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剛剛成立的金瑞德公司根據市場需求,推出了一套旨在為那些不能使用電子表格的客戶提供幫助的“先驅”軟件。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
正值上升關鍵時期的微軟公司意識到形勢的嚴峻,立即把公司最高決策人物和軟件專家集中到會議室,秘密召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比爾·蓋茨宣布會議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盡快推出“卓越”電子表格軟件,以趕在金瑞德公司之前占領市場的大部分資源。
微軟高層在經過反復衡量之后,決定由年輕的工程師麥克爾掛帥組建一個技術攻關小組,主持這套軟件的開發技術。麥克爾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重,立即投入緊張的研發工作中。
正當微軟公司為戰勝對手而加緊研制產品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1984年元旦,蘋果公司宣布它們正式推出首臺個人電腦,這臺被命名為“麥金塔”的陌生來客,向個人電腦發起攻勢強烈的挑戰。
面對發生的新情況,微軟高層一片慌亂。然而,比爾·蓋茨并沒有慌亂,而是立即制定相應的對策。經過反復思考后,他決定放棄“卓越”軟件的設計,盡管此時的“卓越”電子表格軟件已初見雛形。
比爾·蓋茨正式通知麥克爾放棄“卓越”軟件的開發,轉向為蘋果公司“麥金塔”開發同樣的軟件。
得知這一消息后,麥克爾百思不得其解,他急匆匆地沖進蓋茨的辦公室:“我真不明白你的決定!我們沒日沒夜地工作,為的是什么?金瑞德是在軟件開發上打敗我們的!微軟只能在這里奪回失去的一切!”
比爾·蓋茨不慌不忙地拿來兩把椅子,讓麥克爾坐下再說。麥克爾莫名其妙地看著老板,并坐在一張椅子上。蓋茨向他解釋了半天,但是毫無效果,惱火的麥克爾不顧蓋茨的解釋,嚷道:“這是對我的侮辱。我絕不接受!”
年輕氣盛的麥克爾一氣之下向公司遞交了辭職書。無論蓋茨怎么挽留,他也毫不退讓。
不過設計師的職業道德驅使著他盡心盡力地做完最后的工作。
麥克爾把已設計好的部分程序向“麥金塔”電腦移植,并將如何操作“卓越”軟件制作成了錄像帶。之后,便悄悄地離開了微軟公司。
蓋茨在聽說麥克爾離開微軟后,立即親自來到他家。蓋茨耐心地向他解釋事情的緣由:“就像你那天在我辦公室里的情景一樣,我給你兩把椅子,你只能選一把椅子坐下。我們現在也只能選一個研制方向。”比爾·蓋茨還從電腦的發展方向上跟麥克爾分析了一個多小時。
第二天,麥克爾重新回到了微軟公司,帶領團隊專心致志研制“麥金塔”軟件。半個月后,“麥金塔”正式研制成功,這一產品不僅搶在金瑞德公司之前研制成功,而且在多方面都遠遠超越了金瑞德公司軟件。因此,產品一問世,立即獲得巨大的成功。
后來,蘋果公司的“麥金塔”電腦大量配置微軟的軟件。許多人把這次聯姻看成是“天作之合”。而金瑞德公司的軟件比微軟的幾乎慢了3周。這3周就決定了兩個企業迥異的命運。
微軟又一次將競爭對手甩在后面!
從比爾·蓋茨開創他的基業之初到今天,可以說是一路輝煌,頭上布滿了耀眼的光環。當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談起他的成功之道時,十分平靜地說:“我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我一生只選定了一把椅子。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就會掉到兩把椅子之間的地上。”
其實,“只選一把椅子”并不代表我們懦弱,也并不代表我們逃避,而是免入歧途。 “只選一把椅子”,實在難得,需要清醒地把握和認識自我,需要足夠的承受能力,更需要激流勇退的氣度和敏銳,這是一種境界。
有人說是剛剛興起的電腦業成就了比爾·蓋茨,也有人說比爾·蓋茨的成功源于他的天才和對工作的狂熱。其實,比爾·蓋茨的成功在于他一生只選定了一把椅子,并把所有的精力鎖定在了這一把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