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大陸宏觀經濟緊縮氛圍濃厚,資金環境日趨緊張,大陸央行數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及加息,銀行借不到錢、民間資本利率狂飆,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現金流壓力。高利率時代,如何幫企業找到錢,省下錢,成為擺在每一個企業財務長面前最棘手的問題。
從2011年5月18日起,大陸再度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2011年以來第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此次上調後,大中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21%的高位,可一次性凍結銀行資金37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分析人士認為,此舉發出了進一步緊縮的市場訊號。
「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垢惶m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在近日的講座上這樣形容這個時代。壞的是2011年大陸資金環境日趨緊張,銀行借不到錢、利率狂飆,是所有的企業老板來的一場夢魘;好的是財務師的價值終於得到體現了,財務的時代來了……
巧用人民幣L/C 境外借錢
劉芳榮建議企業在高利率時企業要少在大陸境內借錢 ,利用人民幣L/C(信用狀),多在境外借錢?!妇惩赓Y金比較便宜,日後人民幣還美金比較劃得來?!?/p>
他指出,過去臺商在大陸進口原材料或機器設備時,多以美元L/C作為支付境外供應商的主要付款模式,但由於大陸銀行開立美元L/C會占用自己銀行的外債額度,使得大陸銀行對開美元L/C充滿限制,也進一步推動美元L/C開狀成本不斷上升。近來,由於「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策的落實,目前除了美元L/C外,大陸外匯管理局也允許銀行為企業開立人民幣L/C。人民幣L/C最大優點在於不受銀行外債額度限制,使得大陸銀行樂得為企業開立人民幣L/C,且人民幣L/C開狀成本較低,平均在0.15%上下,實務中甚至出現過萬分之五的人民幣L/C開狀費率。
劉芳榮介紹,由於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海外試點地區有限,現階段可接受人民幣L/C的地區多集中在香港的銀行。臺商可以將原本要換匯為美元進行付匯核銷的人民幣資金,先在大陸銀行進行一年期定存,再請大陸銀行開立360天人民幣L/C,臺商拿著大陸銀行開立的人民幣L/C,加上海外供應商貨物裝船後的提單,到香港的銀行(包含臺灣的銀行設在香港的分行)進行押匯取得美元。然後視帳期將押匯取得的美元付款給海外供應商。一年到期之後,臺商可以把定存的人民幣還給大陸銀行,大陸銀行則直接將這些人民幣匯款至香港給辦理押匯的香港銀行,由於當初在香港的銀行是以押匯取得美元資金,如果一年後人民幣升值,則香港的銀行須將升值後的匯差退還給臺商。
這個作法最大的好處不只是賺取差價,還可以取得更多流動資金——只要臺商的信用程度夠,開立人民幣L/C不像stand by L/C那樣需要100%足額的現金擔保。假設銀行只需三成人民幣資金即可開立足額的人民幣L/C,那相同金額的人民幣資金就可創造出三倍的人民幣L/C額度,可大幅提升臺商的流動資金。同時付款期的縮短也可以為企業業務人員增加談判籌碼,降低采購價格,從而節省成本資金。
大陸外管局規定的付匯核銷期限是90天,超過90天就得向外管局申請延期付匯。以上述人民幣L/C使用模式為例,境外供應商原本拿到錢的時間最晚為90天再加上船期,如果透過人民幣L/C加B/L在香港辦理押匯後直接付款,可使海外供應商在貨物裝船後沒多久就拿到貨款。在資金緊張、利率攀升的環境下,縮短付款帳期有助於與供應商的價格談判。
利用外幣資金池 提高資金使用率
資金池主要包括成員單位賬戶余額歸集、成員企業日間透支、主動撥付與收款、成員企業之間委托借貸,以及成員企業向集團總部的上存、下借分別計息等。企業通過外幣資金池業務,一是可以暢通各分、子企業之間的外匯調劑渠道,減少不必要的結售匯環節;二是可以盤活公司體系內的外匯閑置資金,對銀行的外匯資金需求減少,從而降低因對外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節約財務費用,降低資金使用成本。
通過外幣資金池業務,企業集團可以根據各個分、子企業資金預算情況,對整體外匯資金統籌規劃,在資金池內調配外匯資金余缺,并根據進口付匯幣種、金額及期限,協調安排出口收匯幣種、金額及期限,進而實現內部資產與負債的幣種及期限匹配。企業集團可以通過這種優化分、子企業整體幣種及期限結構的方法,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節約資金成本的目的。劉芳榮提醒,與相互拆放外匯資金業務相比,外幣資金池的業務管理更嚴格,參與企業必須是關聯、兄弟企業,注冊資本必須按期足額到位,且最近兩年不存在外匯違規行為,此外外管局的審查各項審批材料也要嚴格對待,仔細準備。
找PE、VC投資和上市募資
除了利用人民幣L/C,外幣資金池等內控節流手段獲得現金流,通過投資機構獲得投資或以上市途徑募集資金,是企業開源最佳途徑,但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和走上市之路。
劉芳榮主張,企業與風投機構接觸之前先要正確評估自己。首先要確定自己能不能上市?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虛假出資、審查驗資報告?公司的日常經營有沒有超出法律規定的經營范圍?像食品企業是否具備食品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股權結構是否符合上市要求,盈利模式是否具有獨立性、成長性等都關系到投資機構的選擇。
在哪里上市?劉芳榮介紹,大陸臺資企業可以選擇在大陸上市也可以回臺上市或上柜。大陸目前有三大個板塊,上海主板、深圳中小板、深圳創業板。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上市企業稅後利潤大於3000萬人民幣每年,發行8000萬股以上的企業必須選擇上海主板。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中小企業居多,發行股數從2010年起以8000萬股為限,創業板無數量要求。在臺灣證券市場,臺灣本地企業可以選擇上市或上柜,對於無根的大陸臺資企業要回臺灣上市,首先要在海外注冊成立公司,迂回完成上市或上柜。臺灣證券市場設限較低,每年稅後利潤大於1000萬人民幣即可。兩地上市還有很多程序和成本收益比也不盡相同,臺商企業可以綜合自身情況選擇上市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