年,當水牛研究室從廣西畜牧研究所分離出來成立廣西水牛研究所的時候,他眾望所歸地肩負起了一所之長的重任,從此與水牛結下了不解之緣。
水牛研究所成立之初,一窮二白,條件十分艱苦。從原來做得風生水起的位置轉戰到一個零的起點,這需要怎樣的膽識和氣魄,然而,他絲毫沒有退縮,因為他相信機遇與挑戰并存,只要堅定信念,迎難而上,沒有什么實現不了的。
十多年來,他克服重重困難,為水牛事業傾注了滿腔熱血。為了爭取項目、籌措資金,他不辭辛勞四處奔走、多方求援;為了加快科學研究,他帶領科技人員夜以繼日地做實驗、破難題;為了做好全所的規劃建設,他嘔心瀝血做籌劃、定方案,一步一個腳印打基礎、建平臺、增后勁。如今的水牛研究所早已脫胎換骨、舊貌換新顏,辦公樓、實驗樓高高矗立,辦公設備、科研生產設施充實完備,一座座住宅樓拔地而起,還裝點了一條條綠化帶,并建造了風景秀麗的小公園。但凡建所之初到過水牛研究所的人,無不為這里翻天覆地的巨變而由衷感嘆。
十多年來,他帶領水牛研究所全體職工,搶抓機遇,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斷推進制度改革,完善內部管理,充實人才團隊,提升研發力量,加強推廣開發,使水牛研究所迅速發展、壯大,取得了一個個可喜的成績,先后獲得首批廣西科技創新金源單位、自治區重點實驗室、首批農業部標準化示范場、首批廣西人才小高地等殊榮……楊炳壯始終認為,作為全國唯一專門從事水牛研究的科研機構,首先要自身發展好,才能將水牛事業開拓得更廣闊更長遠。
攻堅克難攀高峰 創新科技出佳績
身為引領全國水牛科技和產業發展的領頭“牛”,十多年來,楊炳壯始終奮戰在科研生產一線。水牛科學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都是一門新興學科,水牛的生理特性又與奶牛等其他牛不同,所以水牛的研究沒有任何參考,必須在摸索中前行,研究道路的漫長和艱辛可想而知。多年來,楊炳壯率領科技人員積極向國家和地方爭取科研項目100多項,爭取項目經費1000多萬元;先后主持或參加國家、省部級各類課題30多項,至今取得科研成果20多項,其中獲國家級獎3項,省部級獎13項;發表論文40多篇,主編出版專著2部,近280萬字。
多年來,他帶領科技團隊在水牛的飼料營養、飼養管理、胚胎生物工程、乳品加工利用等領域深入鉆研,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技術達到了世界同類研究領先水平。在水牛營養方面,開展了水牛不同生長階段絕食代謝的研究,填補了國內水牛營養研究的空白,為今后制定我國水牛飼養標準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水牛細胞遺傳研究方面,發現了河流型與沼澤型雜交水牛染色體的多態性,為水牛育種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水牛胚胎生物技術方面,形成了一套穩定成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良種水牛體外胚胎生產和胚胎移植”技術體系,并創造了九項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的試管水牛群、世界首例完全體外化凍胚試管水牛、世界首例試管水牛雙犢、世界首例利用人工—胚胎移植技術生產不同品種的水牛雙犢、世界首例利用活體采卵—胚胎體外生產—胚胎移植技術由沼澤型水牛產下河流型水牛、世界首例利用性別控制生產的雌性水牛雙犢、世界首例亞種間克隆水牛、世界首例冷凍胚胎克隆水牛、世界首例胚胎分割—性別控制試管水牛。這些成果的取得,標志著我國在水牛胚胎生物技術領域全面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極大地推動了水牛科技進步,促進了水牛奶業的高速發展。
科研的最終目的是為產業服務,如何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帶動產業發展,是楊炳壯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2008年,在他的努力下,良種水牛胚胎體外工廠化生產線正式啟動,使良種水牛胚胎生產能力從原來每年400枚上升到1000枚,對加快我國良種水牛繁育進程,解決我國良種水牛匱乏問題,推動我國水牛奶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建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
拳拳深情系三農 下鄉入戶助發展
中國歷來都有飼養水牛的傳統,水牛遍布農村的千家萬戶,水牛業的發展與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楊炳壯始終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全心全意為農民謀利益。
中國的水牛數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國的水牛品種是沼澤型,產奶少甚至不產奶。要使我國豐富的水牛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必須引進外來產奶水牛,與本地水牛進行雜交改良。要保障充足的良種種源供應,必須擴大良種種群。為此,他積極向農業部爭取1000多萬元資金對水牛種牛場進行三期擴建,使其載畜能力從原來的500頭提高到了1000頭,成為全國最大的良種水牛繁育基地。多年來,為培育優良水牛種牛,他帶領科技人員,不斷改進育種手段,努力提高繁殖率,加強現代生物技術在水牛繁殖中的應用,促使水牛種牛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每年平均繁殖良種水牛200多頭,為加快全國水牛雜交改良、促進水牛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為了進一步提高高產水牛的基因水平,他提出引進意大利高產水牛品種地中海水牛種質資源與現有高產品種雜交培育優良基因品種的意見。經過積極的努力,2007年終于實現了引進計劃,使中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三種高產奶水牛品種種質的國家。目前,地中海水牛雜交組合研究對比實驗正在緊張進行中,并產下了一批實驗牛犢,對將來進一步擴大高產良種水牛種源將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
建所以來,他已經向全國各水牛生產省(區)推廣良種水牛種牛2000多頭,加快了我國水牛品種改良的步伐,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水牛熱潮,帶動了廣西、廣東、云南、福建、貴州等南方各省奶水牛業的全面發展,對中國水牛業整改和產業化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廣西奶水牛業發展十分迅速,至今水牛改良面已從16個縣發展到96個縣,雜交配種母水牛數量從2萬頭增加到40多萬頭,走上了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為了扶持各地水牛奶業開發,他常年帶領科技人員一次又一次深入各地開展調研,為基地選址,設計方案,對各地水牛業的建設和發展進行戰略規劃指導,及時解決管理和技術上存在的問題。他先后在來賓、靈山、永福等市、縣建立了20個水牛奶業開發示范基地,不斷摸索和總結奶水牛業產業化開發經驗,因地制宜地推行不同的生產模式,不但提高了奶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而且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奶水牛業生產的路子。此外,他還順應形勢發展,積極鼓勵示范基地開展水牛養殖小區建設,建立桂中、桂北地區多個養殖小區,帶動了3個龍頭乳品加工廠的發展,推進奶水牛業在全區36個縣全面展開,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結構調整以及農村地區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幫助農民養殖水牛,他經常到農村宣傳奶水牛養殖的益處,走村串巷詢問農民飼養水牛的情況,為他們排憂解難。此外,他還組織技術培訓并親自授課,給予農民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奶水牛養殖的隊伍中來。目前,全區飼養奶水牛的農戶就有1.4萬戶,不少農民由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部分水牛養殖戶年創收5萬至10萬元。水牛業已經成為中國南方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重要途徑。
開放交流譜新篇 鏗鏘邁步向世界
“讓世界了解中國水牛,讓中國水牛走向世界”,這是楊炳壯長久以來的心愿,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奮斗目標。
為了促進中國水牛與國際接軌,他時刻關注世界水牛科技發展動態,不斷拓寬渠道加強與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先后與10多個國家的有關組織、科研院所和大學建立了長期聯系和合作關系,通過引進專家、出國考察、項目合作等多種形式,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吸收成功經驗,同時也增進了解,建立了友誼。
由于種種原因,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水牛界就與國際水牛組織失去了聯系。隨著以他為核心的廣西水牛研究不斷被國際水牛雜志報道,以及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的水牛研究漸漸引起了國際水牛界的關注。2001年,國際水牛聯合會力邀他出席在委內瑞拉舉辦的第六屆世界水牛大會。這是中國水牛研究重新走向世界的一次大好機會,他毅然決定參加此次盛會,并在會上代表中國作了題為《中國水牛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向》的專題報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各國同行對中國近年來在水牛領域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發展大表驚嘆,致以長久不息的掌聲,大家紛紛表示希望楊炳壯能到他們國家去指導和開展合作,并一致推選他擔任國際水牛聯合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此后,他又受邀請出席了之后召開的第七屆、第八屆世界水牛大會和第四屆亞洲水牛大會。他在會上積極宣傳我國水牛業的發展和成就,并多次建議各水牛生產國加強聯盟,共同促進世界水牛業的更快發展,為增加各國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經濟的共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得到各國同行的高度贊譽。在第四屆亞洲水牛大會上,他被推選為第五屆亞洲水牛協會執行主席,為中國首次爭取到了亞洲水牛大會的主辦權。
2006年,他作為亞洲水牛協會主席,在廣西南寧組織舉辦了第五屆亞洲水牛大會。此次大會盛況空前,來自20個國家的專家、代表600多人出席了會議,圍繞他提出的“水牛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的主題深入探討和交流。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再一次向世界水牛界證明了中國的實力,被時任國際水牛聯合會主席魯吉·茲卡萊利先生稱贊為有史以來組織最好、舉辦最成功的一次水牛大會。
十多年來,他就像一頭不知疲倦的水牛,在時代的旋律中唱響水牛科技進步發展的凱歌,用執著和信念譜寫水牛事業崛起騰飛的華章。他深知,水牛產業化發展任重而道遠。憑著對水牛事業的熱愛和為農民謀利、為人民造福的信念,他絕不會停滯不前,因為他堅信,未來奶水牛業發展前途光明,卸下犁耙的水牛必能肩負起強壯中華民族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