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捕捉“動情點”
一天夜里,福樓拜突然全身不適,仿佛有些神志不清,他放下了筆,半閉上眼睛躺著……他的親友們都很著急。人們把醫生請來了。醫生耐心細致地檢查了福樓拜的心跳、血壓、脈搏……然后問他有什么感覺。“惡心、頭疼、全身不適。好像——好像是服毒臨死的感覺……”福樓拜慢慢地說著。大家都很驚異。醫生想了想,又問:“您在病倒前做了什么事情?”福樓拜微微抬起頭來說:“我剛剛寫了《包法利夫人》中的愛瑪·包法利服毒死了……”“噢!”醫生終于明白了。福樓拜不僅以自己的身心去體驗生活,體驗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創作態度非常認真。
所以,文章要寫得真摯,動人,必須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出發,發現其中的“動情點”,并能恰當地描述出來。
■
發現“動情點”,捕捉“動情點”,都是為了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使寫作時情感的流淌更加真實自然,從而更好地讓讀者產生情感共鳴。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更好地凸顯“動情點”。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研讀范文來提煉典型情境。范文可以是課內的經典名篇,也可以是課外的經典美文。通過研讀范文,我們可以提煉出一些典型的生活情境,并在自己的創作中加以借鑒。
其次,我們要勤于思考,提高自己的觀察力。留意日常生活中使自己心靈震撼的瞬間,并及時將這種情感的火花記錄下來。很多人并不缺少“動情”的體驗,只是因為司空見慣而忽略了它們,讓它們在不經意間從自己的身邊溜走。有心人應該學會記錄這些稍縱即逝的瞬間,不斷地積累,使之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
再次,我們還要關注細節,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皠忧辄c”不只是一些蘊藏深情的故事,它還包括個人獨特的人生體驗。
那么,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捕捉“動情點”呢?
一、精心剪裁,巧設高潮,凸顯“動情點”
“動情點”決定著全文的情感,文章的結構。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我們既可以通過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來使情感真摯感人;也可以通過運用各種不同的敘述順序,加強細節描寫等方式來使文章情感更加集中,感人。
二、集中渲染,畫龍點睛,凸顯“動情點”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能令你動情的內容,往往也能使別人動情。令人動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體或整個過程,而往往只是事物的某個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細節。因此作文不能只寫事物的輪廓,而應抓住最讓人動情的內容渲染之、凸顯之,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三、細化情境,虛實相生,凸顯“動情點”
“動情點”只是一個觸動讀者情感的點,要想讓讀者從心底產生共鳴,還需要注意生活情境中的真實情感。表達真情實感離不開生動的、典型的細節,細節的多少和真實與否,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體驗程度。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籠統的、概括的敘述,即使是親身經歷過的,也往往會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薄皠忧辄c”就蘊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只要你能夠捕捉到它,用心去感悟它,自然就可以書寫出人間的真性情。
其實,“動情點”可以作為文章的引子,處于開頭位置。因為下文所寫內容都是由“動情點”引發而想到的。但是,“動情點”又不是只能作為文章的引子,它同樣可以作為文章的高潮出現。“動情點”即閃光點,把最耀眼的光芒留給高潮是毋庸置疑的。
英國詩人塞·泰·柯爾律治曾說:“只有動情寫作的作品才能動人以情?!蓖瑯拥脑捲诘业铝_那里也可以見到:“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可能打動人的心。”可見,文章的“動情點”恰恰就是作者與讀者的共鳴點。無論是看小說還是看電影,讓人們落淚的不是長篇累牘的道理說教,而是真情的流露,哪怕只是一個眼神、一段旋律。真情是雪中送炭,而多樣的技巧則能讓文章錦上添花。寫文章離不開“雪中送炭”,也不能少了“錦上添花”,擺正二者的位置,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不僅能夠避免華而不實,還能夠創作出文質皆美的好文章!
■
一、那年的臘八,老天緊緊地皺著眉,沒有留給太陽一點空隙。飯后,母親去盛臘八粥,她端了一碗走到已經拿起包要去上班的父親面前,抬起頭微笑著看著父親的眼。父親會意地放下包接過碗喝了一口,然后露出孩子般甜甜的笑。母親拿起父親的包送父親出了門。雪花悠悠地降下來,停在父親已經開始蒼白的頭發上。母親忽然意識到了什么,轉身快步回來,拿起放在門廳里的傘又疾步追了過去。母親趕上了父親,撐起傘遮住了父親頭頂上的那一片天。父親停下步子回過頭,一絲稍縱即逝的驚訝化成雙眼中清澈的光,帶著不易察覺的溫柔,像是深邃的湖。我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就像被輕輕揉過的軟紙,留下一道道細小的褶皺……
——王 芬《瞬間》
■
這段文字抓住了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細節,捕捉了“動情點”,“父親會意地放下包接過碗喝了一口,然后露出孩子般甜甜的笑”,然而所寫的內容卻突破時空局限,展現出父母深沉而默契的情感世界。
二、綿綿的小雨,夾雜著零星的雪花,這是一個長長的冬季。天空中的云霧灰蒙蒙的;地面上輕輕濺起無數的小水珠;幾縷寒風吹過,摘走老梧桐僅有的幾片枯葉。斜風細雨中,彌漫著初冬的氣息,有絲絲寒意。
濕漉漉的街道上,有幾個行人。我站在老梧桐樹下,等著那輛遲遲不來的公交車。此時寒風夾著遠離家門的孤寂襲來,頗有點悲涼。我望了望車來的方向,只有匆匆的行人,不禁打了個寒戰?!案绺?,你的東西掉了!”忽然有人喊我,回頭一看,一個小男孩正彎腰拾起我掉到了地上的鋼筆,然后舉起來,歪著腦袋說:“你的!”眨著黑黑的眼睛,咧開嘴微微一笑?!爸x謝!”我接過鋼筆,他就蹦跳著跑開了。在他這舉手投足之間,我想起了安琪兒的羽翼。
我的心中忽然泛起久久的感動,為這純真的舉手投足,為這純真的微笑。我看慣了平時的禮節握手,禮節笑容,而這舉手投足的細節和純真的微笑,便如一聲親切的呼喚從遠方傳來,透過細雨雪花,喚起我塵封的記憶。
——李 娟《舉手投足之間》
■
這段以冬雨為背景的文字,通過雨中的一個小男孩彎腰拾起“我”掉在地上的鋼筆的畫面,捕捉“動情點”,集中突出了關于“愛”的主題。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在任何時候,對待任何人,只要你心中有愛,那么即使是冬天也不會感到寒冷。細節描寫生動,反復以冬景襯托人物形象,恰當的抒情真實而自然。
■
讀張愛玲
□賈平凹
先讀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張看》;書名就劈面驚艷。天下的文章誰敢這樣起名,又能起出這樣的名,恐怕只有個張愛玲。女人的散文現在是極其的多,細細密密的碎步兒如戲臺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歡的又有一班只看顏色的看客,噢兒噢兒叫好,且不論那些油頭粉面,單是正經的角兒,秦香蓮、白素貞、七仙女……哪一個又能比得崔鶯鶯?張愛玲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幾百字,長則萬言,你難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頭從哪兒來的,連續性的感覺不停地閃,組成了石片在水面一連串地漂過去,濺起一連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這般貫通了天地,看似胡亂說,其實骨子里盡是道教的寫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體不純而類如雜說——但大多數在晴朗的日子里,窗明幾凈,一邊品茶一邊瞧著外邊;總是隔了一層,有學者氣或佛道氣。張愛玲是一個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氣,嘟嘟嘟地嘮叨不已,又風趣,又刻薄,要離開又想聽,是會說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張愛玲的散文,就尋張愛玲的小說,但到處尋不著。那一年到香港,什么書也沒買,只買了她的幾本,先看過一個長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傾城之戀》《金鎖記》《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經日深?!郎系亩酒凡灰欢ň褪区f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癮的東西都是毒品。張愛玲的性情和素質,離我很遠,明明知道讀她只亂我心,但偏是要讀。使我常常想起畫家石魯的故事。石魯腦子病了的時候,幾天里拒絕吃食,說:“門前的樹只喝水!我也喝水!”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讀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維規律,循法可學,有的則不能,這就是真正的天才。張愛玲的天才是發展得最好者之一,洛水上的神女回眸一望,再看則是水波浩渺,鶴在云中就是鶴在云中,沈三白如何在煙霧里看蚊飛,那神氣畢竟不同。我往往讀她的一部書,讀完了如逛大的園子,弄不清了從哪兒進門的,又如何穿徑過橋走到這里?又像是醒來回憶夢,一部分清楚,一部分無法理會,恍恍惚惚。她明顯地有曹霑的才情,又有現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離。她沒有曹氏的氣勢,渾淳也不及沈從文,但她的作品切入角度,行文的詭譎以及彌漫的一層神氣,又是旁人無以類比。
天才的長處特長,短處極短,孔雀開屏最美麗的時候也暴露了屁股,何況張愛玲又是個執拗的人。時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字的人,已經有了毛病,讀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學人家的精華,啟迪自家的智慧,而是賣石灰就見不得賣面粉,還沒看原著,只聽別人說著好了,就來氣。帶氣人讀,就只有橫挑鼻子豎挑眼。這無損于天才,卻害了自家。張愛玲的書是可以收藏了長讀的。
與許多人來談張愛玲的作品,都感覺離我們很遠,這不指所描述的內容,而是那種才分如云,以為她是很古的人。當知道張愛玲現在還活著,還和我們同在一個時候,這多少讓我們感到形穢和喪氣。
《西廂記》上說:不會相思,學會相思,就害相思!《西廂記》上又說: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與張愛玲同活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早
(選自《中國人的文化與生活》)
■
本文的標題一語雙關,既指讀張愛玲的作品,又指讀張愛玲的個性與才華。作者從張愛玲書名的個性讀起,以自己個性化的閱讀體驗為線,讀出了張愛玲散文風趣刻薄、小說詭譎神奇的特點。作者所捕捉的“動情點”就是將張愛玲的作品與曹雪芹、沈從文的作品進行對比,肯定了張愛玲的天才,也指出了她的短處。不難看出,作者筆端洋溢著對張愛玲由衷的欣賞之情,由此對那些低劣散文作品和帶有偏見的狹隘的文藝批評家流露出鄙夷之情。
■
一、這,也是課堂
□李 娜
莎士比亞把人生看做舞臺,而我把生活看做課堂。這個看法源于那次詩歌朗誦會。
也許我很幸運,因為我走進了我日夜魂牽夢縈的武中;我又很不幸,因為我必須面對殘酷的競爭。于是,昔日臉上的笑容不見了,烏云與驟雨占領了我的領地。
禍不單行,剛剛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的我,竟然要參加詩歌朗誦比賽。??!我是怎么了?我行嗎?為什么要報名?這不是給同學看我當眾出丑的機會嗎?我頓時感慨:一失足成千古恨,悲哀,相當悲哀。
時間一秒秒地從指間滑過。朗誦會來了!站在講臺上的我真想丟盔棄甲,逃離這場戰爭的折磨。我恨不得打自己一記耳光,教訓一下自己。為什么急于求成呢?
“北……北國風光……”我站在“斷頭臺”上呻吟著,身體早已不受我控制了。我究竟在做什么,連我自己也不清楚。這時,老師批評的聲音傳來:“你在干什么?什么也干不好!”這話猶如匕首一般刺入我的心。倔犟好強的我心中仿佛有股沖勁涌上來。一秒,兩秒……漸漸地,我的手好像有了知覺……感覺得到,我好像在微笑……終于,肢體語言和詩詞完全協調了。啊,我有了自信!看著同學們聽得入神的樣子,我越朗誦越有氣勢,宛如滾滾波濤傾瀉而下。同學們為我鼓掌,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而那一刻,我心中澎湃著自信。
高一以來自卑的我,今天終于沖破了那層陰云。站在講臺上,我終于體會到,其實別人從來都沒有輕視過我,是我始終看不起自己。沒有誰可以奪走屬于我的微笑。人生的楓林中有一棵美麗的楓樹,在那棵楓樹的頂端有一片最美麗的楓葉,上面滿滿寫的都是兩個字:自信。是的,那次詩歌朗誦比賽教我學會了自信,學會了站在幸福的枝頭微笑,學會了用自信守住自己的土地。
色彩斑斕的生活,到處都是真理,到處都有老師。用心感悟,用心體味,用心聆聽之后,你會欣然發現,這里其實也是課堂。
■
本文結構嚴謹,點題到位。開頭化用莎士比亞的名句,引出話題,自然巧妙;結尾總結點題,升華主旨,使文章首尾圓合,渾然一體;中間部分細節真實細膩,生動傳神,尤其是第五自然段,心理描寫真實再現了“我”在詩歌朗誦比賽現場所表現出來的復雜的心態,從話語的不連貫,“斷頭臺”的感覺,肢體的僵硬,思維的短路,到后來物我兩忘,身心協調,漸臻佳境,真實可感。本文的另一個亮點是以平實的語言,平常的人事,流暢的敘述,演繹著看似平淡的真實故事,筆帶真情,讀來真切感人。這也得益于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動情點”。
二、尋 覓
□李京京
你的眼神為什么多了一絲茫然失措?你的眼睛為何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懂了,那是尋覓純真愛情的眼神,那是對穩定生活的追求,可結果又如何?
本該待字閨中的你,不甘平庸:誰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你偏要尋覓那滿腹的才華。也許你認為擁有滿腹才華的你才是完整而又完美的吧。“才華橫溢”是你的寫照,再也沒有什么能夠比得上這份榮耀了。
你的尋覓終于得到了回應,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彼此了解、尊重與謙讓的愛情。他懂你,你們是彼此的依靠,《金石錄》是你們純真愛情的見證。
你在尋覓中滿足,因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放慢了尋覓的腳步,你知道,他是值得你托付終身的人。
是你的才華吸引了你要尋覓的他,那一刻,兩情相悅。
本以為愛情可以天長地久,可造化弄人,為何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痛,為失去他而痛;凄,因為沒有未來可期。無助、絕望,到底該怎樣形容那一刻的你呢?
你不要放棄!帶著你們共同的夢,你要頑強地走下去。于是,你又在動蕩中,艱難地尋覓一個可以完成夢想的棲身之地,可最終夢想破滅了。昏庸的君主遺棄了他的子民。
風雨飄搖中的你尋尋覓覓,世俗之中再也不會產生另一個你。你的才華讓誰為你秉承并延續?你想起了曾經帶著尋覓的心忘記的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本痛私K止嗎?不,你要讓人生繼續下去,晚年還在尋覓的你寫著你的詞作,亦在人生的尋覓中得以解脫,終于可以投入他的懷抱。但,你讓尋覓繼續。
從此,歷史的長河記錄下了你尋覓的身影。你就是不甘平庸,就是蔑視世俗,與之抗爭,于是成就了你悲壯的人生,寫就了一個別樣的篇章。
你沒有因尋覓而喪失美麗,沒有因尋覓而顯得渺小,相反,你是最美的。
后記:
人生因尋覓而美麗,生活因尋覓而多姿。
■
本文以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為對象,以其坎坷不平的身世、經歷為線索,揭示了人生尋覓的深遠意義。文章先描述了李清照對知己的追求,對真摯愛情的渴盼,雖得一時歡愉,兩情相悅,但好景不長,美好的愛情如曇花一現,只落得形單影只,“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值得賴以托身的伴侶已隨風而逝,而獨善其身的棲身之所也竟不可覓,國破家亡,重重打擊接踵而至,李清照絕望無助,陷入悲痛的無底深淵。然后,筆鋒一轉,寫李清照毅然決然拋開不幸,遠離世俗,開始與命運抗爭,在詩詞的世界里,成就了別樣的人生。本文取材于歷史典故,卻又不拘泥于歷史,生動、真實,不虛擬、做作;對素材的選取,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內涵豐厚,思想深刻,耐人尋味,引人深思,這些都折射出作者對歷史事件理解之深透,對文章主題把握之精準。采用第二人稱的敘述口吻,使文章感情真摯。
■
●原文在線
盡力——屬于自己的陶醉
□黃 瓊
面對現實,前方耀眼的榮光可望不可及即,但立下決心,咬著牙向前沖,最后,連呼吸的力量都投入了努力中?;貧w心靈,為眼前的勝利而陶醉。
天賜的才能,展現出來,只是令人發指的高傲,而盡到全力的拼搏,才是俯首稱臣的最高境界。
奧運賽場上,著名的美洲田徑男選手在腿部纏著繃帶的情況下步入賽道,所有人都會意識到他的腿會連累他的這次比賽。發令槍響起,瞬間,他已經甩了長長的一段距離,但他的上半身完好,他依然保持著沉著、努力的樣子。這是一位傷員的力量。等到頒獎儀式時,他才快跑到終點,觀眾的掌聲獻給了這賽場上一瘸一拐的身影。當他沖過終點,大家都看到他似乎累得站也站不起來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次比賽的冠軍應該是他,因為他的盡力而為給所有人上了一次“體育精神課”。賽后,他說:“最強的肌肉是我的心靈。”
失敗是成功之母,盡力是成功之祖。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初中曾被校長要求退學,奇差的成績和不太敏捷的思維使他經常成為同學的笑柄。童第周意識到只有盡到全力才能夠有繼續讀書的希望。于是在校長最后的批注再讀半年的時光里,他白天因為太認真學習而茶飯不思,深夜躲到路燈下看書。他總共花了其他思維敏捷學生十倍的工夫,盡到了自身幾乎所有聚積的力量,終于,轉折出現了,他的成績猶如星火地突飛猛進。接下來,他做出了震驚中外的偉業。他原本差勁的智商,后來竟改變了外國科學家們對待中國人的看法。
盡力而為真是一座搭向美好的橋,有時能夠直抵彼岸,立下豐功偉績,有時也可以為不足帶來安慰,為藏在失敗下的成功自我陶醉。
■
這篇作文除了扣題不緊外,還在內容上缺少“動情點”。本文語言雖然功底不錯,表達比較流暢,但是沒有感人的事例或看點,仍會使讀者失去閱讀的興趣。該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修改:
1.捕捉動情點,在敘述事例時應加入自己的感悟和見解,使文章議論、敘述、抒情融為一體。
2.優化結構。本文在結構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少必要的過渡,思路不清等。
這些都應在修改過程中加以注意。
●化蝶之作
盡力而為就好
蛹,盡力了就是蝶。
——題記
天賜的才能,展現出來,沒有什么值得稱贊的地方;而盡全力的拼搏,才是真正令人臣服的境界。
請看這里:奧運賽場上,一個美洲田徑男選手在腿部纏著繃帶的情況下步入賽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腿會影響他的這次比賽。發令槍響起,瞬間,他已經被對手甩了一段距離,但他依然保持著沉著、努力的樣子。這是一位傷員的全部力量。當他將至終點時,觀眾將持久的掌聲獻給了這賽場上一瘸一拐的身影。當他沖過終點時,他已累得站也站不起來了。賽后他只說了一句話:“最強的肌肉是我的心靈。”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次比賽的冠軍應該是他,因為他的盡力而為給所有人上了一堂課——什么是體育精神。
人們常常說,似水流年。人若不闖出一番事業來,生命的一分一秒也就浪費了。但是人生也是一段旅程,人們往往會忽略沿途美妙的風光,只知向那終點沖刺,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有時候,光輝的終點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樣,想方設法地不讓你靠近;但如果你盡全力拼搏了,我想也就無憾了。
盡力而為,就好。
劉翔,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在全球60億人的目光下登上了領獎臺,五星紅旗在那一刻隨風飄揚。2008年,他帶著13億人的祝福站在了家門口的跑道上。那一刻,他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他離開了。剎那間,整個中國都炸開了鍋,對他的批判像暴風雨來臨一樣,打在劉翔一個人身上。劉翔退賽,有人說出“四川出了個范跑跑,北京出了個劉跑跑”這樣的話。其實,2004~2008的這四年,他在努力,他為的就是北京奧運會,他為這一刻所流過的汗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劉翔是一個人,而不是神。如果說僅僅是為了一枚金鑲玉而要劉翔那么痛苦,我寧愿不要在賽道上看見他的身影。劉翔,我看見你的努力,你的汗水,也看見你對賽道的不舍,別太在乎結果,成敗如水,問心無愧。
盡力而為,就好。
失敗是成功之母,盡力是成功之祖。盡力而為就好,不要拿自己和別人去比,做到自己沒有遺憾就好,人生的價值不在乎那閃爍光輝的一刻。生命的價值會因你的盡力而為而升華!
■
升格后的文章,在情感、結構上明顯地有所提升。
1.調整結構后的文章從開頭,經中間,再到結尾,都能體現同一個中心思想“盡力而為,就好”。
2.升格后的文章最大的改變就是增加了一大段關于劉翔的事例,這也是“動情點”所在。因為作者原本采用了奧運會的例子,為保持一致又能喚起中國人的共同體驗,選取了劉翔退賽的瞬間與事后反響,從而引起大家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