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是著名的計算機鬼才,這位傳奇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完全能夠拍成一部電影,而這次,這位被《時代周刊》評為最佳管理者的男人為他以及他最熱愛的蘋果布局譜寫了新劇本。
序章 Ping之圓舞曲
2010年9月2日蘋果在iTunes10里面加入稱作Ping的社交功能。Ping是一個完全關于音樂的社交網絡,它內置于iTunes服務,并面向iTunes的所有用戶開放。Ping用戶可以追蹤歌手和好友,查看好友正在收聽的歌曲等。同年的9月25日蘋果發布了10.0.1版iTunes軟件,對集成的社交網絡Ping做出了重要升級。新版iTunes軟件使用戶可以在自己的iTunes媒體庫中使用Ping。此前,用戶只能在iTunes商店中使用Ping,這意味著即使用戶已經購買了某一首音樂,也仍然需要去iTunes商店中找到這一首音樂,隨后才能分享。通過新版iTunes,用戶可以在擁有的每一首高亮的音樂旁看到Ping按鈕,或是在Ping中查看藝人檔案。通過這一菜單,用戶還可以在iTunes中查找藝人、歌曲、專輯或風格。
迄今為止已經有1.6億人訪問了iTunes Ping ,蘋果搭上流行音樂的便車,雙方的圓舞曲跳得旁若無人、有滋有味,但更多的業界人士卻認為蘋果推出的Ping是沖著Facebook以及Twitter去的,喬布斯想要在SNS領域和扎克博格較量一番。但隨著臨近新年,蘋果09年就已經申請的兩項專利曝光,卻似乎打破了其他人的猜測。很顯然,喬布斯再次向人們展示了他卓絕的眼光,蘋果從沒打算和Facebook拼得頭破血流,SNS網絡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領域—以刺激消費為目的的SNS應用模式。就像蒂姆·帕特森發明了DOS,而將這個操作系統發揚廣大的卻是比爾·蓋茨這個“二道販子”,喬布斯想要做SNS網絡的比爾·蓋茨。從這點上來看,Ping的推出既是喬布斯對自己想法的驗證也是對于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布局。
第二章 社交網絡狂想曲
美國科技博客AppleInsider報道,美國專利與商標局在2010年12月的最后一周公布了蘋果申請的兩項專利,其中一項名為“購物環境下的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 in Shopping Environments),專利內容為使用iPhone等電子設備在購物時分享產品評論、觀點和建議。這項專利由蘋果于2009年1月26日申請。根據該專利描述,商店內將安置專用設備,允許消費者使用iPhone等設備獲得產品列表和信息并通過蘋果的社交網絡進行分享。例如,用戶可以找到感興趣的物品,然后將其信息直接分享到好友的移動設備上。好友可以對產品進行查看,作出自己的評價并發回給用戶。
第二項專利蘋果意在輔助消費者網上的購物,名為:“電子商店物品的社區評論系統、方式、可讀媒介”(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Community Review of Items in an Electronic Store)。它與第一項專利所說的剛好相反,專注的是網絡購物。這份專利將為消費者提供網絡商店上大量產品由其他客戶做出的評級,可以讓消費者參考別人的觀點。該專利需要篩選出關于該產品價格和性能上正確、準確的評價和評論,面對許多其實是由廠家自己提供的缺乏真實性依據的評論。該專利力求幫助消費者能夠客觀真實地了解到其他人對于該商品的評價。蘋果希望通過最有效的評價和反饋來為用戶提供某一產品實際情況的預測,并與其他潛在客戶進行分享。
如果以上兩項專利成為事實,那么他們將是蘋果繼Ping之后對于以刺激消費為目的的社交網絡的又一輪強勢出擊。蘋果對于社交網絡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現在的社交網絡主要通過兩種手段刺激消費,一是在SNS網站上直接鑲嵌廣告,與一般的網絡廣告沒有本質的區別;二是企業在SNS網站設置企業自有公共主頁,和用戶成為朋友,從而達到營銷的目的。戴爾大中華區消費及中小企業業務部市場部總監陸軒表示,“在Web3.0時代,消費者更多的網絡行為是溝通、分享。”很顯然,相比于以上兩種傳統的社交網絡營銷模式,蘋果的社交網絡更加契合Web3.0的特點,也更加純粹。就像業內人士所形容的,“蘋果的社交網絡不是在交友之余刺激消費,而是消費之余促進交友。”喬布斯也許早就在腦海中為社交網絡勾勒出了比Facebook、Twitter模式更加美好的未來,可能在這位“計算機狂人”的心中,以刺激消費為目的的社交網絡才是最有商業價值的社交網絡。
終章 蘋果的鎮魂歌
當然,蘋果的野心還不止如此。現如今電子商務的概念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但蘋果卻第一個把電子商務營銷從線上又做回了線下。當人們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在網絡店鋪的時候,對于實體店的網絡營銷似乎被所有人忽略了。在手機3G網絡技術沒有成熟,用戶不普及的情況下,實體店的網絡營銷確實無從談起,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日趨完善,喬布斯發現了這一片完全沒有被開發過的新大陸。當消費者在實體店使用蘋果的移動設備,通過蘋果的社交網絡詢問遠方的朋友是否應該購買這件商品時,無論最終當前的交易是否成交,營銷的目的卻已經達到了。就目前階段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電子商務,也不是所有的商家做電子商務都比實體店要好,就以兩年前進軍電子商務的國美、蘇寧為例,其網上商城的銷售貢獻占其總收入低于5%。如果能將眾多的實體店拉入蘋果的陣營,對于喬布斯今后的布局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事情的發展依照喬布斯所寫好的劇本那樣發展,蘋果得到的還將更多。在2010年曝光出的蘋果申請的專利中有一段描述,“商店內將安置專用設備允許消費者使用iPhone等設備獲得產品列表和信息”,很顯然,這里所提及的專用設備絕不會是微軟制造。在遙遠的未來,如果時代進步到了所有的實體店不再進行銷售服務只做體驗店,所有的買賣行為都在互聯網上進行,這種允許消費者使用移動設備獲得店鋪內產品列表和信息設備的市場將更加寬廣。
喬布斯想要讓他的劇本得以實現,仍然需要解決許多問題。首先,以喬布斯的獨斷專行,蘋果完全開放的可能性很小,即今后很有可能蘋果的社交網絡將只能應用于iPhone或iPad等蘋果自己的終端,也就是說,蘋果的這種社交網絡與終端將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蘋果必須保證在今后的終端市場能夠一直占據統治地位,同時不斷地擴大終端市場的份額以推廣自己的社交網絡。其次,仍然是關于開放的問題,蘋果需要更加積極的融入到其他領域更廣的社交網絡中,如Facebook,Twitter等以擴大影響力,才能讓這種以刺激消費為目的的社交網絡獲得預期中的成功。
喬布斯以iMac和iPhone的成功挽救蘋果于危難之間,此次喬布斯長遠的布局能否給予命途多舛的蘋果以嶄新的樂章,這終章的鎮魂歌能否唱響,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