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市場的崛起與經濟實力的展現,讓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未消失,也使得人民幣匯價不斷突破新高。在面對壓力的同時,大陸不斷透過市場工具來舒緩升值對市場未來的沖擊,其中包括讓人民幣溫和適度的且計畫性的在國際金融市場開放。從過去這一兩年開放香港人民可限額換取人民幣,同時批準大陸外企至國際市場發行以人民幣計價之債券,加上在香港股票市場發行第一檔以人民幣為交割幣別之股票等等措施,都讓人們更加相信,人民幣在未來全球金融市場可能不再依賴美元,并將逐漸取代美元的地位。
大陸在資本市場逐日開放的同時,投資環境亦將日趨效率,因此在個人的投資組合里,固定收益之商品便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去幾年,大陸債券市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債券規模排名世界第五。二 、一般企業發行之債券位居世界第四。三、債券流通性與交易量與日俱增。四、債券選擇性更廣,先前除了政府與國營企業或金融企業發行債券外,現在包含民間企業如一般制造業、建筑業、通路業等,也相繼運用債券來為企業發展籌之渠道,其中發行可轉債之企業家數越來越多。
人民財富快速累積,使得海外置產的需求與比例也越來越高,在人民幣長期趨升的預期下,持有外幣資產反而在沒有其它投資工具的情況下,資產逐日縮水。
在一般企業或民眾對海外投資市場尚未熟悉的狀況下,外幣計價的固定收益商品便成了極佳的選擇,現以匯豐銀行先前發行的特別股為例來做說明:
舉例說明:
假設投資人投資一仟單位(股)匯豐特別股,需付出美金25,000投資交割款(未加計其它成本費用),投資人將在每年的3/15、 6/15、 9/15、 12/15共計4次,分別收到美金USD500配息的股利收入,一年4期合計共領回美金USD2000元整,相對於美金25,000投資本金,折合年息約為8%。雖其報酬率有可能不如股票投資來的高,但至少穩定且波動小。同時,也必須特別強調其風險:其一,所投資的公司倒閉之風險;其二,配息有可能因公司經營不善而被迫停止。所以針對上述風險之規避,就必須加強投資標的之研究,比如公司經營狀況、獲利狀況、企業評價等或有關的發行條件等,都是在投資之前需要特別關注與留意的細節。
由此不難發現,投資人可透過任何在境外發行之固定收益商品工具,來輕松達到資產保值最終目的,來避免當人民幣預期將快速升值而造成外幣資產縮水的虧損。而另一相當值得推薦之債券商品:企業轉債,就留待下次為各位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