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月4日,當空氣中還彌漫著新年伊始的蓬勃氣息,記者的采訪車迎著一縷朝陽,沿著成綿廣高速向北行進。一路上,一輛輛滿載物資的大型貨車與我們擦身而過。千百年來北向出川的要道上,至今穿梭著一個個往來匆匆的商貿縮影。
車至劍閣,腳下的高速公路就開始向大山深處婉轉延伸。天空變得陰沉起來,道路兩邊的山勢漸漸升高,凸兀的山頂和山腳下的民房房頂,都鋪上了一層白白的霜雪。道路上也偶爾出現暗冰,采訪車不得不放緩了行進速度,確保安全。
“一關高峙萬峰盤,遠客初驚蜀道難。”到了劍閣,才真正感受到自古出川之難。遙想在這樣的群山之中,古蜀先民曾經為了打通一條通往漢中的路,留下“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在李白的詩句里,秦蜀之間的通道開辟得如此悲壯,如此艱辛。蜀道難,就是在對這條朝北的出川通道的描述中,成為人們揮之不去的歷史記憶。
而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川陜交界的重要關口——棋盤關,又會是什么樣的場景?
北風 古道 關山要隘變坦途
穿越繁華的廣元市區,我們的車繼續向北前行著、前行著……空氣中隱約地漂浮著北國的氣息。在一個叫做瓷窯鋪的地方,眼前出現了三條道路,我們的“向導”廣元市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邱正才說,這三條道路都通往川陜交界門戶——棋盤關:一條是最早修建的國道108線,一條是1997年建成通車的二級專用公路,通稱“二專線”,還有一條,便是在建的廣陜高速公路。
由于廣陜高速尚未完全通車,我們的采訪車緩緩地駛進了二專線。這是目前能夠通往棋盤關要塞的主干道。“如果今天我們能順利來回,那真的算是運氣好。”邱正才說。以廣元人多年來的經驗,每逢天氣異常,這條公路就常出現“腸梗阻”,過往大小車輛排起浩浩蕩蕩的“長龍”。特別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這條公路車輛激增,日均通行車輛達4萬多輛,是設計能力的10倍之多,長達兩三天的交通堵塞已經是家常便飯。因此,加速建設廣陜高速公路,無疑是解決這一交通難題的迫切需求。
二專線在延綿的秦巴山脈的簇擁下,沿著滾滾嘉陵江水伸向遠方。在這條道路的沿線,已經矗立起成百上千根高達幾十米的鋼筋混凝柱,這一根根雄偉的柱子架起了一條寬闊的現代化高速公路,那就是廣陜高速。它像一條雄奇的巨蟒,與二專線以高低之勢蜿蜒前行,目力所及,相互隱現于山谷之間。
據邱正才介紹,廣陜高速公路是國道主干線G5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四川境內重要的一段,全長約58.9公里,南起廣元陵江,接已建成的綿廣高速,北至川陜界棋盤關,接陜西西漢高速,全線預計將于今年5月建成。
順著二專線,在凜冽的北風中,我們終于到達聞名已久的川陜交界處——棋盤關。爬上一座山頭,可以清楚地俯瞰這個貌似棋盤的要隘。在這里,一側的二專線上一輛輛貨車來來回回魚貫穿梭,絡繹不絕,另一側廣陜高速建設熱火朝天。
在棋盤關隧道口的公路旁,我們見到了臨時檢修貨車的司機王濤。這位年近四十歲的貨車司機已經在川陜要道上穿行了十二個春秋,談起這條出川要道,他頗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出了這個隧道,就是陜西界了,那邊的高速已經雙向通車,我們這邊今年上半年就能銜接上,從此以后我們貨車司機再也不會因為堵車,整夜在車上挨凍受餓了。”
2010年12月29日,廣陜高速公路崔家埡至棋盤關段提前6個月半幅建成。
“因為要穿越秦巴山脈,廣陜高速路的橋隧比例高達82%,成本高達50個億,技術難度也可想而知。”邱正才不無感嘆地說,這樣浩大的工程,完全可以顯示出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西部交通樞紐、加快建設西部經濟高地的堅定決心。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詩仙李白的千年慨嘆,在如今熱火朝天的打造西部交通樞紐的高地建設中,將成為真正的歷史,現代文明的滾滾車輪將以不可抵擋之勢破解這千年難題。
承載發展夢想 次級樞紐正在形成
“現在廣元的交通真的比以前方便多了喲。”說起廣元的交通變化,來自綿陽市游仙區的蘇木很有感觸。
蘇木已在廣元生活了整整八年,也組成了自己的幸福家庭,如今是酒店的一名熟練的浴足技師,過去每回一次老家,蘇木心里就直打鼓,坐汽車5個多小時的顛簸折騰得人頭暈腦脹。坐火車又得早早訂票,時間長不說還得擠出一身大汗。
“前幾年回一次家勞神費力,還讓父母姐妹擔心,現在坐大巴走綿廣高速公路,上車時打個電話,兩個小時就到了家里,往往飯菜還沒煮好呢!”在蘇木看來,沾了交通發達的光,自己雖然住在廣元,但和那些嫁在綿陽附近郊區,也得坐兩個鐘頭才能回家看望父母的同學朋友相比,實際上已經沒啥區別了。
“再過幾年,成都到西安的高鐵修好了,陜西的客人兩個來小時就可以到這里旅游,那時廣元就更繁華了,我們也能掙更多的錢了!”樸實的蘇木想起就開心。
2005年至2010年,廣元交通不僅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更是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綿廣高速公路給廣元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廣巴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廣陜高速公路即將形成通車能力,廣甘高速、廣南高速加快推進,革命老區廣元鋪設出一條條通往幸福和富裕的康莊大道。
“以前廣元火車站開通的列車有限,也很擁擠。現在好了,廣元鐵路不僅從車次還是速度等方面都得到優化,老百姓挺受益的。”上西火車站旁副食店老板張建告訴記者。
按照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次級樞紐規劃,廣元將加快構建以廣元站、廣元西站為中心,寶(雞)成(都)、蘭(州)渝(重慶)、西(安)成(都)客專和廣(元)樂(壩)鐵路為骨架的廣元鐵路地區樞紐。廣元鐵路地區樞紐形成后,預計通過廣元站直達的省會城市將由目前的21個增加到28個。廣元將實現2小時到達毗鄰地市,4小時到達周邊中心大城市,8小時基本到達全國主要中心城市。
2009年12月,廣元開始打造“千里嘉陵江上第一港口”。根據規劃,2015年前后嘉陵江將建成干支銜接、溝通海洋的高等級航道,屆時嘉陵江1000噸級船隊可以從廣元沿嘉陵江進入長江水系,直至上海。
2009年5月8日,停航5年之久后,廣元機場復航,對于廣元完成繁重的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發展社會經濟加快資源轉化、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廣元機場開始鋪展開翅膀,向建設“一場一區多航線”的航空港宏偉目標從容飛去。
一條條寬廣的公路,連接四縣三區;一條條順暢的鐵路,東來西往;一架架翱翔的飛機,南來北去………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廣元次級樞紐正在形成。
蜀道不再難 邁向快車道
借助大通道建設,廣元也加快了轄區內部交通的改善。“城鄉一體,內通外暢”,成為廣元人共同奮斗和期盼的美好圖景。
家住廣元市蒼溪縣的李國成,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從事汽車運輸,如今購買了一輛大客車經營從廣元至蒼溪雙石線路,來到廣元的第二天,記者一行在廣元城區上西壩汽車站見到了這位忙碌的老師傅。
“10年前的公路還不如現在一些村社的機耕道,費時、費油、費車,經濟效益也很低。”李師傅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末他第一次購買了一輛農用車從事貨運時的情景,叫苦不已。
“我真切地感受到近幾年交通變化很大,帶動了我們的經濟大發展。”李師傅笑呵呵地說,“現在的公路四通八達,開車很方便。比如以前廣元到西安要13個小時,如今5個小時就搞定。老家的人到市里縣里趕集也方便了,公路修到了家門口。”
廣元交通局總工程師陳代平的感受則更為全面。“10年前,廣元公路路況等級低,均為三級及三級以下公路,全市有近10個鄉鎮不通公路,全市交通十分落后。再過幾年,情況會有很大的變化。”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廣元縣鄉公路的建設規劃已經浮出水面:規劃新改建通鄉公路和縣鄉斷頭公路3000公里,通村水泥路油路5000公里,通村通達1000公里。到2015年實現100%的鄉鎮、100%的村通公路,90%的村通水泥路油路;重點城鎮有兩條或兩條以上水泥路油路通達,提升所在城鎮災害應急和防災能力;全市230個鄉鎮全部建有公路客運站。
歸途中,盤點此行的所見所聞,“川北門戶”廣元的“五線三橫”高速公路網、“三環五橫七射線”干線公路網等宏偉構想似乎在腦海里漸次清晰,心中升起一層暖意,仿佛已經觸及“北向蜀道變通途”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