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懷念徐遲先生
著名文學家徐遲先生離開我們多年了,許許多多的人懷念他,我就是其中一位。
近日,我在翻閱自己三十一年前的《詩林學步》筆記本時,又一次在扉頁上看到他當年用鋼筆親自為我寫下的二百多字的贈語,細細凝視、回味,仍然讓我感念不已,決計寫點文字,以報謝忱于萬一。
1973年,我大學畢業,分配在《長江文藝》當編輯。為了練筆,空余寫寫不像詩的詩,謄抄在一個本子上,冠名為《詩林學步》。
約摸1975年左右,徐遲先生結束了在五七干校的生活,回到了湖北省文藝創作室,搞專業創作。與我同住一個小院,他的家在一樓,他個人創作間在二樓,正好在我辦公室的隔壁。白天,他的創作間是寧靜的,而晚上則經常彌漫出樂曲聲。或是播放貝多芬、肖邦等大師的名曲,或是他最鐘愛的小女兒演奏鋼琴的聲音。徐老愛音樂,也支持小女兒愛音樂,學音樂,小女兒的名字就叫“小音”,可見愛之深切,期望殷厚。
剛從干校回來,徐老就帶著小音到各辦公室走了一把,看望大家。徐老時年近六十,經歷了干校風雨,可依然身材挺拔;臉龐白皙周正,學者風度、詩人氣質不減當年,從里到外透出高雅于人的魅力。
未見其人,早聞其名。大學時期就讀過徐老一些著名作品,為他精湛的藝術才華而傾倒。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他就是中國詩壇才子,與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喬冠華等交往甚篤。在他家的影集中,我還親眼見過他當年與周恩來的合影。人們熟知的“詩言志”三字精魂,就是毛澤東當年在重慶題予徐遲的。
如今,崇拜的大家近在咫尺,我當然少不了就近求教。有天晚上,我把自己幼稚的《詩林學步》呈上,請他老人家閱覽指教。若干天后,他把我叫到了他的創作間,很客氣地面談了一番創作后,把《詩林學步》歸還了我。他說,他的主要意見,已經寫在了我的本子上。我一看,極為驚喜,他在我本子扉頁上一筆不茍地認真寫了四段贈言:
業精于勤。必須不斷地生活、學習,勇猛地追求、奮斗。
文學作品要求作品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別人講過的話盡量不重復,別人寫過的,沒有自己的創新的,就不寫。
要博覽群書,使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起來,但不能做本本兒的奴隸,要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批判繼承。
有目的地對一種知識領域進行積累,很快就會發現你有了富有的積累。最可貴的是積累的本領。
贈
耀侖同志
徐遲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
轉眼,贈言有三十一年了,這是我第一次公之于眾。可以說,這寶貴的贈言成了我三十一年來工作、創作的一盞指路明燈。雖然我因為工作調動,離開了長期工作的文學戰線十幾年,大大地減少了甚至是中斷了創作,但是,作為一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我還是體驗過多種體裁形式的創作,工作之余發表了15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盡管佳品甚少,但我約略體悟到徐老贈言精髓所在,在三十一年的歷程中,遵照贈言的指引一步一步奮力前行。
徐老殷切告誡我:首先不能懈怠,要不斷地勤奮地投入生活、學習,心存目標,努力追求、奮斗。惟其如此,才有成效,才有動力。遵此,數十年來,竊以為沒有中斷過學習,沒放松對自己的基本要求。雖不聞達于世,卻也不曾浪擲光陰。
徐老告誡我:文學創作貴在創新。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嚼別人嚼過的饃。捫心思量,雖然才淺,無大創造,卻也能悟到寫作應有感而發,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萬不可無病呻吟,假話套話連篇;再苦再笨也不當文抄公。
徐老告誡我:要博覽群書,不斷地滋養自己,充實自己;學習中要掌握主動權,鉆得進去,跳得出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遵此,我也想到了要效法魯迅、毛澤東那樣讀書,融會貫通,為我所用。竊以為淺嘗輒止是浮浪兒,學而不化是書呆子。
徐老告誡我:博與專,是辯證的統一。人生有涯而學無涯,應適當側重某一領域有所專攻。持之以恒,方能積沙成塔,集腋為裘。學習得法,積累有方,如此,庶幾增長財富,不被假權威所訛詐。
我非常感激徐老,他把自己最寶貴的人生經驗,包括創作真諦無私地獻給了我,也獻給了千千萬萬的人。他不是受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
徐老告誡別人的一切,他自己首先身體力行。他諸多方面的卓越建樹,是自己經驗管用的實證。他一生孜孜以求,奮斗不息。博覽群書,掃描古今中外,成就了他大學者;獨到創新,錦言至理,成就了他著名作家;愛國愛民,不圖虛名,成就了他高尚人格。馳名中外的《哥德巴赫猜想》,不僅精彩詮釋了燦爛的人類文明,而且也生動彰顯了他本人的卓拔不凡。
徐老學貫中西。
他的英文、英語極好。早年在東吳大學上學,有的教材就是英文版本,老師用英語上課。所以,他可以直接閱讀英文作品,使得他的視野比別人更加開闊,對外國文學比別人更加了解。在很長時間,他擔任《外國文學研究》主編。晚年,大部分精力用于《荷馬史詩》的翻譯。他寫作和翻譯,不用筆,早年用打字機,后來用電腦,他是中國作家中最早使用打字機和電腦的人之一。
徐老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潛心閱讀研究。這不盡然是官方倡導的原因,更因為他自己深切地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導師、思想家,而且也是偉大的學者、作家,他們的學術水平和文學才華也是一流的。
對于中華文化,徐老更是了然于胸。至于文學方面的經典作品,如《詩經》、《紅樓夢》等更是研究精深。對屈原及其《離騷》尤為鐘情。他出版有研究《紅樓夢》的學術專著。
徐老是詩人,寫了大量優秀的詩,擔任過《詩刊》副主編;是小說家,寫了著名的長篇小說《江南小鎮》、《魏紫姚黃》等;是報告文學家,寫了著名的《祁連山下》、《生命之樹長綠》、《哥德巴赫猜想》等;是散文家,寫了《直薄峨眉山金頂記》等。同時,又是學者和翻譯家。還是享有廣泛聲望的社會活動家,路易·艾黎、韓素音、陳香梅、三毛等著名人士都是徐老的老朋友。徐老不泛泛地參與社會活動,不喜歡拋頭露面,但對于有意義的高品位的活動則有破例。
在工作上,徐老也不忘扶掖晚輩。《湖北青年》雜志在改版時,主編楊傳權托我約請徐老寫卷首語,徐老熱情寫了題為《要博覽群書》文章。后來,又為我魯迅文學院同學秦文玉第一個散文集作序。我還陪領《人民日報》王楚、山西作協副主席燕治國先后登門拜望、采訪,在百忙中徐老都爽然接受了,這讓他們感動,也讓我為他們牽線搭橋成功而欣然。記得我介紹王楚的名字時,徐老當即幽默地說:“王楚這名字好記,反過來就是楚王嘛。”說得我們都樂了。
多少年后,我離開了曾長期工作過的《長江文藝》,隱隱聽人說,徐老謝絕給任何人寫序,謝絕媒體采訪。起初,我有些不大相信,因為這與我當年的經歷不符。但,我又不能不信,因為自秦文玉以后,我確實不曾見過徐老給別人寫序,也不曾見過媒體對他的采訪報道。我只能這樣推想:一個原因,他體力弱了,太忙了,要抓緊時間干更重要的事;另一個原因,淡薄名利場,超然欲外。他當年之所以接受我朋友的采訪,可能是基于照顧我的面子。想到此,我既感動,又為打擾他而愧疚。
淡薄名利場,超然欲外。非常符合徐老的內在品格。記得他有一篇學術文章的觀點,曾引起了一位著名作家的反對,撰文表白,措辭嚴厲,若是其他人肯定會有所回應,想不到徐老不說一話,不著一字,最后倒是王昌定抱不平,撰文幫徐老說話了。這件事,讓我真切見證了徐老的大度襟懷和高尚境界,更加從心底欽佩。
任何人任何作品最終都要接受大眾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徐遲先生人格及其作品,無疑是經得起檢驗的。徐老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值得珍重。
二、高洪波印象
中國當代有兩個著名的高洪波,一位是足壇名將,一位是文壇名將。都是重量級人物,在各自領域都能讓洪波涌起。
其姓其名百分之一百的相同,把兩個高洪波認混的情況時有發生。文壇的這個高洪波拿著匯款單在郵局取稿費,小姐看了姓名,就禁不住抬眼看他:您是那位踢足球的高洪波么?洪波笑答:非也。我們兩個相同的是,都用“尖”干活,但那位是用腳尖,踢球,而我是用筆尖,寫文章的。說到這里,小姐樂了,又把面前的洪波認真打量了一番:哇塞!不僅有才,而且比那足球場上的高洪波還高,還白,還帥,還更有氣質和魅力。
我這里寫的,就是文壇的高洪波。
文壇的高洪波現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具體職銜還有許多。
我與洪波先后是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大學的同學,有四年在一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還用糧票。10斤糧票,大米的配額只有2斤,其余只能吃面食或窩窩頭,我委實不適應。洪波照顧我這個南方人,有時就把寶貴的米票給我。在魯院,我們同房同床。別嚇著了,是同一個寢室,同床他在上鋪,我在下鋪。他家在北京,夫妻恩愛,晚上他就回家了,準時親自把自己送回愛巢。
中午,洪波基本不午睡,我們下象棋,戲稱“心武”。同寢室的還有一位永年兄,棋藝不算高,棋癮不算小。他自始至終觀看我們的激烈廝殺,坐山觀虎斗。下棋總有輸贏,我和洪波無論誰輸了,縱然再大度,也難免有點無言的郁悶,可永年總能享受一份勝敗與己無關的開懷大笑。
客觀地說,我與洪波的棋藝在班上還可以的,都是棋隊的骨干。那次受中日圍棋擂臺賽的誘動,魯院搞了一場中國象棋擂臺賽,雙方各派5員大將,洪波是我班副帥,我是準副帥的位置。結果,擂臺賽在我這兒就畫了句號:對方有三位連同副帥、主帥,被我斬于馬下。我們的副帥、主帥還沒披掛揮刀呢,可見我們隊的力量是何等盈余,何等強大!多年后,在北大我與洪波作為棋隊干將,又與本科班、與中國文學出版社先后舉行過對抗賽,抽簽捉對廝殺,我們又大獲全勝。至今,野莽還記得我們勝了后,騎著自行車,唱著歌,得意洋洋回北大的情景。
洪波還是我們班上乒乓球隊的骨干。他總帶著自己最合手最可心的一只紅雙喜球拍。他是內蒙古開魯人,大草原給了他一副一米八幾的塊頭,打起乒乓球來居然靈巧得很,不停地閃躍騰挪,左推右攻,虎虎生威,地道猛男帥哥式的瀟灑。男同學看了稱羨,女同學看了眼睛發直。年輕的小班參與比賽屢屢敗北。小班不服,生出計來。幾位年輕漂亮的女同學,熱情地邀請大班洪波、肖建國、呂雷等幾位即將參加乒乓球比賽的哥們吃飯喝酒。請而不往非禮也,洪波一行欣然應諾。怎經得幾番溫溫款語、濃濃酒香?不經意間,幾條漢子歡快地吃飽喝足。待進得乒乓球賽場,已是七分酒意三分踉蹌。比賽結果?不用問,輸了!輸得意外,也輸在意中,中了“美人計”啦。始作俑者好不得意,小班的校友們好不快活矣哉。此后,洪波喝酒自是多了幾分謹慎。
他是一團火,走到哪里,哪里都是熱烘烘鬧哄哄的。吃飯、喝茶如此,散步、旅游亦如此。他熱愛生活,生活也熱愛他。他會玩,從小就會玩,所有小朋友玩過的游戲他都玩過。玻璃球的擊打,尤為精準,獲得不少戰利品。他是孩子王,有著與生俱來的磁力和張力,小伙伴們時刻聽從他的召喚,喜歡跟他一起玩。
在魯院和北大的四年里,洪波并不是我們的班頭,但一直是事實上的班頭之一。那時,他已經在中國作協機關工作,區位優勢、活動能力、個人魅力、奉獻意識等,歷史地把他推到班集體“中常委”的位置。班里的所有大事,洪波絕對是重要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之一。王者之風,在新的歷史時期露出端倪。同學們開玩笑:若干年后,“茍富貴,毋相忘。”
轉眼,時光過去了近三十年。期間,洪波曾兩次進中央黨校學習;不久,成為我們班為數極少的兩位部職領導之一。德才優異,工作成就突出,自是仕途通達應有之義。在繁忙工作期間,他依然創作出版了50多部著作,有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此外便是評論、詩歌、散文、札記等。名副其實是一位作家型的領導,領導型的作家。雙優型的成功人士啊,這,很讓我們驚喜,包括一點不宜聲張的小小自豪。
按通常理解,如今的洪波,的確到了既“富”且“貴”的行列。然而,在同學間真的做到了“毋相忘”。
近三十年了,每到春節,我們互寄賀年卡,或抽空拉呱一番。他還是一如既往地把“耀侖”用兒話音稱呼,如春風拂耳,讓人分外潤貼親切。
1990年夏天,我到北京組稿。在洪波家我們又操起象棋,盡興地手談了一把。洪波夫人丹江在廚房忙碌停當,我與洪波才轉移到飯桌喝啤酒,吃飯。當時,洪波家在小羊賓胡同中國作協宿舍樓,離老北京火車站大概兩站多路。洪波送我到火車站,邊走邊聊,一直聊到火車站廣場。
2007年秋,在北京高洪波、高紅十等同學組織下,魯院第七期同學在北京聚會,從全國四面八方來了30多人,在美國居住的劉俊民大姐遠涉重洋特地趕回。有的自畢業后,再未見面,時隔25年之久。可見這次重逢多么不易,多么珍貴。在繁忙公務纏身的情況下,洪波參與發起、組織,盡地主之誼,更讓同學們在欣喜中多了感動。
2010年春,我因公務在北京較長時間棲住。有天,我專程登門拜望,在中國作協大樓與洪波見面。洪波送我兩本新著,一本是文學評論、隨筆集《青春在眼童心熱》,另一本是詩歌集《詩歌的榮光》。在前者的扉頁上,他寫道:“難得京城一聚首,何時共飲一杯無?”
次日,在中央黨校天外天酒樓聚餐。除洪波夫婦和我,還有軍界作家、同學石玉增,湖北籍作家、朋友野莽,此外還有楊獻珍秘書湖北籍蕭島全先生等。蕭老盛情,帶了家里珍藏了幾十年的五糧液酒。那種鼓肚式的酒瓶,如今市面上沒有了。倒入酒杯,滿而不漫,清亮中泛出淡黃,醇香襲人。戒了白酒的洪波,這天破例喝了白酒,為了這酒,為了這情。玉增從不沾白酒的,也喝了數小杯,他說:這個酒該喝。這是個學友、朋友間的小聚會,但氣氛很濃烈,大家很開心,話也說得多。天外天的聚首,杯與杯的對碰,正是心與心的交流,飲的是美酒,品的是真情。
空余,我把洪波的兩本新著細細地拜讀了,印證了我以前的感覺,又引發了一些感想。
洪波的確有領導人的氣度和才干。
當領導,尤其是文學界的領導,最需要胸懷,容得下百花齊放,容得下五湖四海,容得下各種性情中人;最需要理性,不能以感性淹沒理性,忌諱非黑即白、非好即壞的思維模式;最需要藝術,不僅僅是創作文學作品的藝術,更重要的是工作中處理微妙復雜矛盾的藝術。
洪波呢,有胸懷,有理性,有藝術。樂于交朋友,善于交朋友。老友不棄,新友不辭,廣結廣交。八方圓融,左右逢源。大局著眼,微觀入手,務實奉獻。這就使得他既有親和力,又有執行力。講大局,講責任,講原則,講策略,講情誼,朋友式地開展工作,這可能是他成功的秘訣。
從全國文學戰線而言,有那么多資深的老領導、大權威、名作家,還有那么多的新銳,該怎樣為之服務、和諧相處?怎樣團結這支龐大的隊伍,為社會發揮出特殊的效用?還有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那么多的大事、難事,該怎樣妥帖處理?如此等等,千頭萬緒,絕不簡單。縱然主要依靠領導集體的整體力量,但具體分工到班子成員,肩上的擔子絕不輕松。可喜的是,洪波勇敢地稱職地挑起了自己的這份重擔,且走得非常穩實。
歷任中國作協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詩刊》主編、作協創聯部主任、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國作協副主席,一路走來,扶助了多少優秀作家,推舉了多少優秀作品,開展了多少富有成效的活動,付出了多少辛勞、感情和智慧啊。
讀他飽含情愫的文章可知,洪波非常尊敬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老作家,如冰心、臧克家、艾青、馮牧、陳伯吹、嚴文井、鄂華等,與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代表組織看望,關懷,更是常事。
克家先生逝世,洪波撰的挽聯為:
詩名動天下歲歲耕耘春秋長留董狐筆
心境總澹然九九歸一從此再無老恩師
大量的文學評論是為年輕作家寫的,為新著作寫的,有很多是序。這是熱情培養文學新人、勤勞耕耘文學園地的見證。飽滿而沉斂的激情,敏銳而精準的評估,獨到而深切的剖析,清暢而靈動的文字,總能使每位作家乃至作品個性形神畢現。每篇評論充滿責任,切中肯棨,同時蕩漾著愛意春風和藝術魅力。
洪波很有才,才思極其敏捷。許多作品能夠“一稿清”。這,緣于深厚的功底。他博覽群書,古今中外,名著野史,無所不涉。看書甚快,能夠一目十行,而且博聞強記,特別善于吸納消化。像他這種快讀快寫的快風,高效率高質量的本領,其他人鮮有比擬。這是一手絕活,對于他這么繁忙的人,派上了大用場。
用特有的眼光觀察事物,用特有的思考分析問題,業已養成習慣。因此,每每有新發現、新見解。車近北京海淀蘇州橋,被堵,索性靜下心來,觀察、解讀路邊諸多店鋪名稱。結合他豐富的學養和知悉的典故,居然一口氣解讀了十幾個,詮釋文字趣味橫生,詩意盎然。
在“延安散記”寫道:中國可稱之為革命圣地的地方頗多,“但與延安相比,南湖的那艘紅船太窄,井岡山的歲月太短,遵義那處軍閥的公館,不過是長征途中一次會議的場所,這一切都比不上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慧心獨具吧。
據洪波自己稱,唯有寫詩,寫古體詩,他不“一稿清”,往往要反復琢磨一番。如此,不妨挑出若干一讀。
自題詩·軍旅
心系滇南營門柳,情系邊地哨所燈。
靈魂曾經軍衣染,從此常憶五角星。
題橫店影視城
無中生有有生金,橫空出世世界驚。
東陽耕夫具慧眼,一店偏容紫禁城。
抒懷沙坡頭
你有大漠我有歌,慷慨一曲唱沙坡。
草方格內織經緯,此身權作日月梭。
題西雙版納童話林
前人植樹后人蔭,果行育德長精神。
野象谷內添新景,童話落地化為林。
題昆山糊涂樓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匹夫興亡,糊涂有責
糊涂興亡,聰明有責
聰明興亡,文人有責
最后這首詩,顯然來自文人的雅集即興,但也頗見才智風趣。不過,竊以為末尾若再加一句“文人興亡,天下有責”,那就更完美了,那么整首回文詩完全可以循環朗讀,往復回味。不知洪波以為然否?
洪波各種題材各種形式的詩甚多,甚好。我不是詩人,不宜過多妄說,打住。青春長在,童心永熱,是我對洪波的衷心祝愿。
責任編輯張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