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刊登在《鞍山日報》《千山晚報》醒目位置的“鞍山市慈善總會2011年慈善救助項目公示”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一些困難群眾就是通過這張報紙找到市慈善總會得到相應救助。鞍山市慈善總會在媒體上對善款或慈善救助項目使用情況進行公示,已經不是第一次。他們把增加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做為提升慈善事業公信力的一項重要措施加以落實,收到了很好效果,先后被省民政廳評為示范社團、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早在2007年市慈善總會第二次會員大會召開后,新組建的理事會就提出了“善款善用,善款慎用,善款會用”的資金使用原則,建立了資金管理、項目運作、財務公開、社會監督等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完善科學的善款投資體系和公開的財務管理監督體系,實行公開透明的公示制度,及時公布有關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他們將各單位捐款數額在辦公樓大廳、鞍山慈善網站、《鞍山慈善》雜志上公示,接受捐款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監督。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后,市慈善總會立即組織進行捐款,每一筆捐款都要詳細記清捐款人姓名、單位和捐款數額,并出具捐款發票。他們將這兩次抗震救災所籌集善款、善物總計6524.09萬元的全部信息,分別在媒體、雜志、網站上公示,方便群眾查閱,并及時將救災款物(包括利息)全部匯入省民政廳和省慈善總會指定的賬戶。市審計局在對市慈善總會支援四川汶川地震捐款進行嚴格審計后認為,市慈善總會賬目清楚,經得起檢驗。
市慈善總會在堅持善款使用情況公開方面,不搞花架子,不走過場,大到幾百萬元的救助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小到幾十元、幾百元的捐款去向,他們都按照善款使用辦法規定要求去辦。2010年,在市慈善總會組織的助老活動中,寶得公司捐出300萬元購買的各類助老物資,全部由市慈善總會、寶得公司和受助敬老院三方負責人共同逐一核對,登記備案。特別是來自民間的小額捐款,工作人員堅持做到兩條:一,開具收據;二,詳細了解捐贈人的意向要求,登記造冊。過后,他們及時尋找符合條件的受助人,并將受助人的情況反饋給捐贈人,做到受助人高興,捐贈人滿意。幾年來,由市慈善總會經手的各筆捐贈款物,都是按照捐贈人的要求及時發放到受助人手中,沒有出現任何紕漏。今年初,一位老知識分子黃福煦病逝前立下遺囑,將自己積攢的2.4萬元退休金全部捐給市慈善總會,用于幫助家庭困難的寒門學子。根據老人的遺愿和其家屬的意見,市慈善總會用這筆善款建立了黃福煦專項助學基金,并由臺安縣高中推薦了10名符合條件的學生,在校內公示后,每人在高中階段每年得到1000元生活補助,考上大學后將一次性獲得助學金2000元。市慈善總會將這筆捐款使用情況向黃福煦的家屬進行了反饋,黃福煦的家屬對此非常滿意,并表示要繼續捐款,將這件善事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