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曙光要讓女兒當美國總統,他替孩子選的是勝算比較大的路,因為創業失敗還可從頭再來,但“爸爸”沒有回頭路,是不許失敗的創業。
早上7:30至下午2:30在學校上課;下午3:00參加選修課或興趣班的學習;之后去做義工;晚上7:00回家完成學校和選修課作業;接著準備演講和考試……當爬上床休息時,已是凌晨2:00——這就是16歲的Ashley——格林豪泰董事長徐曙光的寶貝女兒在美國生活的普通一天。
這樣充實的時間表是否很嚴苛?但Ashley坦言,自己快樂、充實,十分幸福。
身為父親的徐曙光對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安排頗為認同:女兒現在的年齡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機,更重要的是這種磨練并不辛苦,尚在女兒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作為企業家的徐曙光是成功的,他身兼八家企業的CEO,40歲創立連鎖酒店——格林豪泰。回顧23年在中國,23年在美國的人生經歷,徐曙光深諳東西方教育的差異,獨創了一套教子秘方:做父親和做企業一樣要悉心經營,善于管理。后者失敗還可從頭再來,但“當爸爸”沒有回頭路,是不許失敗的創業。
在他眼中,CEO和做父親有異曲同工之處:更關注自己的員工和家人。這種關注被他演繹為“告別散養”的嚴格計劃。徐曙光不贊同“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他不會刻意討孩子喜歡而放松對他們的要求。因為只有“Tough Love”(嚴格的愛),女兒才有可能成為美國總統。
13歲,要讓女兒當美國總統
從小養個“7+2”高效人士
“沒有目標和愿景的企業永遠不可能基業長青。”——本著創業的精神,徐曙光在大女兒Ashley13歲時就幫她制定了宏偉的人生目標:將來從政,成為美國女議員,甚至女總統。
如此驚人的愿景和如此年幼的女孩子?讓聽者不禁對這一目標的可行性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原來這個目標的由來還要從一位老人說起,他就是Ashley的外祖爺爺——李鴻章,當年這位老人帶著四億中國人的恥辱,帶傷只身來到日本進行談判,嘔心瀝血,委曲求全,據理力爭,還要忍受國人的唾棄……而現時美國的一些政治家卻為了拉選票不惜大肆揮霍老百姓繳納的稅金,讓人深惡痛絕。為此,徐曙光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你要向你的外祖爺爺學習。”
起初,Ashley對這個目標很猶豫,到底從政意味著什么?父親則從女兒身上看到慈善家潛質,因勢利導。父女二人一起去超市購物,看到門外行乞的流浪漢,Ashley就向父親要了5美金跑去送給乞丐,從超市出來發現那個人已經不見了,Ashley很開心:“他一定餓了拿錢買漢堡吃去了。”看到女兒如此善良和熱心助人,父親不失時機地引導女兒:“真正的政治家為社會和國家做貢獻,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達到什么樣的高度不努力永遠不知道,徐曙光以創業的用心和認真幫助女兒在從政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實踐著。他安排女兒每個學期都到政府辦公室和投行實習三個月,他說:“將來由她自己做主,政治家之路對創業也是非常有益的,即使不從政,這些鍛煉對于她以后成為優秀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
為了從小培養子女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習慣,徐曙光很早就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介紹給了他們,并且發揚光大,在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的基礎之上還增加了CTD(把生活中每個人、事、物都關聯起來主動思考)和PFA(隨時隨地做計劃),變成了九個習慣。他要求姐弟二人學習時,第一遍瀏覽,并能背誦其中一些內容;第二遍,姐弟二人要分享心得,互相交流這些習慣在實際中的運用。現在,姐弟二人身上已具備了其中的很多好習慣。
“在學生時代,競選班干部,組織團體活動,對孩子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機會。”徐曙光非常支持子女參加學校的團隊實踐,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把子女當作一個團隊來管理和培養,Ashley擔任弟弟的主管,起到榜樣的作用,弟弟需服從姐姐的管理;但如果姐姐不能及時履行職責就會受到上一級領導——父親的警告,一旦警告兩次,姐姐的職位就會被撤換,改由弟弟當主管。
潛移默化之下,Ashley的領導能力已嶄露尖尖角。最近她在學校里組織了一個慈善活動,專為日本地震募捐。她身兼總策劃和總協調,在同學里選了五位組員一起工作:聯絡政府部門、購買布匹、倡導更多的朋友參與……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點。在這個小小的組織里,Ashley已經學會應用時間管理、沖突管理等種種方法。
“女兒有時和我探討的管理問題都令我驚訝,很多觀點公司里的副總都未必能想到。”徐曙光一臉驕傲和欣慰。
通宵,陪女兒做作業
身教不如境教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徐曙光相信最傳統的教育往往是最有效的。他甚至為子女淡化過于優越的條件,營造毫無干擾的學習環境。如:除了看新聞不許看電視,少聽音樂,不許玩網絡游戲等等。雖然在家的時間不多,但他的狀態始終處于努力學習和認真工作中,孩子們也被這種投入工作和聚精會神學習的態度感染,不浪費消磨時間。你不可能指望父母一面躺在沙發一面看電視卻對孩子說:“你該去做功課了。”
在公司里,徐曙光也竭力為員工營造專一的工作環境。每當格林豪泰有新員工加入,徐曙光都會教導:“一個人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過程中,如果到處是酒吧、餐廳、游戲機等,那這個人永遠攀不到峰頂……”企業為員工創造了一個公平公正、專心做事且充滿上升空間的大環境,同時也要求員工自身在“登頂”過程中刻意排除一切干擾。
在格林豪泰,70%的員工是80后,徐曙光發現年輕人身上存在的一些缺乏責任心、團隊意識薄弱、抗壓能力差等問題,為了盡量避免和修正這些問題,他制定了一套用人辦法,包括線上IQ/EQ/道德觀測試、協作測試、專業筆試等。
為了培養員工的責任心,徐曙光還要求格林豪泰的主管均對基層員工手把手培訓,分配工作時落實到點和時間,主管要不斷督促和提醒,強調今日事今日畢。
對于子女,徐曙光要求孩子“承諾了就應該做到”。Ashley也因此嘗到了“不遵守承諾”的滋味。
Ashley上初一時,有一天放學到家已經很晚了,剛開始做作業時她覺得一小時就能完成,但父親發現五六小時也未必能完成所有作業,于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爸爸停下手頭所有工作,推遲會議,在辦公室里遠程陪伴孩子完成作業。
這一陪就是一個通宵,女兒直到第二天凌晨六點才將所有作業做完。“哪怕不睡覺也要完成你的任務,說到做到,遵守自己今日事今日畢的承諾。”徐曙光讓女兒明白了自己的苦心,無論有什么理由不能按時完成該做的事,都是不負責任,即使含著眼淚也要把事情做完。事后,Ashley還向父親寫了一封“道歉信”,感謝爸爸對自己的付出。
4年,每天給爸爸寫一封信
“忙爸爸”都是假話
徐曙光擔任著中美兩地多家公司的董事長,每年多半時間都忙碌在外,是真正意義上的身兼八職,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家,而具體算來,與家人共度的時間全年加在一起也就300多個小時。
在他看來,掙錢的機會永遠比維系感情多,溝通的方式也有很多,只要運用合理,平衡育兒和工作并不困難。
“說爸爸忙都是假話。”徐曙光對時間的利用恰應了那句老話,“海綿里的水,要擠總是有的”。在國內時,徐曙光堅持每天中午和在美國的孩子進行電話溝通,每次半小時或一小時。再忙他也一定能擠出時間與子女溝通;有空時他還會把看到聽到,覺得有意義的新聞和事件發給孩子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每天給父親寫一封郵件,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四年,郵件內容包括:一天的經歷總結、當天所讀歷史故事的總結、當天記住的一個新單詞、當天的一條重要新聞、一道數理化方面的題目……
此外,徐曙光還運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國際流行的家庭會議經常會出現在他的家里,成為溝通的另一種有效途徑,無論身在哪里,即使通過視頻也可以召開家庭會議,出現問題,大家共同討論,及時改進。
麥當勞式的溝通方法同樣被用到子女教育中,這一方法即精確溝通,量化溝通,可避免溝通之間的模糊和錯誤。溝通時讓子女先表達自己的看法,為什么做這件事?有什么好處?之后父親發表意見,贊成或反對,并講出道理。
Ashley在美國念到高中時開始上選修課,合唱和演講兩門課時間上有沖突,女兒一門心思要選合唱。徐曙光卻用“決策樹”的管理與決策方法為她進行了語重心長的分析。“第一,從演講的角度看,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畢業后再難找一個地方教給你演講,給你一個舞臺讓你有聽眾。但是永遠可以請一位專業歌唱老師教你如何唱歌,爸爸得一分;第二,會唱歌和會演講對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和價值,孰高孰低也很明顯,爸爸得一分;第三,演講和合唱哪個能學好還不知道”。女兒只得了這一分,如此算下來,Ashley無法逃避,只好放棄容易又有趣的合唱,流著眼淚加入了演講班。但半年之后,女兒在給父親的信中提到,現在演講課是她最喜歡的一門功課,她覺得爸爸特別棒,幫她做了這么好的一個決定。
在徐曙光企業管理式的系統教育下,女兒和兒子成長著,也優秀著,Ashley已把報考的大學鎖定在了哈佛、耶魯和斯坦福。小兒子的夢想是: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