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的金融行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以及相應的監管部門如銀監會、證券會、保監會等企業組織或機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行業逐漸衍生出新的細分行業,其中,金融租賃行業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
金融租賃屬于舶來品,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金融租賃在中國走過了27年艱辛歷程,在最近10年里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的金融租賃行業是伴隨著外資引進而成長壯大的,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國外在金融租賃領域的發展模式和經驗,同時,還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創新金融租賃產品,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的社會生產。
伴隨著信息化建設第三次浪潮的到來,各個行業都開始整合資源,進行信息化建設,金融業首當其沖。作為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先行者,金融行業有很多信息化運用的問題,金融租賃這個領域的信息化建設自開始就出現了很多“水土不服”的癥狀。那么,金融租賃行業的信息化到底該如何做?
金融租賃的現狀和背景
由于歷史發展的原因,中國的金融租賃公司主要有三種類型:外商投資的金融租賃公司(商務部審批監管),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銀監會審批監管),內資試點的金融租賃公司(由商務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試點)。
雖然這3種金融租賃公司遵循相同的交易規則、會計準則及納稅方式,但他們的不同點也是很明顯的,例如審批部門不同,企業性質也不同。
由于它們的企業性質不同,決定了各自的業務特點和客戶群體也有所不同。面對多種不同需求的客戶群,金融租賃行業信息化建設需要不斷地滿足客戶的細分、管理能力。
結合銀行系的國銀租賃業務特點來看,業務對象主要以飛機金融租賃、飛機經營租賃業務為主。這種以飛機、輪船等大客戶為主的業務,基本被幾家大型金融租賃公司占有。因此,新的業務勢必會在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中尋找利潤增長點,因此,金融租賃公司未來勢必要在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市場展開激烈競爭,體現長尾效應。
面對競爭激烈的金融租賃市場,行業企業的信息化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這同時也給信息化咨詢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
金融租賃信息化
渠道管理
行業競爭激烈,金融租賃行業的營銷人員對于信息的反應速度是贏得勝利的重要一環。
目前,營銷人員主要通過Web、SMS、Email等方式與客戶交流,未來會受益于3G等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拓展到手機終端,突破業務辦理的時空限制,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和決策效率,如下圖所示。
金融租賃行業的信息化必須要全面覆蓋整個溝通渠道, IT電子產品同管理系統有效結合,才能方便營銷人員隨時隨地進行工作。
客戶管理
在進行營銷渠道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我們還應對金融租賃的客戶群加以細化,實現精細化營銷、個性化營銷,產品也將從簡單的金融租賃過渡到廠商租賃和經營性租賃。因此,我們在客戶管理方面要考慮客戶的性質是屬于金融公司、物流行業、交通運輸行業,還是屬于生產制造行業或是跨國企業,等等。
租賃物管理
金融租賃的行業特點決定了其租賃物管理有別于傳統的固定資產和庫存管理。金融租賃行業的租賃物是整個租賃業務的核心,包括租賃合同、租金、租賃物折舊、承租人信息等。租賃物管理是針對租賃資產進行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租賃資產庫維護、租賃資產評估、租賃資產風險控制、租賃資產處理等。同時,租賃物的售后回租業務的創新,使得租賃物不僅僅是物品保管,也是財務應收的關注點。
租金管理
金融租賃有別于普通租賃,其租金的計算方式可以遵循租賃物的價值和銀行的利率,也可以同承租人達成某種契約。租金的計算方式更靈活多樣,這也是金融租賃的生命力所在。不同于銀行業務貸款,在金融租賃本金方面,根據金融租賃的基本交易規則,出租人應當保證承租人對租賃物的占有和使用,故與承租人占有和使用租賃物有關的其他費用都可以計算在本金里,通常包括租賃物購買價、運輸費、保險費、進口關稅、進口增值稅等。
信息化架構
鑒于如此專業的細化管理,金融租賃的信息系統總體架構應主要從系統功能、軟件結構的支撐層次及與外圍系統的集成關系概率入手,做到架構穩固、模塊靈活、接口標準、集成快速。
信息系統的架構一定要考慮好集成接口層這一關鍵環節,類如業務功能、應用等模塊可以或多或少,在系統搭建后不斷完善符合租賃業務的功能模塊。但金融租賃業務畢竟是業務系統,租賃合同里的租金最終要轉換成財務數據而導入財務系統。這一點決定了金融租賃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可忽視集成接口層的規范化,要使之可以實現同主流財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同時,金融租賃企業已經不再局限于辦公室辦公,而是分布在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如何讓其搭上“云計算”的順風車,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之一。應有效利用云計算的網絡計算、服務均衡技術,使業務迅速推廣。
租賃的業務模型建設
數據模型是數據架構的應用基礎,是指用實體、屬性及其關系對業務運營和管理過程中涉及的所有業務概念和規則進行統一定義、命名和編碼。數據模型是業務人員、信息化人員和開發廠商之間進行溝通的一套語言。數據模型分為概念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和物理數據模型;不同的數據模型側重解決不同層面的問題。這里我們暫且不討論具體的金融租賃業務的數據模型。
但金融租賃的數據模型必然遵從金融租賃的行業特點,即至少達到三方主體,兩份合同(購買合同和租賃合同)的狀態。
我們的金融租賃信息化只有緊緊扣住行業特點,才能在符合行業客戶需求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發展。
金融租賃信息化的緊迫性
從行業發展來看,金融租賃這個細分行業近幾年才得以發展,而且四五年前國家商務部和銀監會才將金融租賃行業定為國家新興的戰略產業。金融租賃業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信息化起步比較晚。如果我們還本著“小米+步槍”的思路發展,肯定行不通。
根據行業融合的需要,金融租賃行業在社會化分工中不是孤立的行業,它需要和銀行、廠商、第三方金融機構以及客戶進行有效的關聯。
銀行的對公業務、對私業務的信息化已經比較完善了,生產廠商的ERP建設也基本實現,這個時候金融租賃公司處于整個產業的中間地段,沒有有效的信息化系統同各個環節對接,肯定是無法開展工作的。
金融租賃信息化的前景
金融租賃已經被定為繼銀行、保險、證劵之后的又一個新興金融行業,其業務創新已經被社會各界所接納。同時,金融租賃業也是國家戰略復興計劃中的重要行業之一,必然會獲得更快的發展。
金融租賃的信息化沒有終點,因為金融租賃的業務特點就是創新金融產品,唯有創新才是金融租賃的發展之路。因此,唯有緊隨引導金融租賃的創新,才是金融租賃信息化建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