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古語,叫做“溫柔鄉是英雄冢”。的確,中國人是十分注重世俗的幸福的,因為他們一向沒有超越的價值觀念,一旦有了世俗的幸福,就往往容易意志消沉。而且,少壯做英雄夢,垂老歸溫柔鄉,一直是中國人理想的人生方式,因此,中國人往往在世俗的幸福中消解了悲劇意識,也消磨了壯志。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沒有妻子和臣下的強制,也許他到老也不過是一介流落他鄉的寓公而已。
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寵妾驪姬為使自己的親生兒子奚齊被立為太子,就誣陷太子申生企圖用毒藥毒死國君,并說公子重耳是申生的同謀。結果,申生在自己的封地曲沃自殺,重耳逃出晉國,在外國過著流亡生活。
重耳一行來到齊國,齊桓公熱情接待他,并為他娶妻姜氏,送了他八十匹馬。在此之前,重耳曾在狄國、衛國等地流亡十多年,遇到無數次有禮或無禮的待遇,挨過餓,向鄉下人討過飯,吃了許多苦。來到齊國,受到這樣好的招待,重耳迷戀上了安逸的生活,從此不思進取,甚至不想回國復位。跟隨重耳流亡的大臣們都是晉國的貴族,他們不安于流亡生活,時時都想著回到晉國,恢復往日的地位。他們追隨重耳,是因為看到重耳有志向、有抱負、有作為,希望有一天輔佐他登上晉君之位,自己也好得到應有的對待。如今,看到重耳變成這個樣子,他們心里很著急,于是在桑園里聚集,商量著怎樣使公子重耳離開齊國。
不料,姜氏家中一個養蠶的侍女正在桑樹上采桑葉,重耳的隨從們在樹下所說的話全都被她聽到了。侍女連忙回到家里,將這件事告訴了姜氏。姜氏是一個十分有志向的人,正對重耳意志消沉、不思進取的狀態十分擔心,她也希望丈夫將來有所作為。為了不走漏風聲,她殺掉那個侍女,然后對重耳說:“您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難道不想回國了嗎?”重耳不知她的意思,以為是在考察他,就急忙表示愿意與姜氏長期廝守。
姜氏說:“您的隨從們一天也沒忘記回國,剛才他們還聚在一起商議著如何幫您離開齊國呢!”重耳大驚,忙問:“你聽誰說的?”姜氏笑了笑,說:“我聽采桑侍女說的。別怕,我已經把她殺掉了。”重耳搖了搖頭,說:“沒有的事。”姜氏又勸道:“快走吧!男子漢應該有遠大志向。留戀妻子,貪圖安逸,確實不是有出息的人所為。”重耳還是不肯。
重耳手下有個謀臣,叫子犯,是重耳的舅舅,十分有決斷,姜氏就和他商量。二人定計將重耳灌醉,然后把他抬上車,由眾隨從護送,乘著夜色,離開了齊國。等到重耳酒醒時,一行人早已出了齊國邊境。
重耳是靠別人的幫助才闖過了溫柔鄉這一關的,當然,在中國歷史上,能夠清醒而又自覺地遠離溫柔鄉的人也不少,唐朝的名將李光顏就是其中的一個。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蔡州刺史吳元濟叛亂,放縱兵馬侵擾劫掠,到了東都洛陽周圍的地區。憲宗頒詔削奪了吳元濟的官職與爵位,命令宣武等十六道進軍討伐吳元濟。忠武節度使李光顏也奉命參加討伐,并在征戰中屢立戰功。當時軍閥混戰,作為淮西諸軍都統的韓弘,很想借著這次征討吳元濟來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地盤。韓弘早在憲宗元和十年正月被皇上加封為守司徒,鎮守宣武,他仗恃著軍隊的力量,自以為很了不起,十多年不肯入京朝見,朝廷也就不把他當做忠誠篤厚的臣下對待,給他加封官職,目的是要借助他所據有的有利地理形勢去扼制吳元濟。
韓弘實際上也明白朝廷的用意,于是暗中極力擴充地盤,培植親信,并且不急于平定淮西,想把這次平叛作為撈取資本和向朝廷討價還價的條件。
在諸位將領中,韓弘看到李光顏作戰最為出力并且屢建戰功,認為他是個很有前途的將才,很想收買他。那么,用什么辦法才能博取李光顏的歡心,而使他歸順自己呢?韓弘反復思量著。這時有部下獻計道:“自古英雄愛美人,何不如法炮制?”韓弘覺得這個建議十分有道理,就欣然采納。于是,韓弘從大梁城中尋得一位漂亮女子,教給她唱歌跳舞、彈奏樂器、待人接物的禮數,并用價值百萬的珠寶玉石、金銀翡翠將她打扮起來,派遣使者將她贈送給李光顏。
使者首先將韓弘的書信交給李光顏,此時李光顏正在帳中宴請將士。使者將歌妓進獻上來時,看到歌妓的容貌姿色冠絕當代,滿座將士都驚呆了。李光顏在看完書信和美女之后,沉思良久,告訴使者說:“韓相公同情我客居他鄉,賜給我漂亮的歌妓,這份恩德誠然深厚,但是,我這里有數萬將士,都是丟下家庭,別妻離子遠道而來的,他們不顧生死,奮勇拼殺,難道我能夠忍心單獨以嬌聲美色娛樂自己嗎?”說著,他流下了眼淚,在座諸將也因有這樣的統帥感激落淚。李光顏當即在席上贈給使者許多繒帛,并連同歌妓讓使者帶了回去,還說:“替我多謝韓相公。我已決心為國效命,立誓不肯與忤逆的賊人共同于世,就是死了,也不會有二心!”眾將士聽了李光顏的話,都十分敬佩他,并宣誓永遠追隨他,為國家效力,早日平定叛亂。
使者回去以后,將出使的前前后后如實稟報給韓弘,韓弘十分羞愧,從此更加看重他了。
三國時期,周瑜與諸葛亮較量總以失敗告終,尤其是用美人計來籠絡劉備,人人都以為是貽笑千古的愚蠢之舉,所以才有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說法。殊不知,這套做法在中國歷史上往往會取得成功,有時還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際上,周瑜的計策是十分高明的,因為這十分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只是遇上了諸葛亮和劉備這樣的特殊對象,才告失敗罷了。然而,這并不能改變中國人的“溫柔鄉是英雄冢”的文化心理。看來,中國人要想做出一番事業,也許一定要付出一些特殊的痛苦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