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和諧發展,科學發展,需要有強大的慈善事業來潤滑。筆者就如何凝心聚力,做強社會主義慈善進行了一點膚淺思考,求教大家。
一、慈善組織要盡力凝慈善工作者之心,這是做強社會主義慈善的前提
慈善無序行為走向組織化形式,是慈善事業科學發展趨勢的要求。健全的內部組織層級網絡體系是慈善發揮完備功效的基石。現代慈善靠單打獨斗是沒有新天地的,需要有同級慈善機構來聯合、有機構內部部門來聯手、有上下組織來聯動。現代慈善若僅靠慈善內部組織孤軍奮戰是沒有高績效的,也需要慈善組織外部延伸——基層義工隊伍和行業化義工隊伍去推波助瀾。這兩大組織體系都需慈善工作者去經營和維系,若慈善工作者沒有了對慈善事業的熱愛,就沒有扎實干、創意干、進取干,做強社會主義慈善就可能成為無米之炊。所以慈善組織要通過組織的力量凝聚慈善工作者,這是把慈善做強的重要前提。
慈善組織要凝聚好慈善工作者,首要的是要凝聚好被指導組織。上級慈善組織要發揮指導、引領、協調、示范、服務、互動功能,全年工作統籌規劃、各自安排,大型募捐統一發動、分別接受,重點救助項目統一組織、分別實施,工作情況各自掌握、統一匯總。
慈善組織更要凝聚好慈善工作者之心。我認為,慈善工作者至少有三類人:一類是苦干型,靠身體和時間做慈善,這類人能夠把工作做實;一類是巧干型,靠經驗和智慧做慈善,這類人能夠把工作做好;一類是引領型,靠思想和魅力做慈善,這類人能夠把工作做精。我還認為,三類人無論是把做慈善作為維持生計的手段,還是把做慈善當作自己的職責或者說是自己人生價值的訴求,但都同歸于“人人慈善,慈善人人”這個價值追求,從不同維度促成了慈善事業的“生態的多樣性和安全”。慈善組織要以“突出管理文化,彰顯慈善文化”的內部管理體系去引領和激勵慈善員工,以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去規范工作程序,以強大的外部監督機制去約束慈善行為,努力營造尊重、理解、包容、進取的氛圍,讓他們找到事業的幸福感和歸屬感,那么,他們無論是努力爭取慈善外部市場,還是大力開拓慈善實體市場,潛能、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成就強大慈善就有了可能。
二、慈善組織要盡量聚社會愛心之力,這是做強社會主義慈善的關鍵
慈善事業是每個公民的時尚事業,要發揮“人人是慈善力量”的理念,整合“聚沙成塔成就大慈善”的思路,以點帶線,以線促面,較大化地將社會愛心力量凝聚起來,惠及民生。
(一)以項目慈善和基金慈善的方式凝聚企業這股最強大的愛心力量
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強。慈善組織要樹立“以項目進行募捐,以項目落實救助”的思想,圍繞“老百姓期盼的、捐贈者樂意的、黨和政府關心的”問題,創新地策劃出一批慈善品牌,以項目凝聚企業的愛心力量。不僅要深入企業宣傳慈善需要做的項目,還要精益求精地為企業量身策劃慈善項目。同時,要借助 “領導、社會名人、行業委員會”等層面的力量,以一點帶動一條線,以一條線帶動一大片的形式,把眾多企業凝聚起來。
要緊緊瞄準有遠見卓識的愛心企業家,將慈善規劃納入人生規劃這一時尚動向,提供基金慈善方式,設置不同的愛心基金形式供他們選擇:一次捐贈分月分年實施救助或一次承諾分年分月多次捐贈,留本冠名捐利或捐利冠名還本,個體冠名捐贈或動員身邊的朋友為自己冠名的基金捐贈。設置的形式越多,選擇的空間越大,參與的企業就會越多,慈善救助的源頭活水就會越強勁。
同時,加強服務,要讓企業覺得可靠,按捐贈企業意愿使用善款,及時反饋善款的使用信息;要讓企業覺得方便,他們可通過協會、銀行、郵局、拍賣、電話預約等形式進行捐贈;要讓企業覺得親切,拜訪捐贈者、給捐贈者的家屬送去節日的問候、發賀卡,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要讓捐贈者覺得光榮,宣傳他們的義行善舉,發紀念卡、榮譽冊,還要盡可能地為他們爭取社會榮譽。
(二)以消費慈善的方式凝聚愛心大眾這股最壯觀的愛心力量
愛心不分大小場合,要有“開門做慈善”之氣度, 以“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為價值取向,為不同年齡的人,為不同職業的人、不同區域的人策劃不同的活動,以捐款、捐物、捐時間(義工)等形式讓人人參與慈善,以娛樂、拍賣、晚宴、購物等捐贈渠道讓人人參與慈善;以大眾慈善捐贈箱、網上在線捐贈、郵寄捐贈等途徑讓人人參與慈善。
(三)以共同責任的方式凝聚媒體這股最有號召力的愛心力量
慈善離不開宣傳,宣傳能催生慈善。較強素質的媒體工作者能以其前瞻的思維,敏銳的觸角,深度的報道,把慈善從一個高度引向另一個高度,更能方便人們的慈善行為,做大慈善項目,提振人們的精氣神,提升慈善的公信力。要用“慈善宣傳是慈善工作者的責任,也是媒體的社會責任”的意識凝聚慈善宣傳力量。要充分發揮媒體的陣地作用,積極探索和媒體的合作方式。同時,建立對媒體的激勵機制,如“慈善好新聞獎”評選等活動,調動媒體關注慈善事業的積極性。
三、慈善組織要借黨委政府重視的力量凝心聚力,這是做強社會主義慈善的保障
社會主義慈善是黨委領導、政府推動下的事業。慈善發展需要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圍,良好慈善文化氛圍的形成,需要政策的引導和規范,需要領導的示范和推動,這是做好社會主義慈善的最強保障。
政策的出臺無疑能激勵和規范慈善行為,要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政策提倡點往往是慈善的探索點,政策的規范點往往是慈善的約束點。要積極爭取領導親自參與慈善活動,領導的出現點往往是民生的關注點,領導身先士卒慈善場合,無疑能大大聚集人氣。同時,更要借領導的重視平臺,主動邀請各類監督力量實施監督,曬慈善賬本,陽光慈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