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2月29日,成都西南財大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王偉,四川黨建期刊集團黨委書記何志勇,西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封希德、校長趙德武共同為成都西南財大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揭牌。這標志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改制工作順利完成,成為省內首家完成轉企改制的高校出版社。
#61562;從“過小日子”到“吃老本”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26年來,共出版學術著作及教材3000多種,有200余種先后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等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獎勵,為繁榮學術和文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我們是最后一批成立的高校出版社,當初擁有的發展條件比較好。”成都西南財大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社長馮建回憶道。在當時的計劃條件、條塊管理、區域性強的背景下,依靠財經類教輔教材這座“大山”,出版社效益很不錯。“長時間以來,四川的經管類自考教材、人民銀行的培訓教材都是我們社在出。”
進入新世紀,出版社走向市場的大趨勢已呈不可阻擋之勢。在激烈的競爭下,原有的出版優勢迅速消融,出版社很快就由“過滋潤的小日子”轉變為“吃老本”。
“新世紀的最初幾年,出版社不僅沒有得到好的發展,反而固步自封,曾經對學校上交利潤頗豐的我們,甚至成為對學校‘負貢獻’的單位。”副社長謝廖斌說。
#61562;轉企改制,重振旗鼓的必由之路
“原有的經營方式已經不能再適應出版發展的潮流,出版社必須走向市場。”2005年走馬上任社長的馮建如是說。
2007年11月26日,出版社分別向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總署提出《關于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轉企改制的請示》。2008年12月4日,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將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列為第二批改制單位。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出版社圓滿完成了改制方案制定、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財務審計和工商注冊等工作。
對于“省內高校出版社改制第一家”的美譽,在社長的頭銜上多了個董事長的馮建顯得很淡然:“那只是我們的動作要快一些而已,就算沒有行政命令,這也是高校出版社必然要邁出的一步。”在馮建看來,市場觀念的轉變、建立一系列規范的企業管理制度、優化業務流程,是重振出版社的必由之路。
近幾年數字出版方興未艾,出版社抓住機遇,于2008年成立網絡部,積極推動出版社網站、辦公信息網的建立。2010年12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2010(第四屆)全國出版業網站年會暨頒獎典禮上,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網站榮獲“2010年最具發展潛力網站”。
“我們的‘光華財經數字資源網’已經上線運營,這個財經類網絡資源平臺將對紙質出版起到很好的補充和帶動作用。”網絡部主任王正好說。
#61562;人才培養,出版社發展之源
2005年時,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70多名員工,幾乎都是有事業編制的人員。經過兩年的改制,出版社已經建立起新的勞動人事關系。突出的一個變化,就是在編的員工剩下了18個,招聘的達到36個。“這樣的變化主要是我們大量啟用了年輕人在一線鍛煉,我們的網絡部主任王正好就是個例子。”馮建說。
王正好2005年從西南財大國貿系本科畢業后,就來到出版社工作。“其實我的專業和這份工作并不對口,一切都是從頭學起的。”80后的王正好顯得謙虛而富有活力。短短的幾年時間,王正好就在營銷部、研發部、總編室、出版部、網絡部都有了工作的經歷。“正是這樣的履歷,使我在各方面的能力上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也就在這樣的鍛煉中成長起來。”
“如今,80后在我們單位任部門中層的正職和副職,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了。”副社長謝廖斌自豪地說。
展望“十二五”,出版社將進一步強化“教材為先,學術為本”的辦社理念,實施品牌建設工程、營銷創新工程、數字出版工程、科學管理工程,努力探索資本運作,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年出版品種800種以上,年銷售碼洋1億元以上的公司目標。
“船小好掉頭”。新成立的公司建立了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靈活機制,初步形成“特、精、專”的財經出版專業特色,并依托西南財經大學豐富的教學、科研資源,“只要我們擺脫過去‘事業單位企業管理,企業性質事業管理’的狀況,就一定能走出一條適合我們的道路。”馮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