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后,許多人認為哥倫布只不過是湊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運氣,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個盛大的宴會上,一位貴族向他發難道:“哥倫布先生,我們誰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兒,你不過是湊巧先上去了唄!如果是我們去也會發現的。”面對責難,哥倫布不慌不亂,他靈機一動,拿起了桌上一個雞蛋,對大家說:“諸位先生女士們,你們誰能夠把雞蛋立在桌子上?請問你們誰能做到呢?”
大家躍躍欲試,卻一個個敗下陣來。哥倫布微微一笑,拿起雞蛋,在桌上輕輕一磕,就把雞蛋立在那兒。哥倫布隨后說:“是的,就這么簡單。發現美洲大陸確實不難,就像立起這個雞蛋一樣容易。但是,諸位,在我沒有立起它之前,你們誰又做到了呢?”
創新從本質上是一種對新思想、新角度、新變化采取的歡迎態度,它也表現為看問題的新角度。很多時候,人們會說,這也算是創新嗎?原來我也知道啊!創新就這么簡單,關鍵在于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
黃庭堅說,“文章最忌隨人后。”陸游也說,“文章最忌百家衣。”這里的“隨人后”“百家衣”就是思維上的定式思維。要杜絕“隨人后”“百家衣”,就需要在作文構思中避免定式思維,運用創新思維。
何為定式思維,何又為創新思維呢?
定式思維,是自己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習慣基礎上按照固有的模式進行的活動。它具有單一性、沿襲性、反復性等特點。創新思維是指思維打破常規,以新穎獨特的方式進行的活動。它具有靈活性、多維性、創造性等特點。那么創新思維,這種高效高質的思維方式是否可以用于作文構思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創新思維通常有四種形式:橫向思維、縱向思維、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這些創新思維方式,在作文構思中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橫向思維是思維在同一層面內多路徑、多角度的活動。它是對具有平行、并列的諸多因素進行比較、篩選、重組,從中選擇最佳的或最恰當的思維方式。田忌賽馬中田忌之所以取得勝利,就是巧妙地運用了這種思維。在作文構思中運用這種思維方法,就能做到眼界開闊,視野寬廣。
縱向思維,是思維在一定方向上、在不同層面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向縱深層層拓進的思維方式。“塞翁失馬”里的塞翁堪稱縱向思維的典范。下面來梳理一下塞翁的思維路徑。在第一層面:人們普遍認為,失馬損財,是禍事。但塞翁卻不完全這樣想,他認為丟失馬匹未必是禍事。結果他的馬帶回了一群馬。塞翁因禍而得福,塞翁的眼光透過了第一層面,看到了第二層面,這就是縱向思維。不僅如此,塞翁還看到了第三層面:得馬未必是福——兒子騎馬腿折;第四層面:兒子腿折未必非福——兒子因腿折免服兵役而保全了生命。這就是縱向思維的魅力。運用這種思維來構思作文,那作文一定既有深度又新穎,這樣的作文就能脫穎而出。
如以“濫竽充數的啟示”為題作文,定式思維的一般思路是:南郭處士的充數,是不能長久的,最終會被揭穿。而縱向思維的思路可以是:南郭處士逃離皇宮后,是否會再次招搖撞騙?他是否能蒙混成功?他能否努力學竽,重返皇宮?今天的待崗、下崗人員如何重新上崗,二次創業?……如果思維如此推進,文章能不深刻嗎?
逆向思維就是思維向著定式思維的反向思考,也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突破口。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破釜沉舟”“空城計”等經典故事,無一不是逆向思維開出的艷麗奇葩。作文構思時運用這種思維,往往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發散思維就是多方向、多維度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事物的屬性跟特征往往帶有多面性。正如達·芬奇所說,即使是一個雞蛋,換一個角度來看它,形狀就立刻不同了。作文構思時靈活運用這種思維,發散出各種思想,進行多中選好,好里選優,作文能不事半功倍嗎?
綜上所述,作文構思中要運用創新思維。然而,創新思維不是隨手一撒就可以發芽的種子。它是火炬,需要用智慧來點燃;它是出爐的鋼刀,需要用訓練來淬火。只要在作文構思中持之以恒、反復演練,就一定能養成創新的習慣,就一定能提高創新能力。
■
一、回家的路上有一道很陡的坡。坡上有一座非常美麗的小花園。每當我騎車上坡時,雖然感到特別吃力,但一想到馬上就能看到坡上那些萬紫千紅的花兒,便渾身充滿了力氣。坡下有一棵小樹,樹上有一片葉子是我心靈的朋友,更是季節的象征,坡路的使者,生命價值的寫照。
葉子總是微微地搖擺著,我很好奇,問:“葉,為什么你老是擺動?”“我想飛,想去看看這坡上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它說。“葉即是葉,永遠不可能像鳥一樣飛翔。”“看著吧。”它笑著,不再說話。
冬天到了。
我頂著凜冽的寒風艱難地將自行車騎到坡下。忽然,眼前的景象使我呆住了——干癟的葉在飛!
時間如同凝固了一般,它用身子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葉子離開了樹的懷抱,在冬日陽光下,拼命地想飛過那道陡陡的坡。在風的幫助下,它越過了坡頂,來到了它朝思暮想的小花園。它像一位吉卜賽少女,雖然衣著陳舊,裙襖破損,卻舞得意志飛揚,旁若無人。
——張 明《一片葉子》
■
作者選取那棵長在坡下的樹作為特有的意象來感悟人生,體驗生活,角度小且新,立意巧且深,結構完整且流暢,素材豐富且典型,顯示出作者的創新能力。
二、火把可以向下,但火焰永遠向上;松樹的干莖可以扭曲,但青翠的針葉永遠朝陽;綿長的江河可以彎曲,但洶涌的波濤永遠奔向海洋;道路的坎坷,人生的多磨可以讓我遍體鱗傷,但我高歌奮進的步伐卻不可阻擋。
面對生命中的的一道道坎,利用它們的高度就可以讓我更加偉岸,低頭不前則會使自己徒增傷感。我們應在受傷之后更加頑強,在懲罰之中尋找振奮的力量。
災難的陰霾已經消散,許多人重新回到自己的崗位開始了正常的生活。但有一些干部,在災難之時沒有壓倒,災難之后反而選擇了自殺。他們沒有跨過去,他們竟然選擇了放棄,放棄那來之不易的生命。這些現象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我要告訴他們的是: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胡 凡《面對這道坎》
■
這段文字首先用火焰、松針、江河等自然物象進行類比,自然引出“道路的坎坷,人生的多磨可以讓我遍體鱗傷,但我高歌奮進的步伐卻不可阻擋”的中心,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思維。隨后又用典型事例反面論證,引起讀者共鳴。
■
空山鳥語
□郭 楓[注]
到山上來,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聽鳥叫。
當然,山上有的是嬌艷的花、婆娑的樹,有的是奇崛的巖石、爽颯的風、飄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風景,都會使你神迷。但,我說我還是最喜歡聽山里的鳥叫。到山里來,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靜靜地躺在鋪著落葉的土地上。這時你的心靈便貼緊了山的心靈,別動也別想,好好地聽一聽鳥叫吧!
鳥兒的鳴聲是世間最美的語言,你不懂得鳥的語言嗎?
你不懂得鳥的語言嗎?我想你應該懂的。在山上,誰都喜歡鳥的鳴叫,誰都懂得鳥的語言;誰都懂,清風懂,白云懂,流泉更懂,連掛在樹枝上曬太陽的小花蛇也懂。鳥的語言永遠敘述著動人的愛情。
在早晨的陽光里,我喜歡用大半天時間,去諦聽兩只鳥在我頭頂上鳴叫。它們總是用五個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著,纏纏綿綿,重重復復,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線靈泉從歌聲里迸落。我在小時候就很熟悉這種鳥,綠背紅紋有一只小巧的紅喙。我喜歡它們靈活的體態,更喜歡它們的樣子,依偎著,廝磨著,總是分不開啊!那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現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種鳥呢?想著想著,自己卻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們喜歡各種好聽的名字,鳥不一定喜歡,鳥喜歡唱的歌,人不一定能聽懂;其實人愛不愛聽都是一樣,鳥是唱給鳥聽的。
山雀是頑皮的精靈,老是成群結隊地撒野,老是呼朋喚友,興奮地吵鬧。山雀們短促而嘹亮的鳴聲,讓人來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陣輕快的音樂雨,散亂地漫天撒來,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過天晴,在你陰翳的心上引進陽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歡樂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吧?誰面對著山雀子這么奢侈的自由、這么天真的喜樂能不悵然呢?誰沒有山雀子一樣的歡樂時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時光,總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誰又能永遠像山雀子那樣的歡樂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類啊!但山雀們卻不管這些,不管你快樂不快樂,不管你憂傷不憂傷,不管你有多少無聊的思想,山雀們什么都不想管;它們飛翔像一陣旋風卷起,它們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唉!為了歡樂,它們是忙碌的。難得的是有這片深山廣林,要不,這些喜歡唱歌的精靈向何處容身?
過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時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陽,朦朧的光線竟空靈得如同飲醉了的月華:透著微醺,透著溫柔,斂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憑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奧秘了。山林睡了,鳥兒們靜默了。踏一坡金黃的落葉,踏一地斑駁的樹影,也踏著一份薄薄的寂寞。在眾鳥的默默之中,“咕——咕——”從哪里傳來的幾聲鷓鴣呢?忽斷、忽續、忽近、忽遠,那縹緲的鳴聲,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鷓鴣嗎?在臺灣很少聽到鷓鴣呢!鷓鴣該是鳥中的詩人,不,或者便是詩人的化身吧!就那縹緲的幾聲,便會把人拉回到一個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著淡煙疏雨。石頭城的苔痕,更加暗綠了哪!長檐飛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蒼涼了哪!“咕——咕——”奔馳在石板路上嗒嗒的馬蹄聲突然隱去了。這是夢境,呵!這是在海角孤島上奇幻的夢境。——是的,我知道這是夢,可是我多么喜歡重溫!
到山上來,且閉起眼睛,不要再瀏覽風景,好好地聽一聽鳥叫吧!鳥兒們用一百種聲調在歡唱,仙樂飄飄,回蕩在峰巒間,流淌在瀾谷間。你不是從這美妙的清音中,已經聽到自然和人世的滄桑了嗎?那么,除了敞開自己的心靈,還要做些什么呢?還要做些什么呢?我想做一只鳥,在山中。
(選自《郭楓散文選》)
[注]郭楓,原名郭少鳴,出生于徐州,臺灣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
作者運用創新思維記敘了在空寂的山野里諦聽鳥鳴的感受,抒發了向往自由、思戀故土的濃郁鄉情。本文的標題富有詩情畫意,靜中有動,鬧中有靜。作者開卷點題,然后橫向思維逐層鋪敘開去:先說最喜歡聽鳥叫,再說在山中聽鳥叫,最后說鳥鳴最美。作者重點描述清晨紅喙小鳥纏綿清脆的鳴叫聲和山雀們短促而嘹亮的啼叫,抒發了自己向往自由、向往歡樂的心情,然后筆鋒一轉,從鷓鴣縹緲的鳴聲勾起對江南的美好回憶,解剖了自己寂寥的心境。文章以“我想做一只鳥,在山中”作結,把情感推向高潮。
作者善于運用鋪墊手法,例如寫山中鳥叫,先敘寫山花、山樹、山巖、山風的美好,以襯托空山鳥語的動聽。
文章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作者運用生動的描寫將抽象的難以捉摸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
一、“三”的奇遇
□王 名
“三”自從被倉頡老爸造出來以后,就一直不服氣,整天不高興,心想:“憑什么我總是排在最后一位,當個季軍。既沒有‘一’灑脫利落,又沒有‘二’成雙成對的自在。”于是,“三”決定離家出走,自個兒闖蕩江湖。
“三”來到了一個書齋外面,聽見里面的孩子正在上早讀,于是“三”爬上窗臺。“三人行,必有我師……”,“三”聽到了自己的名字,往桌上一看,只見《論語》上真的寫著這樣一句話。“三”又驚又喜,忙問書中的“三”的影子:“你在這兒過得好嗎?”影子“三”說:“很好呀,孩子們每天都要誦讀我呢!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大家都很愛戴我,認為我不僅代表了變幻與反復,還代表了眾人力量和踏實穩定。不信,我帶你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吧!”說著,影子“三”從書本里就鉆了出來,拉起“三”便跑。
影子“三”拉著“三”來到了書店,書店許多書上都有“三”的印跡,有些書干脆就直接用“三”命名,如《三字經》《三言二拍》。這下可把“三”給樂壞了,隨手翻開一本書,然而上面卻寫著“舉一反三”。“三”一看心里當場涼了半截,嘴里嘀咕:“干嗎要反對我呀?”影子看到“三”那傻樣兒,笑著說:“你可別會錯了意,你在這兒可含有‘許多’的意思喔!列舉一個事例,可以推舉到其他許多事例。你可是變幻之神!‘三’偶爾代表重復,但更多的是代表了一次又一次更深刻的理解,每次都有變化,每次都有新的意義,你是勇于創新的代表啊。”聽著聽著,“三”不覺面頰發燙,覺得人們對自己真的是挺好的。
“三”又隨影子“三”來到了人群之中,突然聽見一個人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還沒聽清,“三”又急了:“怎么又把我與‘臭’字放到一起呢?”影子“三”趕快安慰“三”說:“不對,不對,你又弄錯了,這兒的‘三’代表了眾人的力量。你可是團結之神!‘三’個人字,便是‘眾’。在人們口中,你便是團結互助的象征。你還可以與‘人’字組合,成為‘仨’字呢,就是三個人的意思。看!用這個詞該多親切啊!”“三”覺得好感動,沒有想到自己其實是個很有用的字呢!
“三”和影子“三”又來到了木工房,“三”到處找,急著問:“這兒怎么沒有‘三’字啊?”影子“三”笑著說:“別急別急,你看見桌子上的三角尺了嗎?三角尺、三角架都有‘三’字,三角架是最穩定的架構呢。你在這里可是安定、踏實的寵兒呢!”“三”點點頭,略有所悟。
這時倉頡出現在“三”的面前,他笑著說:“‘三’,這回想通了吧!”“三”點點頭。他想,其實每個漢字都有著一種特殊意義,隱含著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而我是其中的一員,還自怨自艾什么呢?
■
本文構思新穎,可讀性很強,主題也比較集中。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寫了一個童話式的小故事,表現“三”的特殊作用和文化內涵。“三”因為不如“一”“二”的緣故,于是游走江湖。經過親身體驗,挖掘到了自身價值,終于明白了“漢字都有著一種特殊意義,隱含著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的道理。文中對話、場景、心理活動等描寫,生動形象,讀來妙趣橫生。
二、心 動
□何 伊
生活總是難忘的,總有那么一些事、一些人讓你怦然心動,難以忘懷,就如吃到牛奶巧克力般甜蜜,舒心。
雨后的小路上,濕漉漉的。一個人漫步其間,兩旁盡是飄零的黃葉,被雨水打濕,安靜地躺著,放眼望去,就如一地金黃的地毯,看不到盡頭。我的心被這景致撞了一下,原來一向被描繪得無比凄涼的秋天,還有這般好景致。
蘇子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的確,大自然中有太多東西可以供我們欣賞,讓我們心動,使我們的心更柔軟一些。看到今天傍晚的金黃般的地毯,我不由得想起幾年前曾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叫子尤的少年。
他是一個極富文學細胞的小詩人,但是他才十幾歲便患上了癌癥,被命運判了死刑。在患病期間,他從未表現出怯懦與害怕,反而是豁達和開朗,寫出了許多情感真實、感人至深的詩。其中有一首大概是說,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孩子,上帝賜予了他一個最大禮物,他感謝上帝。前幾天又在一檔節目中看到了子尤的母親,她念了一封寫給已逝去的子尤的信,信中回憶了她推著輪椅送子尤去北大聽課和子尤在世的往事,并告訴人們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在場的人都被感動得淚流滿面。我也被這位堅強少年的魅力所吸引,被他單身母親的堅韌所感動。心中一動,我深感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常常為驀然看到的花開花落而心動,為一個善意的微笑而心動,為一個眼神的交匯而心動。心動是因為美好,美好讓生活熠熠生輝。
我常常在寫完作業后,一個人散步,看看校外的景色,聽聽風吹樹葉的聲音,一切都美到極致。當我回到教室,月光一直伸到了課桌上,伸進了我的心房,觸碰著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每每這時,總有萬般情緒涌上心頭,那滋味如混合的美酒,有苦澀,有香甜。我便在眼淚或是微笑中釋放著自己的苦悶或是幸福。
■
本文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凝重的筆調,回憶起往日的事情。在敘述的基礎上,作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且通過子尤的故事表達了對生命的思索。
作者起筆敘寫雨后夕陽的小路,思路既而回到幾年前曾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叫子尤的少年身上,具體寫他珍惜生活的每一天的情景,真切動人。其后回到教室,簡潔的敘議,又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中心。文章情景具體、實在,作者將記敘、抒情、描寫有機結合,寄寓了自己深切的情感。
■
●原文在線
學會留心
□劉小璐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道路上,充滿了各種美麗。這個世界美麗無處不在!高山流水、落雁平沙是自然的美麗;雕梁畫棟、舞文弄墨是人為的美麗;羞花閉月、沉魚落雁是形體的美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品格的美麗……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這些美麗一定會被你得到。
學會留心,要觀察大自然。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無一不是他留心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終達到了神機妙算的程度。
學會留心,要揭開生活的面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官場失意,仕途遭阻,終讓他看破了生活的面具,“長安街上酒家眠”,他學會了留心,他踏訪名山大川,終成就了浪漫主義詩人。
學會留心,要注意人生道路上的苦與樂。記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說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要留心生活中的苦與樂,不要到老時再去后悔:自己年輕時一無所獲,到現在腦子一片空白。所以要留心生活中的苦與樂。
生活中處處要留心,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感知自然的心,一段充滿精彩的人生,這是學會留心所必需的。
學會留心,不要錯過再去后悔。
■
這篇文章被評為三類文。客觀地講,作者的寫作基礎不是很差,語言還算通順,文字的駕馭能力也不算差,文章結構也還清晰,但是文章因思維問題出現了兩個硬傷:一是字數嚴重不足,本文只有480字,跟“不少于800字”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二是羅列事例、缺少分析,文章的各部分之間缺少必然的邏輯聯系。作者似乎缺乏說理、分析能力,全文布局謀篇缺乏嚴密的邏輯思維,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只是擺出了事實,沒有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第四自然段倒是想要作出分析,可是又不知道怎樣展開,只在不斷重復著一句話。所以文章欠缺說服力。
●化蝶之作
學會留心
人生彎彎曲曲水,世事重重疊疊山。在看似平淡的人生道路上,其實充滿了各種美妙的邂逅。這個世界的美無處不在!高山流水、落雁平沙是自然之美;雕梁畫棟、舞文弄墨是雕琢之美;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天生的美;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修養的美……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這些美一定會被你找到。處處留心即學問。
學會留心自然,它將助你揭開自然的奧秘。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火燒赤壁,殺得曹軍大敗;陸遜虛與委蛇,探清虛實,火燒連營八百里……無一不是他們善于留心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最終取得了勝利。春有和風夏有荷,秋有菊花冬有雪,自然四季,演繹著非凡景象。我喜歡躺在青青的草地上,呼吸新鮮的夾雜著香草氣息的空氣,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我喜歡駐足河邊,看游魚細石,看河水奔流;我更喜歡靜靜地坐在樹下,伴著鳥鳴和清風,吹奏短笛。這些又何嘗不是入畫的一景?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陶醉,令我神往,讓我不由得感慨自然的奇妙無窮。
學會留心歷史,它將助你揭開現實的面具。淫雨霏霏的南京,六朝金粉之地,多少詩詞歌賦都稱道它的傾城風韻,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碧波動人的秦淮河水掩飾不了斑駁的城墻亂世的殘垣,玄武門下洪秀全曾在這里兵敗覆滅,雨花臺前侵華日軍曾在這里屠城搶掠。歷史的警鐘長鳴總助我們了解真相,自強不息。
學會留心世相,它將助你了解人情與世故。“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詩仙李白,出口成章,卻官場失意,仕途遭阻,是因為他沒能洞明世事人心,“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張揚個性終讓他被貶黜,“長安街上酒家眠”。在《事事關心》一文中,鄧拓提出既要努力學習,又要關心政治,這就要求我們留心社會的變化,跟上時代的步伐,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勞動和智慧。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就更有責任關注其變化,為其獻策獻計。毛主席曾說過青少年要敢于“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讓我們跟著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留心我們共同的社會。我們可以用發現美的眼睛留心生活,我們可以用好奇的心觀察生活,我們也可以通過好壞、善惡、美丑的對比認知生活。
學會留心光陰,它將助你在人生道路上惜時自愛。記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這樣的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份苦與甜,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與時俱進。“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等到老時再去后悔自己年輕時虛度年華,一無所獲。
學會留心身邊的人與事。有的人總在追求遙不可及的事物,而忽視了對自己身邊真實存在的關心。留心你的父母,你是否在意他們的手不再像以前那樣柔軟光滑,而變得異常粗糙了;是否發現他們的身體不再像以前那樣健康,變得體弱多病了;是否看到他們的發絲不再像從前那樣烏黑油亮,而閃著刺眼的白光?看到這些,難道你會無動于衷嗎?留心你的老師,你會發現,那雙勤勞的手沾滿了粉筆灰,白的、紅的、綠的、黃的、藍的,都清晰可見;那雙眼睛由于燈光的刺激,已不再明亮如昔。看到這些,難道你還會無動于衷嗎?
人生苦短,百味雜陳。生活中要處處留心,用一雙善于探索發現的眼睛,一顆善于感知自然的心靈,成就一段精彩絕倫的人生。學會留心,不要因錯過時機而后悔。
■
升格后的文章在主題立意上更鮮明了,在內容容量上更豐富了,文章有了一脈相承的邏輯線索,層次感增強了。尤其是所列舉的事例不再停留于羅列事實,而是有了入情入理的分析和說理。文章中適量穿插詩詞名言,增強文章說服力的同時也使文章的語言顯得更有底蘊。
升格后的文章始終緊扣題目寫作。中心句領起段落內容,形成由小至大,由個體至全局的層次布局。選材視野寬廣,從生活場景到自然景物,從名人名言到名篇觀點,都拿來為我所用,并且非常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