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在川西高原最美的季節(jié),作為翻譯陪同瑞典客人一行前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城馬爾康縣進行慈善援建項目考察活動。馬爾康縣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盆地西北部,主要居住著以嘉絨藏族為主,羌、回、漢等15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
出發(fā)的前一天晚上,成都下起了暴雨,大家都很擔心會因此而耽誤行程。前往馬爾康縣的國道213線,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就一直沒有完全修好,特別是到了雨季,很容易出現(xiàn)泥石流和塌方。7月21日清晨,我早早地在廣播里關(guān)注這條道路的情況,果然,昨晚的暴雨再一次導致泥石流沖毀了國道213線,該路段暫時實行交通管制,正在全力搶通中。但是,我和阿壩州的同志仍然陪同瑞典客人們向馬爾康出發(fā)了。
剛過映秀,我們就發(fā)現(xiàn)有很多車停在路邊排成了長龍,向警察打聽,果然不出所料,昨晚的大雨影響了國道213線,目前正在封閉施工中,為了不影響進度暫時實行交通管制。我們只好也加入到等候的長龍中。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仍不見可以通行的動靜,外賓很焦急,我們也著急,有人一直在打電話聯(lián)系前方的路況,有人在想其他的解決方法,終于,就在其他路線的方案都被否定后,前方突然傳來單邊放行的好消息,我們趕緊緊鑼密鼓往前趕,經(jīng)過了被搶通的兩個塌方路段,到達最后一個塌方處--徹底關(guān)隧道口時被攔住了,警察正在指揮下行的車輛緩慢有序地通行,而我們上行的車輛只能原地等待,聽說已經(jīng)有上千輛車被困在這里,我們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不知道又會等到什么時候。3個多小時過去了,下行的車輛已經(jīng)差不多快通行結(jié)束,終于輪到我們上行的車輛。此時天色已開始漸漸暗了下來,透過車窗,窗外朗朗乾坤,不遠處的山蒼黑清晰,遠處的山迷迷茫茫,山巔積雪依稀可見。到達馬爾康縣城已經(jīng)是夜里十一點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陪同瑞典客人一行來到縣民政局辦公室,聽取當?shù)仡I(lǐng)導對整個援建項目的情況匯報,并查閱相關(guān)資料。瑞典客人們對民政局細致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給予了高度評價。接下來,我們就朝著項目所在地出發(fā)了。馬爾康縣城在清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的美麗,城市不大,街道干凈整潔,保養(yǎng)得很好的綠化帶伴著整齊排列的藏式風格樓房,清澈的梭磨河穿城而過,身著鮮艷民族服裝的藏羌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同胞和諧相處,悠閑而自在。我們一路沿著美麗的梭磨河谷行進,清澈的梭磨河在郁郁蔥蔥的峽谷中汩汩地流淌著,不斷映入眼簾的五彩經(jīng)幡、白塔、寺廟、藏式石頭建筑,以藏羌民族特有的風格把美麗的梭磨河谷打扮得格外迷人,天以高為上,地之闊為邊,虔誠心必正,本真皆永恒,這是萬物之靈,人間至尊!遠離城市喧囂與浮躁的我們,不知不覺中溶入了大自然,昨天的旅途勞累和堵車的壞情緒也消失不見。
驅(qū)車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我們到達第一個目的地--龍爾甲鄉(xiāng)。從來沒有感覺到天空是如此的澄澈透明,哪兒的天空有這般清純;云是如此之潔白,如哈達般圣潔;不遠處山巔的積雪在陽光下是如此之耀眼,是一張世間最美麗的鏡子,反射著最強烈的生之韻律,與那陽光相映生輝,透射出眩目的光線,似刃新出于硎,似圣地的通天之道,讓人感到,世外桃園。瑞典客人索郎會長已近七十高齡,身體也不是很好,連日的舟車勞頓已使他顯得有些疲憊,但到達目的地后,他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還是親自到每戶受援的農(nóng)戶家中實地查看情況,了解他們的實際生活情況,詢問他們對今后的打算,還有沒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地方等等,淳樸的當?shù)鼐用癯烁兄x之外還為我們端上了自家的酥油茶。時值中午,在龍爾甲鄉(xiāng)政府簡易的食堂用了一頓簡單的午餐后,我們就馬不停蹄地向著下一個目的地--腳木腳鄉(xiāng)出發(fā)了。
高原的氣候溫差很大,一早一晚穿兩件衣服都能感覺到寒意,而午后的陽光卻一點都不輸于成都。頂著烈日走訪完腳木腳鄉(xiāng)的受援農(nóng)戶后,我們向著此行的最后一個目的地--馬爾康縣敬老院出發(fā)了。敬老院離縣城不遠,生活比較方便,因門口的道路正在維修,老人們出行不是特別方便。縣敬老院也是國家災(zāi)后重建的新修,典型的藏式風格,房子因為新修很漂亮,內(nèi)部的設(shè)備設(shè)施確需要更多的幫助才能得以完善。生活在這里的老人都很祥和,有的在下棋,有的手持轉(zhuǎn)經(jīng)輪,看到我們的到來都很高興。這里的院長也是一位很和善的老人,他很喜歡這份事業(yè),離開敬老院,已是黃昏,因為瑞典客人一行的行程安排很緊張,我們的考察活動就基本結(jié)束了。
翌日,在清晨中告別,回頭望小城,正是素雪有韻,真水無香。世上一切的美麗的,都不只是在外表上,而是讓別人能看到你心里的陽光,只有美的心靈才會滋養(yǎng)出美的氣質(zhì)。我們每日奔波,行色匆匆,還有多少時間能留給自己攬鏡慎獨當?我們一遍遍叩問自己:在如此喧囂粗糙瑣碎的生活中,我們的心還能飛得多高多遠?而慈善本身正是陶冶出那種內(nèi)在的陽光,對心靈的洗滌,對美的追求,都促使我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