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房地產市場焦灼狀態的總體表現近似:交易量低迷,新房價格雖有松動,但實質性降價不多;二手房價格趨於穩定,但降價跡象不明顯。
5月樓市,似乎又進入一個時間窗口,市場與調控,都有新進展。深圳再現房源被熱搶,部分地方樓市成交量和均價也出現回升跡象。不少人擔心,空前嚴厲的調控無法遏制房地產市場繼續「瘋狂」。
明碼標價 量跌價滯
從5月1日起,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一套一標價的措施開始執行。進入「明碼標價」時代的樓市在首周迎來了多地成交量的大幅下跌。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5月9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2日至5月8日監測的35個城市中,有25個城市樓市成交量出現下跌,部分城市成交量環比跌幅甚至超過50%,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未能幸免。
但在成交量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的同時,成交價格卻相對平穩。被看作是樓市「晴雨表」的「假日樓市—2011上海房地產春季展示會」上,人們最關心的房價依然沒有什麼驚喜。凱德置地一位現場銷售人員表示,其樓盤自開盤房價一直比較平穩,目前來看也不會有調整。
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的統計稱,此次房展會上,僅兩成參觀者表示有明確購房意向,45%的被調查者表示暫無購房打算,另有35%的人表示將視情況決定。由於價格沒有實際下降的跡象,高企的房價依然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市場觀望氣氛依然濃厚。
加快融資 加緊促銷
「新國八條」已經出臺3個月,綜合「五一小長假」的市場表現,目前,各地房地產市場仍然處在焦灼狀態,總體表現相似——交易量低迷,新房價格雖有松動,但實質性降價不多,二手房價格趨於穩定,但降價跡象不明顯。在樓市焦灼態勢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部分大型房企開始一邊加快融資步伐,一邊繼續加緊促銷。
5月上旬,萬科公告稱擬向建行申請3.4億人民幣的貸款,華潤亦宣布獲得13億港幣的定期貸款。據中原對十家標桿房企的監測顯示,2011年以來,其融資總額約188億(人民幣,下同),占2010年全年融資額363億的50%以上。
標桿房企在加速融資步伐的同時,亦繼續促銷以回籠資金。繼中海、萬科於深圳啟動促銷并取得火爆成交之後,廣州碧桂園及恒大亦加入了促銷行列。其中,廣州碧桂園「鳳凰城」單價從上萬元降至6000~7000元/平方米;廣州恒大「御景半島」最高優惠95萬元/套,「金碧天下」最高優惠37萬元/套。
然而這種試探性促銷并未成為市場普遍現象,大多只是常規性的優惠,幅度僅在1%~2%之間。中原集團研究董事程澐分析認為,降價尚未具備普遍性,顯示出眾多開發商依然持觀望態度,買賣雙方仍處於僵持狀態,這使得後市的調控路徑又增添了新的變數。
市場僵持 房企分化
市場僵持之下的房企分化正日益凸顯。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113家發布一季度業績報告的房地產企業,期內共實現凈利潤79.3億元,其中45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4家凈利潤同比下降,69家現金流為負,房企之間業績分化非常明顯。
這從一組數據中可以看出端倪。萬科A、招商地產、保利地產、金地集團四家龍頭企業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65.5億元,凈利潤26.3億元,約占113家企業當期營業收入的三成和凈利潤的1/3。但綠景地產、嘉凱城、鳳凰股份等26家上市房企一季度仍凈虧損3.6億元。嘉凱城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5.57%,凈利潤同比下降172.23%。首開股份期內實現凈利潤1.25億元,但同比下降72.57%。
房企業績加速分化的同時,房企之間并購十分活躍。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4月的并購案例分布較為集中,從并購案例的數量來看,房地產行業火熱依舊,再次奪得魁首。化工原料及加工行業穩步走熱,與房地產行業并列第一。兩個行業各完成13起并購交易,共占4月并購案例總數的29.2%。
雖然多數地區房價未出現大面積松動,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信貸、土地、稅收等調控措施還可能進一步出臺,不排除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預房價的可能。在政策收緊預期之下,房價將進一步承壓。
調控高懸 焦灼加劇
「信貸收緊在2011年將是一種常態,房地產新增信貸漲幅將繼續回落。」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主任徐楓預測,接下來不排除二套房首付比例進一步提高的可能。
消息人士透露,繼大陸608個城市公布的房價控制目標和「明碼標價」之後,廣州、深圳等熱點城市已經悄然開始實行更嚴厲的「限價令」,限價方式包括同區域內2011年價格不高於2010年同期的價格,同一樓盤後期價格不高於首期價格,豪宅暫緩入市等,具體措施各地方有所不同。也有消息披露,在濟南、西安、沈陽、武漢、成都、北京、上海等地,政府對房價進行分片區限制、同時暫停發放高價房預售證等。
5、6月本是傳統的銷售旺季,但在目前的形勢下,多數開發商將選擇拖延工期、推遲取得預售證暫緩入市等應對策略,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熱點城市新增供應量將繼續萎縮。如果房價未能出現實質性下降,甚至又有所上漲,那麼低迷的樓市很可能會遭受新一輪更為嚴厲的政策打壓,目前焦灼的樓市將可能陷入更加困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