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對飲食題材的電影總是興趣很濃,因為本人好吃,也愛看電影。我看過的美食電影中最精彩的首推周星馳的《食神》和大導演李安的《飲食男女》。前者把美食電影的炫技用到了極端,匪夷所思的菜式外加無厘頭的搞笑,美食在電影中就如同三級片中的AV女優,無所不用其極地制造快感,觀者興奮之余幾乎不敢相信那是真的。而后者我絕對不能簡單地把它歸類為美食電影,雖然片中精美的飲食場面占據了很大的篇幅,但你感到不僅僅是快感而更多的是感動。人生所有的平淡之事都由這些飲食男女串起來了,看后叫人潸然淚下,那絕對是李安最好的電影。“食色性也”,無論東方西方、南北半球,人們都一樣地愛吃、能吃、擅吃。國人如此,西方人也不例外,下面提到這部《美味關系》簡直就是德國版的《飲食男女》。
《美味關系》的片頭,是一道類似“說食吞咽”的大餐,當然是德國大餐。秀色可餐的美女廚師瑪莎躺在席夢思上發出了一陣柔聲的喃喃絮語:“秋天的野生紅牛肝菌,加上土豆泥和吞拿魚做的餛飩還有春天的野蘑菇或者冬天的老人頭菌,這視乎季節而定。我最喜歡做的是紅燴小鴿子,加入白郎寧酒和波爾多紅葡萄灑讓它更滋潤,來點精致的百里香醬油,拌入意大利面條和切細的洋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瑪莎的話沒說完,我已經快要吞口水了,這是味覺之外的誘惑。
這段話是瑪莎在一家心理診所向心理醫生講述美食的搭配,講得醫生饑腸轆轆。一個人住的瑪莎,是一家餐廳的大廚,有著絕好的手藝,卻沒胃口吃下自己做的東西。只能每周應老板的要求去看心理醫生。平淡的生活突然有一天被打破,姐姐出車禍去世,留下八歲的女兒蓮娜。瑪莎與蓮娜不得不接受失去親人的現實,也不得不一起生活,接受彼此,這邊生活打破平靜,那邊工作又起變故。老板又請了一位意大利廚師馬利奧,這讓瑪莎感到了對她主廚地位的威脅,于是便如臨大敵。他的隨意與她的嚴謹引起磨擦,然后是妥協。故事也慢慢展開……
瑪莎想要用自己精心制作的美食來幫助蓮娜擺脫喪母之痛,卻無濟于事。蓮娜對姨媽制作的東西一口未嘗,其不愿意進食的舉動和《飲食男女》里的主人公失去味覺的象征似乎不謀而合,拒絕美味的食物意味著對生活和生存的反感。但蓮娜最后卻在馬利奧做的意大利面前投降。接著自然是男女主角化敵為友再為情人了。真正贏得美人芳心的是馬利奧的一鍋湯,這是影片中很有噱頭的一幕,浪漫到無以復加。馬利奧用一塊黑布蒙住瑪莎的雙眼,舉著勺子喂她品嘗,她逐一報出湯中的原料。在一個熱吻之后,瑪莎報出了最后一味原料:八角茴香。就是鮮湯談情說愛,終于點了《美味關系》的題。
這部電影看得人溫情滿溢。導演費盡心機把電影美學與曠世廚藝進行了一次甜蜜“偷情”。炒成的這道菜,可謂“神乎其技”,雖不能比“滿漢全席”,也該屬超廚風范了。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