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喜歡馬英九嗎?與2008年選舉前相比,「肯定」回答這個問題人的比例正在下降。
你喜歡國民黨嗎?除了切身利益者,真正喜歡國民黨的臺灣民眾,恐怕不多。但是在「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狀態下,即便是不喜歡國民黨的一些藍營選民,屆時也要含淚把票投給國民黨。
定於2012年1月14日舉行的臺灣大選,還沒正式開打就已經炙熱,一方面是民進黨新出爐一個形象翻新的女將,令民進黨和綠營支持者信心大增;另一方面是綠營不斷制造「臺灣可能第三次政黨輪替」社會空氣,使得頻頻亮相的各種民調對馬英九相當不利。就連國民黨高層都驚呼:今次選戰不能有半點松懈。「雙英」大戰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序幕。
對很多選民來說,判斷「雙英」優劣倍受民進黨文宣左右,特別是在民進黨早已布局的「耳語革命」活動中,選民被灌輸了很多「特定資訊」:馬英九無能、百姓生活沒有改善、馬英九親中賣臺、小英勝局已定……
就「雙英」大戰重點而言,未來不外如下三個層面:一是兩人特質,二是執政能力,三是兩岸政策。
一、人格特質
蔡英文具有怎樣的人格特質?經過媒體接連轟炸後,蔡英文的人格特質大概可用如下幾點來概括:
一是身世背景
蔡英文出身富裕家庭,從小享盡榮華富貴,是班上僅有2個開車上學者之一,這與民進黨代表的草根相比,形成了極大反差。就連其父去世後,都要彰顯無盡的榮耀,當蔡英文拿馬英九父親骨灰壇上的文字作文章時,她卻只字不提自己父親超級豪華的墓園是違建的。
二是個人形象
蔡英文與馬英九有部分類似之處,那就是:學者形象、注重個人清廉(蔡的十八趴遭人詬病)、精英特質明顯等。但是,蔡英文在擔任民進黨主席之後,縱容民進黨支持者對到訪的海協會長陳云林激烈抗爭,導致媒體封她一個「暴力小英」稱號,蔡英文對此不但不反省檢討,反而狡辯說「又不是她叫人去打的」。如此不愿擔當的領袖人物,確實帶有明顯的扁朝烙印,不是臺灣之福。同理,世衛在民進黨執政期間(2005年)發出的「中國臺灣省」文件,小英卻可以拼命罵馬政府。如此是非標準,恐怕很難讓中間選民接受。
三是家庭
蔡英文從小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但是缺少個人家庭生活經驗,盡管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要求她公開「性傾向」(擔心她當選之後枕邊人危害全民利益,阿扁和阿珍就是典型),沒有被她接受,她私藏「性伴侶」(如果有的話)是否是臺灣之富,就不知道了。但是對社會大眾來說,欲想一個領導人決策不被扭曲,這個領導人應該有家庭生活經驗,否則在決策時,就難以從家庭層面切身仔細地考慮問題,因為她根本沒有家庭感受(她只有與父母姐妹間的親情體驗),這樣的家庭背景,很難保證她在做決策時不失偏頗。
四是決策能力
蔡英文與馬英九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就是決策不夠果斷,拖泥帶水。作為一個女性,有優柔寡斷決策是正常的,最致命是蔡英文容易忘記,比如她一直領取十八趴,可是當她領導民進黨支持者強烈反對十八趴時,卻忘記了自己是十八趴的享受者;再如國光石化案,她在堅決反對時,卻忘記了自己曾經督促趕工的場景;又如核四問題,現在堅決反對核四的蔡英文,曾經是核四趕工的領導人……這些昨是今非的處事風格,恐怕只有適應陳水扁翻云覆雨風格的人才能接受。這可能也是阿扁極力支持蔡英文這個「雙面嬌娃」的主要原因。
二、執政能力
自從蔡英文參加民進黨初選以來,民進黨就開始塑造蔡英文與馬英九兩人的「同質性」,其動機十分明顯,就是希望能借此搶奪馬英九的選票。從正面來看,這個謀略很正面,希望支持馬英九的選民能轉換跑道支持與馬英九類似的蔡。可是,民進黨忽略的是,既然蔡英文與馬英九「同質性」很高,就表明馬英九具備的缺點蔡英文都有,馬英九的不足就是蔡英文的不足。而馬英九具有的執政經驗則是蔡英文尚不具備的。
一直以來,蔡英文都沒有直接治理的經驗(陳水扁好壞還當過幾年臺北市長),當民進黨把她塑造成馬英九一類人時,也在暴露她的缺點。不難想象,當一個沒有超馬英九執政能力的人挑戰馬英九時,當一個不能超越馬英九給臺灣帶來更多希望的人參加競爭時,她的優勢在哪里?難道僅靠和蘇貞昌競選時的小動作取勝?
很顯然,無論是個人品質,還是執政能力,蔡英文都很難與馬英九匹敵。她實在拿不出能超越馬英九的「看家本領」。
三、兩岸政策
如果說蔡英文無法在人格特質、執政能力方面戰勝馬英九的話,這場「雙英對決」的主戰場,恐怕還會在「兩岸關系」議題上拉開距離。
目前來看,民進黨主打的是馬英九「親中賣臺」主調,為了不讓民眾過多感謝馬英九執政以來營造的兩岸和諧氣氛,民進黨同時也在強調過去的開放交流政策。言下之意就是,馬英九擴大開放交流是「親中賣臺」,民進黨有限度開放就是「愛臺灣」。這種「我是你非」的論述,恐怕只有在中南部的部分選民才能接受。
兩岸關系對臺灣有多重要?很多數字都可以站出來說話,僅目前兩岸每周370多個航次,就足以印證兩岸交流的密切程度,再加上已經實施的ECFA及即將到來的大陸民眾赴臺自由行,兩岸交流早已超越經貿領域,而這些交流給臺灣帶來的利好也是有目共睹的。
倘若蔡英文執政後兩岸直航班次遭到削減,或是停飛,首先受打擊的就是大陸臺商,同時對許多旅行社、商家與飯店也不是喜訊。一旦大陸觀光客人數大減或是不再赴臺觀光,臺灣承受的損失只能用「一夜回到解放前」來形容。
作為李登輝大陸政策的重要幕僚,作為「兩國論」的積極參與者,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勢必帶有強烈的李登輝色彩;蔡英文同時也是陳水扁「一邊一國」主張的參與者、執行者,在陳水扁大張旗鼓把她推上民進黨候選人寶座後,一旦她執政,又怎能擺脫陳水扁的糾纏?更何況,陳水扁正在殷切期待小英對他特赦。
當然,對蔡英文來說,與馬英九的最大差異,恐怕還是來自「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蔡英文的最大罩門,她如何能從「絕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枷鎖中解套,將直接成為她和馬英九過招的焦點。不難預料,如果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一定能贏得很多中間選民支持,如果蔡英文堅決反對「九二共識」,在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下當選,接下來一定會出現兩岸關系倒退現象。
兩岸關系最後能倒退到什麼地步,最終取決於蔡英文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如果再反過來看的話,就算蔡英文「秉持民進黨臺獨路線」、「繼承陳水扁臺獨衣缽」,她的臺獨路線能走下去嗎?她的臺獨手段能超過陳水扁嗎?在很多人看來。陳水扁8年任內已經把臺獨玩到了極致,臺獨已在陳水扁手上「輝煌」到了頂峰,就算蔡英文有三頭六臂,都無法超越陳水扁,更何況蔡英文的智慧和膽識與陳水扁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連陳水扁都沒有辦法把臺獨再玩下去,沒有人相信蔡英文能比陳水扁玩的更高超。
最主要的是,是否接受「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原則」,涉及到臺灣2012年之後要變成什麼樣子問題。有人說,蔡英文搞的「溫和臺獨」「理性臺獨」,這樣不會引起北京太多反彈。如果所言屬實,蔡英文搞的就是「變形臺獨」、「政治信念臺獨」,這樣的臺獨更加沒有前途。
如果絕大多數民眾認為陳水扁在位時的臺灣比較好,如果相信臺灣應該打死不需與大陸進行更多交往,如果堅持扁式路線認為是臺灣應該要走的路,如果認為蔡英文執政能比陳水扁更有能力搞臺獨,那選民當然可以把手上的票投給蔡英文;但如果相信臺灣應該走出更寬闊開朗的道路,認為臺灣可以在大陸崛起過程中,能夠借助大陸崛起勢能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那當然就該支持可以帶領臺灣朝向這目標前進的馬英九。
可是,為了奪取政權的民進黨并不這樣認為,他們不問對錯,只管選票和權力。一來臺灣民眾健忘,二來馬英九不懂得防護自己的罩門。
馬英九的罩門也很明顯,他自己總是認為「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做的正,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比如對扁案,馬一再強調,他不會干涉司法。僅用這句話很難喚醒被民進黨灌了8年迷魂湯的臺灣民眾,因為民進黨始終往他頭上扣「政治迫害」的帽子。特別是在陳水扁執政8年,把臺灣社會價值體系攪亂、是非顛倒、淩駕法律之上的作為,很多人很難適應馬英九的「撥亂反正」行為,盡管從長遠來看,馬英九是在為臺灣積「公德」,但是,他必須為此付出選票代價,只能當他下臺後社會再回首時,才能體會到他今天的良苦用心。馬同時也忽視了「馬≠馬團隊」,「馬的思維不是國民黨所有人的思維」,「馬的認識不代表所有民眾的認識。」再加上吳敦義領導的行政團隊執行力不夠強勢和遠視,導致很多民生引起的不滿,全部由馬英九概括承受。
盡管馬英九執政以來,不斷遭民進黨嗆嚇,但不可否認的是,馬英九執政是兩岸60年來最緩和的時期。比起2008年以前民進黨執政,目前臺灣的政策目標和執政方向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就繼續沿這條「進步」道路走下去,而不是換個會讓臺灣停滯乃至兩岸麻煩不斷的蔡英文上臺。
蔡英文與馬英九的最大差異,是「九二共識」。
如果蔡英文堅決反對「九二共識」,在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下當選,接下來一定會出現兩岸關系倒退現象。
不可否認的是,馬英九執政是兩岸60年來最緩和的時期。
比起2008年以前民進黨執政,目前臺灣的政策目標和執政方向到底是對還是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