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位于廣西東南部。在多區域合作背景下,玉林市人力資源開發要基于區域經濟一體化、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北部灣經濟區的崛起,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站在戰略的高度來考慮人力資源開發問題,構筑起適應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力資源開發新體系。
一、戰略目標:建設人力資源強市
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目標,就沒有戰略。戰略目標是一個戰略的靈魂,它規定著一個戰略的性質和基本內容,構成了戰略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并貫穿于戰略活動的始終。具體來說,人力資源強市的戰略目標是一個由人力資源數量目標、結構目標、質量目標等方面要素構成的目標綜合體系。
(一)人力資源數量目標。參照國際通用的經濟騰飛所需要的7%的人才密度標準,玉林市人力資源總量年均增長11%。到2015年,玉林市人力資源總量應達到660萬人左右。
(二)人力資源質量目標。要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推進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區的建設。到2015年末,玉林市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應提高到12年左右,城鎮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總數應達到15萬人左右,城鎮單位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的總量應達到12萬人左右,中等學校以上在校學生數(含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應達到11萬人左右。
(三)人力資源結構目標。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人力資源分布更趨合理。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下降,人力資源數量穩步增長;第二產業人力資源總量較快增長,其中專業技術人才年均增長應達到5%以上,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人力資源總量繼續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現代服務業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重點優勢產業、非公經濟組織和基層的人才需求基本適應發展的需要。到2015年末,要實現人力資源分布結構與玉林市的經濟布局相適應。
二、戰略層次:一個示范、三大板塊
(一)一個示范:構建區域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示范區
構建區域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示范區,是玉林市基于其區位優勢和外部發展機會所作出的戰略選擇。玉林市是廣西沿海城市群與區內經濟腹地相互對接、協調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處于多個經濟合作區的相互重疊區和交叉點,是桂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泛珠三角經濟區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結合部,是我國東部西進,西部東進最便捷的通道,是承載東部產業轉移的加工基地和東部通向“東盟”的重要陸路通道和跳板。同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都為玉林市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因此,構建區域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示范區,加強玉林市與國內國際相關區域在人力資源領域的開發與合作,對實施玉林市人力資源戰略,使其成為對內對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人力資源信息中心、交流中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與有關區域合作中,玉林和東盟城市、玉林和泛珠三角區域城市合作,屬于多邊合作機制;玉林和北部灣經濟區城市合作,屬于雙邊合作機制。開展玉林與有關區域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一要靠政府機制,依賴于政府間制度安排引領人力資源開發合作;二要靠市場機制,依賴于基于市場機制的項目開發來帶動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二)三大板塊:玉林-東盟城市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板塊、玉林-泛珠三角區域城市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板塊、玉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板塊
1、玉林-東盟城市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板塊。該板塊是玉林市多區域合作模塊中范圍最廣、層次最高、領域最多的部分,對拓展玉林市人力資源開發空間,創新體制機制、構建開發體系,提升人才競爭能級,突出其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玉林市要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與紐帶,積極構筑人力資源開發領域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合作戰略,通過選擇一批示范性的雙邊或多邊合作項目,推動玉林-東盟城市人力資源合作不斷走向深入。要加強玉林與東盟主要城市之間的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和政策對話,共同研究、探討、決策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領域的重大問題。要吸引東盟有實力、有品牌的知名教育培訓機構落戶玉林,鼓勵玉林市的教育培訓機構到東盟國家設立人力資源培訓基地,共同合作培養急需緊缺人才。要緊貼與東盟經濟合作相關的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加強與東盟主要城市人力資源交流與合作,打造人才引進、集聚、交流與合作的平臺。要加強與東盟城市在公共人事管理制度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公共政策、公務員培訓與教育等領域的密切合作與交流,積極順應全球行政改革趨勢,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務質量,積極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2、玉林-泛珠三角區域城市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板塊。玉林市要利用其獨特的區位優勢,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人才輻射和智力轉移,大力拓展與泛珠三角地區特別是廣東省的人力資源交流與協作,以建造“樞紐站”和“蓄水池”為重心,激活機制,拓展空間,促使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動態平衡和良性循環,進而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競爭擇優格局。要積極參與泛珠三角等經濟區域人力資源合作開發,充分利用國內外人力資源服務資源,構建貫穿海內外的人力資源配置市場、評價市場和培訓市場,形成統一、規范、全面、系統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促進人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形成玉林市與泛珠三角區域內人力資源良性的集聚和擴散機制。
3、玉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板塊。玉林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4+2”城市之一。玉林與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的合作,具有優勢互補、機制靈活、互利共贏、共同繁榮與發展的優勢與特點,對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力資源開發多層次、多領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一要加大戶籍制度、就業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醫療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力度,逐步實現北部灣經濟區乃至其他地區這類市場的互相開放,形成區域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快人才的充分自由流動。二要緊緊圍繞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的發展,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學科和優勢企事業單位,打造人才智力核心密集區,使其成為廣西重要的人才智力密集區,成為能夠帶動北部灣經濟區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功能樞紐的核心引擎。三要積極整合人才、技術、產權等市場資源,建立統一開放、機制健全、運作規范、服務周到、指導有力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人才供求、價格、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區域人才資源共享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消除限制人才流動的各種障礙,實現人才資源、智力資源和人才信息資源的共享,促進人才在區域內自由合理流動。
三、戰略重點:五大主要任務
1、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玉林市是人口大市,但是人力資源并不是有了一定數量的人口就能自動生成的,而是需要去開發和建設。要明確目標,動員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制定玉林市人力資源能力建設規劃,提高人力資源開發的質量。教育是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基礎,學習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徑。要通過政策指導和輿論引導,營造尊師重教、求知好學的社會氛圍。加快社會化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立廣覆蓋、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網絡。鼓勵人們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終身學習,拓展與更新知識,提高素質,增長才干。要把開發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作為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重要手段,制定推廣計劃,采取有效措施,創造條件普及信息網絡,積極發展遠程教育。要根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進步的發展要求,把培養創新精神、開發創新能力作為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積極加以推進。
2、建設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玉林市的職業教育在廣西具有領先優勢。建設玉林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為依托,以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為核心,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功能,有利于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大批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玉林市經濟社會發展。要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行業企業辦學優勢,不斷完善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管理體制、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要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探索素質教育新模式,進一步完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擴大職業教育對外開放與交流,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職業教育經驗,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貢獻;要努力推進就業準入制度和職工培訓制度改革,探索社會化、專業化的職業資格認證機制和在職職工培訓的有效途徑。
3、抓好“兩高一新”人才隊伍建設。“兩高一新”人才隊伍建設是實施玉林市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的重要任務,對于玉林市人力資源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引領作用。抓好“兩高一新”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圍繞玉林市重點產業和產業集群緊缺技能人才培訓項目,努力培養一大批適應產業結構升級和自主創新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重點做好中小企業人才服務工作。二是著力培養引進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扎實做好同高校人才合作工作。積極參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人才開發工作。繼續抓好人才小高地建設。建立高層次人才關護、聯系制度。三是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切實抓好科技特派員工作。不斷加強農村新型實用人才培養工作。抓好農村特設崗位教師計劃、西部志愿者計劃和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計劃等國家計劃的落實。
4、加大政府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國際經驗表明,要使人力資源狀況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教育投資一般要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5%以上,教育投資的增長要快于國民收入的增長。從近年來玉林市公共教育、科技財政性支出情況看,2008年,全市教育累計支出216925萬元,比上年增支56477萬元,增長35.2%;全市投入科技支出的資金3373萬元,比上年增加1270萬元,增長60.4%。總體上看,玉林市的公共教育、科技支出每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但其占GDP的比重仍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政府要努力改善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科技等人力資本投入力度。
5、構建完備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實施玉林市人力資源戰略,需要著眼于未來發展,建立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力資源管理相協調,政策配套、功能健全、標準統一、服務規范、方便快捷、多層次、廣覆蓋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體系。一要加強人力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圍繞開展檔案管理和依托檔案管理的人事代理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的相關服務,落實國家有關人力資源開發政策,開展人力資源信息公共服務。二要建立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所屬人才(勞動力)服務機構為主體建立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公共服務資源,逐步擴大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實現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一體化。三要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和個人擇業自主權,充分發揮市場供求、價格和競爭機制的調節作用,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四要創新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機制,以人才培養引進、選拔使用、考核評價、分配激勵、安全保障等領域的政策創新,引領人力資源開發,增強對區域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本文系《玉林市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研究》課題成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