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最近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尹蔚民、楊志明、胡曉義等部領導就社會關注的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傳遞了今后一個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改革發展的政策導向,本期我們對各位領導的講話精神進行了編輯整理,以饗讀者。
1
加快建立職工工資增長機制最核心的是建立集體協商制度
3月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回答深圳衛視記者提問時說,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已經明確提出,我們要在“十二五”期間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去年全國有30個省、市、自治區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增幅大約為24%,應該說是比較高的。當然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金融危機以來,我們暫緩調整企業最低工資標準,有兩年的時間沒有調,所以去年的增幅比較高。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對于提高勞動者的報酬,特別是企業一線工人的工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將根據經濟的發展、物價的上漲、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等情況,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另一方面,我們將加快建立正常的職工工資增長機制,這里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體協商制度,通過集體協商確定職工工資的水平,確定職工工資增長的幅度。作為政府的主管部門,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使廣大職工能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
著力解決農民工等未覆蓋人群社會保障問題
3月8日,尹蔚民部長就“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指出,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們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加快推進:一是在推進的方針上,首先解決制度從無到有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建立城鎮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保三項制度,可以做到在養老保險制度上的全覆蓋。二是在覆蓋人群上要由少到多,雖然我們的制度全覆蓋了,但是人群還沒有全覆蓋,特別是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以及一些歷史遺留的突出問題,我們要著力解決。三是解決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由低到高的問題,包括養老的待遇,也包括醫保的待遇。
3
解決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要提高統籌層次
尹蔚民部長在回答江蘇《南京晨報》記者提問時說,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當中,已經明確提出,我們在“十二五”期間要實現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資金的調劑,有利于化解風險。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問題。我國現在已經進入老齡化的階段,去年底全國老齡人口1.7億,占總人口的12.8%,而且增長速度比較快。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障制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此,黨中央、國務院早就決定設立全國社保基金,而且全國社保基金發展的速度也比較快,到去年底社保基金已經有7000多億。另一方面,隨著個人賬戶包括新農保的個人賬戶的逐步做實,我們還要研究投資的辦法,使老百姓的養命錢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值,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巨大沖擊。
4
將制定《勞務派遣辦法》解決勞務派遣用工不規范問題
尹蔚民部長在回答《工人日報》記者提問時說,勞務派遣,應該說是一種新型的用工形式,它的最大好處是靈活用工和促進就業。當然從現在勞務派遣用工的情況來看,也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是同工不同酬和勞務派遣用工不規范的問題。對此,《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對勞務派遣用工都有明確的規定。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勞務派遣辦法》,進一步規范勞務派遣的行為,就是從政策和制度層面來解決這個問題,使《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更具操作性和針對性。第二,進一步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對勞務派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加以糾正和解決。第三,深入研究勞務派遣當中存在的問題,怎樣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形成既有利于企業用工,有利于促進就業,又有利于維護勞務派遣工的合法權益的這樣一種比較規范的勞務派遣的用工形式。
5
將從五個方面著力破解就業難題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從五個方面著力破解就業難題。
一是著力做好各項就業政策的落實。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認真落實支持和促進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和實施更加有利于擴大就業的財政、金融、產業政策,充分發揮政府投資、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規劃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二是著力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的就業工作。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首位,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企業、基層、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就業和創業。全面推進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返鄉創業和有序進城務工,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的對接,緩解“招工難”問題。建立健全對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制度,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形成動態長效幫扶機制,增強就業穩定性。
三是著力做好創業促就業工作。全面落實鼓勵勞動者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制定創業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和服務標準,啟動第二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
四是著力做好職業培訓工作。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操作辦法。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推進素質就業,提高就業質量。
五是著力做好就業服務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各項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加強就業失業登記,建立全國就業信息監測制度。加快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測和信息發布,推進誠信體系和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快整合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加強對就業專項資金的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6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積極促進就業
3月7日,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在政協禮堂召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案辦理協商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出席會議并重點介紹了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工作的具體情況。楊志明說,家庭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相結合的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今后一個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發揮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的作用;二是抓好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三是加強對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權益維護;四是大力推進家政服務業發展;五是搞好公益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六是努力加強基礎工作。楊志明表示,發展家庭服務業政策性強,涉及部門和單位多,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和配合十分關鍵。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要在著力抓好就業服務、技能培訓、社會保障、權益維護等工作的同時,積極發揮聯席會議的作用,協調發展改革、民政、財政、商務、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和任務分工,各司其職,認真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并與各位政協委員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及時聽取和反饋意見,共同推動家庭服務業取得新發展。
7
年底前300多萬人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
3月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回答《中國社會保障報》記者提問時指出,老工傷人員這個群體,我們是這樣界定的,就是已經受到工傷的傷害,但是還沒有納入工傷保險的統籌范圍,而是由各個企業自行管理解決待遇的一批人員,這個群體在老國有企業特別是過去一些礦山、建筑企業當中比較集中。
老工傷問題是一個經濟體制轉軌、企業改革涉及群體規模比較大的歷史遺留問題。國務院作出決策全面解決這個問題。據我們初步調查,現在工傷保險制度已經覆蓋了1.62億職工,老工傷人員這個群體還有300多萬人,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等,其中國有企業當中有傷殘等級的,特別是1-6級工傷人員加上工亡職工的家屬。
這樣一個群體特別是傷殘和工亡職工的遺屬是最需要幫助的,因為他們日常的醫療費和撫恤費用比較高。國務院決定把所有的老工傷人員都納入到這個范圍來。目前,老工傷人員所在的企業,有一部分已經破產,有一部分雖然沒有破產,但是經營困難,很難再拿出錢來,所以在國務院的決策中要求多渠道籌資,首先存續企業應提供一部分資金支持,如果資金不足,目前工傷保險基金有一定的結余,用工傷保險基金結余再承擔一部分,地方政府還要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再提供一部分財政支持。此外,中央財政對于老工傷人員特別集中的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城市等,給予有重點的資金支持。
8
我們正在向全民醫保的目標邁進
3月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目前,我國三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已經覆蓋超過12.6億人。僅2009年、2010年,新增加城鎮參保人數就達到1.14億人。胡曉義說,兩年增加1億多人的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這是了不起的。“我們正在向著‘全民醫保’的目標邁進”。
據介紹,過去三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險補助達到了460多億元。加上對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補助,則高達1068億元。各級財政加大對醫療保險制度的補助也帶動了醫療保險收入的增長。2009年,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居民醫療保險增收630億元,2010年增收586億元。
胡曉義說,這部分資金用于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同時,中央財政專項投入509億元,地方財政也加大投入,集中解決了800萬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和其他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
胡曉義表示,今年力爭住院大病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并提高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且不低于5萬元。也就是說,最貧困縣支付的醫保最高限額也不會低于5萬元。與此同時,還要普遍開展門診統籌,并和有關部門一起做好提高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