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女友拉去逛街。
在打折季的混亂局勢中,除了淘貨,還有一項消遣,那就是關注自己買過的東西,看看那些曾經讓我們心動的東西現在境遇如何。
在一個專柜前,見一個打扮很潮的女孩拎著一件皮衣,破口大罵,我以為是衣服出了問題,和售貨員糾纏不清。后來發現,原來皮衣兩折,而她曾是原價買主。僅此而已。
和女友相視一笑,原來大家正在做的都是同一工種——那就是樂此不疲地尋找衣柜里剛添的那一件。
男人說,都是些小女人心思,不值一提。
再講一個男人的故事。
男人開車出行,我是乘客。高速路上,男人開車詭異,簡直不是常規避讓,而是跟車一樣,速率不一。前車快,他踩油門,前車慢,他點剎車。跟了將近一小時,前車不見了。
未幾,換一輛繼續跟。
三輛過后,我發現,加上他把著方向盤的那一輛,四輛車除了顏色,車型完全一致!
兩件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卻有一個共同的本質——那就是對已有的東西近乎強迫性的關注。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視網膜效應”,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征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會注意到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征。
網上遇到女友,她抱怨,自從買了這個手袋,發現它滿大街都是!
和一位準爸吃飯,他感嘆,自從老婆懷孕,發現小區里全是孕婦!
朋友買了一輛寶石藍的車,當時覺得很特別,可是開出去,發現光上班路上就見了七八輛!
還有,你燙了直發,發現滿大街都是直發,你改了卷發,又會發現,怎么十幾歲到幾十歲女人頭上頂的都是一頭卷發!
我們的眼睛如同一個吸盤,很自然地就把與自己一致的信息吸引過來,并選擇性地加以注意,直至變成一種主動性的尋找,印證,接著尋找,就這樣循環往復。
比如,你剛有了一個寶寶,便會驚奇地發現,電梯里每天都會出現不同的嬰兒;你剛買了一款衣服,便會疑惑地覺得,街上怎么這么多女孩跟你品位相同;你有一段時間特別關注股市,那么,電視里多數臺播的,肯定都是如何理財:你最近看了幾檔相親節目,換臺時很可能會抱怨,怎么現在各個電視臺都好這口兒……
你越是注意環境中的某個客體或事件,就越能覺察更多和它一致的信息。就像合并同類項上了癮,只要遇到相同的因子,便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挑出來,合并進去。
不同的是,有人將這道生活的數學題做得不亦樂乎,有人卻做得期期艾艾。做得開心的,會覺得生活如同一場魔術,不斷揭示一個又一個謎底;做得不開心的,則覺得自己怎么著都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明智的那一個。
比如,同樣是為自己的衣服找同伴,我和女友不過是順道查看,一笑了之,罵人女孩卻惱羞成怒,儀態盡失;同樣是撞衫,有人覺得不過偶爾品位一致罷了,有人卻恨不得把衣服永遠壓在箱底;同樣是和同事碰巧買了同一個車型,有人覺得親切無比,有人則恨不得把車停得遠遠的……
其實,大可不必。
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身邊都臥著它的同類,善變的,是我們的注意力。以至于我們身在事外時如此遲鈍,即使在自己眼皮底下滋生蔓延也視而不見;一旦置身事內卻極度敏銳,即使只是剛露苗頭也火眼金睛。
做一個實驗:
現在花一些時間尋找環境中不在你知覺里的幾樣東西,比如墻上的一個點,家里的圓形物品,然后,合并同類項,去找環境內與之一樣的東西,10分鐘過后,會不會發現自己收獲頗豐?
外界變了嗎?一點沒有。是選擇性注意,讓我們產生了一些錯覺。
當某件物品由于某個特殊的契機突然上升為視覺焦點,那么,類似的物品可能會突然成為你眼睛的寵兒,令你青睞有加。你越給它注意,就發現它占據了你越多的視野,直至最后對你形成壓力。
(選自郭韶明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