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北京地壇公園依舊沉浸在一片寂靜中,而它的摯友著名作家史鐵生卻因突發(fā)腦溢血永遠離開了人世。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這九個字放在史鐵生身上,是那樣契合。他17歲那年,作為知青下放到陜西延安的清平灣。一次在山上放牛,突遇山洪暴發(fā),遭遇暴雨侵襲后開始發(fā)高燒,導致雙腿不能走路,回到北京后被診斷為“多發(fā)性硬化癥”致使雙腿永久高位癱瘓,從此便開始了他輪椅上的人生。
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突然沒了雙腿,成了一個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幾乎什么都干不了的“廢人”,他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經(jīng)常會沖著親人發(fā)脾氣,或者自己一個人到地壇去思考活著的意義。在地壇的角角落落里,他以無聲的方式與死亡進行搏殺,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shù)等重大問題,在地壇寧靜而博大的包容性啟示下最終找到文學這條路來救贖自己。
當尋找到活著的意義之后,史鐵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閱讀和寫作上。他曾這么說,“我從雙腿殘疾的那天開始想到寫作,要為活著找個充分的理由。”然而,命運似乎總是要和他過不去。1998年的一天晚上,他正伏案寫作,突然昏厥過去,被送到附近醫(yī)院搶救后被確診患上了尿毒癥。從此,他不得不靠頻繁地透析來維持生命。即使這樣,他也沒有停止過寫作,他還曾自稱“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
史鐵生的一生幾乎都在與病痛作斗爭,但從未對病魔妥協(xié)過。在他看來,面對肉體存在非常態(tài)的病痛,對抗躲避皆是徒勞的,而戰(zhàn)勝它更是一種虛妄,所應(yīng)該做的是接受和承認,因此他認為活著,其本質(zhì)就是一個自我拯救的過程,但是也沒必要極度厭惡病痛的折磨,因為他認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對世人來說,遇到生活困頓往往就會愁眉不展,當病痛來襲更是懼怕和逃避,或自艾自怨,或呼天喊地,而史鐵生雙腿癱瘓,飽受病痛的折磨,卻依然能坦然面對病痛,面對生活。一位作家說:“史鐵生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男摹!?/p>
保爾·柯察金,廣泛影響了幾代中國人,而史鐵生可以說就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他在輪椅上奮力向藝術(shù)的殿堂攀登的過程,體現(xiàn)了一個中國人鋼鐵般的意志。盡管在2011的新年鐘聲就要敲響的時刻,他突然駕鶴而去,但他留下的文字將得以永生,他面對病魔所持的達觀和鋼鐵般的意志將繼續(xù)激勵著世人,給人以無限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