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
不論古今,
都被認為是一種健康的膳食,能補益津液,健脾胃,補虛損。
減肥,是個永無休止的話題,尤其在年輕女性中盛行。社會上也流行著各種減肥法,如有的女孩所采取的“喝粥減肥法”、“蔬菜水果減肥法”等,其本質都是一種低能量飲食。在醫學上,低能量飲食,是治療肥胖等疾病所采取的一種治療性膳食,須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倘若本身并不屬于超重、肥胖者,盲目采取這種飲食,在降低體重的同時,也會帶來很多健康問題,如貧血、閉經等。有人把這些癥狀歸咎于喝粥和吃蔬菜水果,誤認為喝粥、多吃蔬菜水果不利健康。其實,造成這一系列癥狀的罪魁禍首是長期采取這種來源單一的低能量飲食所引發的營養缺乏病,而在盲目減肥者中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病是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粥,不論古今,都被認為是一種健康的膳食,能補益津液,健脾胃,補虛損;而且粥可以輔以含豐富蛋白質的瘦肉、魚肉等同煮,或者輔以具有藥用價值的食材,如蓮子、苡仁、百合、扁豆、紅棗、山藥、胡桃等,制作成藥膳,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適合于消化功能有損或消化不良者食用。
但從營養學角度而言,粥的主體是谷類,如大米,小米、燕麥等,而谷類主要提供的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占75%-80%)、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蛋白質(占8%-10%)、脂肪(含量僅1%左右)。雖然谷類中也有不少蛋白質,但相對蛋、奶、肉等動物類食物來說,其含量較低且生物學價值不高。而且,粥所提供的能量相對較低,例如100克大米粥的能量不足200千焦。
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的營養素是水分、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所含蛋白質和脂肪甚少,故能量也低。長期一日三餐采取這種“喝粥”“蔬菜水果”飲食方式,雖然有飽腹感,但遠不能滿足機體對能量和蛋白質的需求。機體不斷消耗原有儲備的能量和蛋白質,“入不敷出”,會發展成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表現出消瘦、頭暈眼花、乏力、易感冒、閉經等癥狀。從某種程度上說,閉經是機體發出的一種警告——希望主人盡早“懸崖勒馬”,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在現實中,我們就見過這樣的病例:減肥減到體力不支,因嚴重營養不良而發生臟器功能衰竭,甚至付出了生命!
體重是反映健康的一個信號。超重和肥胖是影響健康的一大隱患,但體重低下也對健康不利,營養不良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和患病的機會。因此,維持健康的體重很重要。確實已屬超重、肥胖者,不要輕易節食,咨詢一下專業的醫師,會有幫助。
世上沒有一種食物能滿足所有營養素的需求。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也就是現代營養學所提倡的平衡膳食原則,即食物要多樣化,包括谷類、蔬菜、水果、肉、魚、蛋、奶等食物,以滿足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即便是減肥者也要做到均衡飲食。而飲食攝入的總能量,則要基于每一個體的能量消耗,兩者達到平衡,才能維持健康體重!
(選自《大眾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