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0月一個風清氣朗的上午,來自中、日、韓三國的7個茶道團體的茶人、專家學者匯聚杭州西子湖畔,用各具特色的茶道藝術,演繹展示了他們共同擁有的茶文化精神——清靜雅致,和美圓滿。這是首次舉辦的中國杭州中日韓茶文化交流大會上演的精彩瞬間。
浙江省政協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在大會上說:“茶源于中國,興于亞洲,惠及世界。中國、日本、韓國茶文化興旺發達,包括茶文化交流在內的經濟、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我們在這里共同交流和探討茶文化,不僅有利于發展茶產業、促進茶經濟,有利于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三國人民友好交流與合作,共同建設一個和諧繁榮的亞洲。”
以茶為緣,以和為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成立17年來,一直堅持倡導這一茶文化精神。創始會長王家揚提出“天下茶人是一家”,團結茶人,廣受海內外茶界贊同。繼任會長劉楓提出“茶為國飲”,倡導全民飲茶日,如今蔚然成風。加強同國內外茶界社會團體和國際友人的聯系與交流,為建設和諧世界作出積極貢獻,是當代中國茶人的真摯心愿。
“以前我們一直講,中國茶文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但是近來考古發現,茶的出現可能比這還要早。在浙江河姆渡遺址附近有一個叫田螺山的地方,考古專家在這里發現了茶樹的樹根,它們不是零散的,而是成排種植的,很多專家都推斷這是人工種植的遺跡。如果這個結論是對的,那我們的茶文化最早就可以推到六七千年前,歷史更加悠久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徐鴻道講起茶文化,就興致勃勃,信口道來。“我們中國的茶文化總的來講,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博大精深,其樂無窮’。茶文化,就我個人體會來,可以說就是四個字:和,敬,清,廉。和,就是心平氣和,和睦和諧,也就是科學發展觀里提倡的這個‘和’。敬,是作為一種對客人尊敬的禮節,你一到朋友家里,別的可以沒有,但一定會有茶給你端上來,這是對客人起碼的尊敬。中國有句老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它里面沒有酒,但是有茶。說明老百姓的生活里可以沒有酒,但是一定不能沒有茶。所謂‘清’,就是茶能清肺、清心,茶不僅對身體有好處,還有調節心理的功用。茶讓人產生清和、清遠、清醒的一種境界,從而也帶來第四個功能,那就是‘廉’。說到底,‘清’帶來的就是清心寡欲的效果,也就容易讓人從廉,茶教會人們敬天愛人。”
就在前不久,徐鴻道常務副會長代表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出席了在日本靜岡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綠茶大會和世界茶葉節,并分別作了《中國茶產業與茶文化——兼論世界的茶消費與茶文化》和《關于普及綠茶文化,振興茶產業的若干思考》兩個演講。他在講演和答問中說,中國是茶和茶文化的發祥地,茶和茶文化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茶既有物質價值,又有精神價值,在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文明建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經濟,造福種茶人和用茶人,是中國茶人的共同愿望。
我國飲茶之風自唐朝興起,迅速傳播。到了宋元時期,士人、寺院、皇室以及市井百姓的飲茶各具特色,風靡天下,并隨著中日、中韓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尤其是佛教文化的交流,而傳播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各地。為了追根尋源,2009年日本茶人還在寧波三江口(古明州碼頭遺址)立了一塊“海上茶路啟航地紀事碑”,這就意味著他們承認日本的茶尤其是靜岡一帶的茶,最早是從寧波傳過去的。作為日本最早和最著名的茶產地,靜岡縣自2001年以來已先后舉辦過3屆世界綠茶大會暨世界茶葉節了。今年第4屆有來自日本、中國、韓國、英國、美國、印 度、斯里蘭卡、摩洛哥、肯尼亞、墨西哥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茶界人士500多人蒞臨盛會。日本抹茶的三大流派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先后表演了各自的古典茶道,用的茶爐、茶碗都是古董,茶葉、水甚至木炭,都是特別提供的。古典茶會少則三五人,多則八九人,茶人席地而坐、促膝相談、吐露心聲,追求的是精神享受。在現代文明中保存古典茶會,既是一種堅守,也是一份茶緣。
作為資深的地方外事工作者,徐鴻道常務副會長對浙江和靜岡友好省縣關系的建立和發展親歷親為,如今在新的領導崗位上,他意識到兩省縣的茶產業和茶文化在各自國家都舉足輕重,今后應該在這方面大力加強交流與合作。徐鴻道不無感慨地說:“茶文化在東亞各有自己的系統,在中國稱為‘茶藝’,日本叫‘茶道’,韓國叫‘茶禮’。這次我去日本開會,就受到了很大的刺激。那么多外國人都在講日本茶文化怎么怎么好,而作為茶文化源頭的中國卻無人提及。所以,我想我們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應該擔負起這個弘揚中華茶文化的重任。”
在談到用先進科技手段和經營理念來推動茶產業發展時,徐鴻道說:我們目前的制茶工藝和品牌建設還比較薄弱,在對外交往中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我們茶葉的對外貿易量也比較少,茶葉既是一種商品,也是一種文化,沒有茶葉的出口,哪來茶文化的“走出去”?我們要把茶葉出口與茶文化“走出去”結合起來。周國富會長提出要‘振興中華茶業’,要形成一個大工業的理念來抓茶產業,也就是要走‘工業化、現代化’的道路,要有統一的品牌,統一的標準,統一的加工,還要有統一的銷售渠道。”看得出來,新一屆的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領導在振興茶產業,弘揚茶文化這個大課題上,志存高遠,滿懷信心。
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我們應尊重差異、尋求共識,提供更多既容易被世人理解又充分體現我國文化價值觀和民族特性的核心元素,讓世界各國進一步了解我國人民的真實審美情趣和思想情感,讓我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念深入人心。茶文化是浙江文化大省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以茶為媒、開展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文化軟實力發展的重要載體。相信隨著茶科技的進步、茶產業的發展,必將助推中華茶文化的復興。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