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正當大家偃旗息鼓,急匆匆趕著和家人歡聚的時刻,忽然傳來人人艷羨的圈內佳侶姚晨和凌瀟肅驚現“七年之癢”,高調宣布離婚的消息。之前,她和他,秀的恩愛年年見諸各大媒體。在動人心魄的離婚聲明發出前數月,還有媒體在高調秀他們的親密合照和甜蜜生活細節。而如今,粉絲們紛紛扼腕——“為何,曾經恩愛如他們,也不能到白首?”
是的,我們身邊總是不難發現這樣的人:微博上,大張旗鼓地進行著結婚倒計時。開心網上,隔三差五地張貼著甜蜜旅行照。連MSN也難逃一劫,簽名欄不斷地被各種“幸福宣言”所占據……仿佛他們的日子是浸泡在蜜糖罐里度過的,什么意見不合,什么口角爭執,什么心痛失落,統統與之無關,看得旁人好不羨慕。然而他們真實的情感生活,是不是真如他們所展現出來的,那樣幸福無邊呢?
恩愛 其實是秀給自己看的?
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兩個詞匯:“反向強化”和“復合動機”。它們將成為促成秀恩愛這一行為的關鍵詞。
首先說說“反向強化”——很多時候,“秀恩愛”不過是秀給自己看的恩愛。
人的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經常是分離的。在兩性關系中,如果一方在潛意識里感受到了不安卻又不愿意直面,那么便會由意識層面做出一些行為來滿足潛意識的需求,這就是 “反向強化”。
具體來說,就是當一方或者雙方同時感覺到了兩者關系的疏離或冷淡,那么在行為上,就會刻意做出一些能證明雙方關系的親密舉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秀恩愛”。秀恩愛的言行作為一個既成事實,就成為了一種增強信心的表達、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從這個角度來說,秀恩愛其實是為了向自己證明雙方關系的親密無間,是一種給自己看的表演。
秀恩愛,與 年齡、個性 有關系嗎?
熱衷秀恩愛,并不專屬于那些性格開朗奔放的人,也不專屬于年輕人。這種行為幾乎很少受到年齡和性別的影響,而是取決于客觀環境的條件。也就是說,即使是非常內向的人,或者是老到沉穩的中年人,在特定的場合下,也可能令人大跌眼鏡地秀一把恩愛。
例如人到中年的馮遠征,在接受媒體采訪或參加活動時,也不忘攜上愛妻梁丹妮大秀恩愛,將兩人間維持熱情的種種招數娓娓道來。而在感情方面向來以靦腆著稱的梁朝偉,也曾配合愛妻劉嘉玲在某品牌剪彩開幕儀式上牽手走上臺,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作秀 多半有其他動機或企圖?
而“復合動機”則是多方利益驅動下的“表演”。
對個體來說,感情是很私密的事件,并沒有展現給大眾欣賞的必要。如果說一定要作秀,那多半是有其他動機或企圖的。這里就不得不談到“復合動機”這一關鍵詞。
簡單說,人總是在復合動機下行動的,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不會僅僅出于單一動機,在做一件事情前,我們的腦海中總會陸陸續續冒出很多條理由來,這恐怕是人人都有過的經歷。對于明星來說,他們秀恩愛的動機就更為復雜一些,除了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其復合動機還包括媒體宣傳、形象塑造、經濟增值諸多利益驅動。
例如高調閃婚不斷秀恩愛的大S,她和餐飲業富二代汪小菲的結合,可謂是個典型的復合動機驅動事件。經過一番炒作,大S的大小新聞以鋪天蓋地之勢席卷了兩岸三地主非媒體,奪走了不知多少人的眼球。那家餐飲企業也得以迅速、順利地登陸臺灣地區,同時男主角的母親也頻頻亮相世人面前,借機塑造了一個精明卻不失溫情的成功女企業家形象……以上種種利益,足以驅使一個明星在大眾面前大方展示自己的感情生活了。
相比之下,普通人雖然沒有那么復雜的動機,但是也常常會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大方地秀一把恩愛。最常見的就是熱鬧的婚禮:新人通過各種儀式和言行,展現出彼此間濃濃的愛意,而參加宴席的來賓們,不僅僅是觀禮者,更是雙手奉上大小紅包,以回饋新郎新娘的全情演出。
秀恩愛的原因是多元化的,由于不同原因所帶來的后果也不盡相同,大致能分為如下三款。
第一款:個性使然
有些人,他們的個性天生就很直,人前人后幾乎一個樣。他人眼中的秀恩愛,對他們來說則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真情流露。不管是旁若無人的親吻相擁,還是默契無比的眼神交流,都只是他們真實生活狀態的一部分。他們的行為不是為了做而做,更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是一種率性而為。基于這種原因“秀”的恩愛,感情背后基本沒有危機可言,感情之中也較少有隱疾。
第二款:利益驅動
當秀恩愛作為利益驅動的產物時,自然也就與感情隱疾沒什么關聯了——人家既然能把恩愛作為獲利的籌碼,以精湛的演技贏得眾人心甘情愿地奉上精神信仰加紋銀數兩,又怎么會簡單到把感情和錢財混為一談呢?對于這樣的秀恩愛,只有一句話可說:切莫假戲真做,一失足必成千古恨。
第三款:掩飾裂痕
這恐怕是最具危機的秀恩愛動機了。兩個人為了掩飾彼此心知肚明的疏遠,卻又心照不宣地用這種方式來安慰自己。然而感情雖不能當工作那樣用邏輯思維處理,也甭想倆人正襟危坐地用商談的形式解決分歧,但是放任裂痕不管不顧,畢竟是件危險的事情。在兩性關系中,包容固然重要,但是為了表面和平的假象而屈就自己,心存芥蒂,受影響的歸根結底是感情。如果是出于這種原因的秀恩愛,那么請謹記:秀恩愛不是感情隱疾的修正液,有些事,誰都能騙——除了自己。比起一味包容,坦誠地溝通才是感情維系的王道。
幸福,總是別人眼中的風景?
對于那些無時無地不高調曬恩愛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秀恩愛癥候群”患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深諳“幸福總是別人眼中的風景”。他們的歡愉不是來自愛人間溫柔地相擁,他們的快樂不是來自情侶間剎那的心意相通,所有來源于愛情的滿足和心動,都只為了把自己的人生無私地奉獻給廣大觀眾。他們簡直如同職業演員般,事無巨細地展現著愛情中的甜蜜,只為博得觀者一聲或嫉妒或羨慕的慨嘆。至此,他們的演出便圓滿了,他們也便真的覺得幸福了。
另外一撥人則恰恰相反:什么時候墜入愛河了,什么時候談婚論嫁了,什么時候生兒育女了,都高深莫測與世隔絕。哪怕是好友至交一片友善的關切,都能被他們用太極拳法輕易地推擋開去。他們的原則很簡單:愛情是我自己的事,閑雜人等一并閃開,無關群眾莫要圍觀。在愛的國度里,他們只需要有自己、有對方,有瞬間的電光火石,有甜膩的耳邊低語。他們活給自己看,愛給自己瞧,除了自己和愛人,沒有人有權利分享這份私密的情感。在他們眼里,“秀恩愛”仿佛小丑般可笑,將自己的所有隱私公之于眾,為博他人一羨而傾情演出,簡直是迷失了自我,浪費了人生。
其實說到底,感情畢竟還是私人的事兒,很難說秀恩愛或埋隱私孰對孰錯。我們既不能否認秀恩愛成功所帶來的積極心理效果,但也得承認秀恩愛失敗所產生的失落感。在沉迷于秀恩愛之前,不妨仔細想想,你愛上的究竟是他,還是他所營造的愛人形象。令人陶醉的究竟是甜蜜的愛情,還是這個步調一致風格統一的秀恩愛伙伴。若是有一天,會為了沒能成為他人眼中的羨慕對象而橫生怨念影響感情,那這戀愛,到底是為誰而談?總之一句話:秀愛有風險,秀前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