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月14日晚8點,成都金沙劇場,由甘孜州色達縣格薩爾藏劇團精心打造編排的大型史詩歌舞劇《格薩爾》進行了首演。這是繼《天牧》之后,色達縣格薩爾藏劇團向觀眾推出的又一宏篇巨制。
#61562;英雄的贊歌
短暫的黑暗過后,一束燈光聚在舞臺旁一對藏族爺孫身上。叮叮當當,一聲聲清脆的敲擊聲中,一塊石板上的彩繪人物呈現出來。“爺爺,您刻的是誰啊?”“孩子,這是咱們草原上的英雄——格薩爾。色達草原上的格薩爾遺跡和美麗的傳說,像草原上的風一樣,無處不在。”在阿尼老人的贊辭聲中,英雄格薩爾的故事如幽井清泉般,汩汩流出……
雷聲轟轟、風雨如晦,格薩爾降臨在雪域高原的帳篷中。12歲在部落賽馬會上取勝,后來登上王位,贏取愛妃珠牡。格薩爾遵天母之命,率領千軍萬馬,征戰四方,結束了戰亂頻仍的年代,為草原人民帶來安定、富足、吉祥。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將《格薩爾》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把彩繪石刻、擠奶舞、牦牛舞、面具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格薩爾史詩游牧文化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打造了這臺歌舞劇。”色達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周恩軍說。
“非常精彩,在優美的歌舞中領略到一個古老游牧民族的演變史。”特地前來觀看的省社會科學院施霞說道。給施霞印象深刻的是通過阿尼老人用漢語引出每個部分的劇情,使整臺原汁原味的歌舞表演與觀眾產生強烈共鳴,劇場時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61562;色達:格薩爾文化之鄉
《格薩爾》共分為序(歷史的回聲)、詩海曙光、愛在草原、戎馬劍光和尊勝歡歌五個篇章。以目前世界上最長并且唯一活態的英雄敘事史詩《格薩爾王傳》為藍本,通過歌舞的形式,再現了格薩爾王降生雪域高原、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為民造福的形象,展現了藏民族悠久歷史和古老的游牧文化。
據周恩軍介紹,色達縣境內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目前擁有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色達格薩爾藏戲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益邛等格薩爾文化知名專家,土登等4名《格薩爾》代表性傳承人,仁真尼瑪等5位格薩爾智態大師,4個研究機構和包括色達格薩爾藏劇團在內的14支民間藏劇團,并獲得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格薩爾藏劇之鄉殊榮。
“在色達,還保留著色爾壩格薩爾藏寨,被譽為格薩爾文化藝術之鄉、格薩爾藏劇之鄉和孕育格薩爾人才的搖籃。”周恩軍說。
色達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格薩爾文化的開發和保護,針對境內格薩爾文化資源豐富、底蘊深厚、群眾基礎較好、文化人才和研究成果眾多的實際,不斷打造格薩爾特色文化。2009年以來,更是不惜投入200萬元巨資,精心打造出《格薩爾》史詩歌舞劇。這是第一臺用漢語演繹格薩爾傳奇故事的歌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