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標準化人事考試保密室建成投入使用
本刊訊(通訊員 蒙 朧)2011年3月,南寧市人事考試標準化保密室通過驗收并正式投入使用。作為國家和自治區重要人事考試基地,南寧市人事考試部門每年承擔、組織公務員錄用考試、全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等各類人事考試項目數十項近20萬人次。為此,南寧市政府劃出約5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核撥30多萬元的建設和相關設備購置經費,在市財政、保密、資產管理等相關部門配合下,建成該保密室。據悉,南寧市人事考試保密室從選址、設計、功能劃分、選用材料到門窗、監控系統、保密柜等硬件設施均嚴格按國家保密部門的要求配置與安裝,管理制度等配套軟件不斷完善。該保密室的建成,為確保該市人事考試各項工作的安全、保密、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隆林縣舉辦農民工電焊培訓班
本刊訊(通訊員 韋善統) 為提高農民工整體素質,推進技能人才開發工程,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隆林縣人社局于3月7日舉辦電焊培訓班對農民工進行專項技能培訓,84人通過考試并獲得了電焊工證書。
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隆林縣先后在沙梨鄉和者浪鄉舉辦農民工專項技能培訓班,受益農民工達200余人,為農民工外出務工或自主創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受到廣大農民工的歡迎。
梧州市合力推進金保工程失業保險子系統建設
本刊訊梧州市金保工程失業保險子系統自正式上線啟用以來,運行安全、順暢,實現了區、市、縣三級聯網互通模式和數據向自治區數據中心“大集中”。
一是高度重視,為失業保險信息化建設提供堅實保障。成立了以市人社局“一把手”任組長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信息部門、經辦機構等部門通力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精心整理,不斷完善數據庫信息。成立了數據整理領導小組,以市人社局分管失業保險工作的領導為組長,各失業保險所所長親自抓,實行包干負責制,落實時間節點,穩步推進。嚴格按照要求,查漏補缺,確保數據準確全面。
三是通力合作,形成業務與技術的系統建設互動合力。在自治區信息中心征求意見和系統試用過程中,各部門密切配合,業務部門按照系統功能的要求梳理了業務流程,對一些不符合業務流程的操作習慣進行了調整,優化業務流程,并與技術部門共同研究需求,完善系統功能。同時,指定專人與自治區信息中心加強聯系,進一步完善系統建設。
四是加強經辦人員培訓,提高業務操作水平。組織該市失業保險所干部職工參加自治區信息中心開辦的金保工程失業保險子系統應用培訓班,學習、熟悉系統操作,提高干部職工的操作應用水平,確保系統上線后使用順暢。
陸川縣人社局開展干部進農家暨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大培訓活動
本刊訊(通訊員 李志尹悅富)春雨綿綿,正是春耕的好時節。陸川縣人社局組織領導干部走出機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領導干部進農家”暨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大培訓活動。
為了不斷創新“三農”服務舉措,提升服務“三農”工作水平,切實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該局組織干部職工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為農民群眾提供面對面服務,宣傳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摸清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生活情況、職業技能和文化素質情況、就業和技能培訓意向,了解農村群眾急需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以及指導農民工合理合法維護自身勞動權益。此外該縣還以就業再就業定點培訓機構為依托,針對農民工實際需要,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的特點,結合市場需求,對有就業技能培訓愿望的農民工分批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就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以順利實現就業,提高農村收入。
為了用實際行動支持和推動春耕生產,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該局要求每名領導干部聯系農戶1戶以上,深入農戶服務農戶1次以上,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件以上,切實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努力做到親民有真感情、愛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
東蘭縣開放式、社會化、網絡化的大調解框架初步形成
本刊訊(通訊員覃漢文)目前,東蘭縣在指導該縣供電公司、花神絲綢等5家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同時,還在武篆、長樂等2個人口比較多的鄉鎮和縣教育、衛生等2個行業系統建立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全縣開放式、社會化、網絡化的大調解框架已初步形成,為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東蘭縣根據該縣實際,制定了“三步走”的實施方案:第一步,建立試點。在縣供電公司、花神絲綢公司等規模較大、管理較規范的企業搞試點,成立“公司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指導企業發揮其調解組織在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中的便利作用。第二步,以點帶面。依托現有的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機構、人民調解組織等工作平臺,在武篆、長樂等人口較多的鄉鎮,組建“鄉鎮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以點帶線,將調解工作拓展到鄉鎮街道和企事業單位內部。第三步,形成大調解網絡。及時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在教育、衛生等系統組建“行業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并發揮行業協會等其他社會組織在爭議調解方面的作用,推動其他社會組織建立調解體系,穿插聯動形成開放式的社會化大調解網絡。
此外,該縣還在工作實踐中探索制度建設,創新管理模式,使基層調解組織在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中的便利作用得到最大發揮。一是建立調解組織備案制度。該縣人社部門與縣司法、工會、經貿等部門密切配合,要求各單位、各行業系統把成立基層調解組織的文件及其電子版,及時報送縣人社、司法、工會、經貿(或人大辦)等部門備案,接受相關部門的業務指導和工作監督。二是建立調解工作匯報制度。要求各基層調解組織在每個季度的最后一周,將本組織開展調解工作的情況,統計上報縣仲裁委和相關部門。三是建立調解工作聯動機制。通過發放資料、開會座談、電話聯系等方式,加強對各基層調解組織的檢查指導,共同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實現部門聯動、信息共享,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