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書上撿來兩句美學(xué)格言,就是“酒飲微醉,花觀半開”。如此飲酒和觀花,能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就像“猶抱琵琶半遮面”那樣。我頗贊同這一觀點。
美酒,多是喜慶日子最好的飲料;鮮花,也多是佳節(jié)最美的欣賞物。古往今來,美酒和鮮花既能登大雅之堂,又能進入尋常百姓家。上到皇餐、國宴,下到群眾婚宴、家庭聚會,主人都以美酒和鮮花作為歡迎貴賓的最好禮遇,賓主皆大歡喜。人到“酒飲微醉”時,是形象最美、聲音最宏亮的時刻,因為他飲酒盡了心意,心里坦然,思路敏捷,詞句動聽,大家都為他高興。相反,多喝大醉,大家看在眼里,想在心中,為之著急。所以,飲酒要得當(dāng),以“微醉”為“適度”,以“適度”為“最佳”。
怎樣才能做到“適度”?怎樣才能保持美好形象?有朋友總結(jié)出了飲酒六部曲的經(jīng)驗,以飲到第三部曲為“適度”,酒量為“最佳”,值得借鑒。這六部曲排列順序為:一是和風(fēng)細雨,二是甜言蜜語,三是豪言壯語,四是花言巧語,五是胡言亂語,六是無言無語,倒下去了。這六部曲頗有規(guī)律性,逐步發(fā)展變化,從起步到高峰到低潮。第一部曲,因為初次見面,客氣禮貌,大家歡心慢飲;第二部曲,因為開始認識左右邊是鄉(xiāng)親、戰(zhàn)友、學(xué)友,頻頻舉杯互敬,甜美得很;第三部曲,因為酒量初上頭,已是“微醉”,言為心聲,大家愛聽,算是最“適度”;第四部曲,似乎“過度”一點,因為有人千方百計想把老朋友灌醉,以顯示自己有“豪氣”;第五部曲,已言不由衷,重重復(fù)復(fù),還自說“無事”;第六部曲,因倒下去了,大家頗著急,紛紛想方設(shè)法為之解酒。因為酒量過于“超度”,有的人回家“閉目養(yǎng)神”直到次日方醒;有的人容易失言、失態(tài),帶來很多麻煩事。我這樣說,也許委屈了癮君子。不過,能飲酒的人,有很多是才智名人,像古代屈原那樣,他酒后直言“眾人皆醉我獨醒”;像杜甫《飲中八仙歌》詩描寫的“李白一斗詩百篇”,“自稱臣是酒中仙”;蘇東坡飲酒賞月美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其實,飲酒也很有情理,聰明人會注重酒趣、酒道、酒禮、酒德、酒風(fēng)。這“五酒”怎么理解?酒趣為樂,酒道為理,酒禮為敬,酒德為謙,酒風(fēng)為正。對于酒量少的人,特別是不愿飲酒的女士,在盛宴好酒面前,一杯為“佳”,二杯為“度”,三杯為“過”,再多算“過錯”了。我這樣說,也許又委屈了女士們!不過,有很多會飲酒的女士,也是胸懷寬廣,才智過人的,像近代革命女詩人秋瑾。賦詩時,秋瑾將“貂裘換酒”與獻身革命聯(lián)系起來,難能可貴。與“酒飲微醉”一樣,“花觀半開”也很美。雖然“燦爛之花”很美,但很快會凋謝,美的時間不長。初開的牡丹花、玫瑰花、杜鵑花伴隨艷陽明月時,既美麗又芳馨,正像十七八歲的姑娘,充滿青春活力,亭亭玉立,楚楚動人。佳節(jié)在家中擺上幾盤如意鮮花,全家男女老少喜笑顏開。當(dāng)然,觀花送花也要看對象、季節(jié)、年齡、顏色等,以免不合時宜而失效。
從上述酒文化中得到啟迪,凡事都要把好“度”字,“適度”是聰明人工作的法寶,“適度”是事業(yè)循序漸進的有效方法,“適度”是正常生活的指路明燈。
“適度”說來容易做來難,有了決心不難做。關(guān)鍵在于學(xué)習(xí),平時應(yīng)多讀一些哲理、事理、情理性文章。
(作者系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事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