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電子商務的第一個十年,正是網絡支付技術日新月異的十年。
截至2010年末,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已經突破1萬億元,伴隨著中國金融支付體系的不斷改革與創新,網絡支付的普及和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騰飛年代。從概念上看,網絡支付是電子支付的一種形式。廣義地講,網上支付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利用銀行所支持的某種數字金融工具,發生在購買者和銷售者之間的金融交換,而實現從買者到金融機構、商家之間的在線貨幣支付、現金流轉、資金清算、查詢統計等過程,由此為電子商務服務和其它服務提供金融支持。網絡支付市場的連續火爆,帶動了一大批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誕生,也促進了網銀業務和第三方支付業務的進一步融合。回望電子商務的第一個十年,正是網絡支付技術日新月異的十年。
安全協議和標準
上個世紀90年代,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等已經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成為未來支付的一種重要渠道,信用卡要保證其支付市場地位,就必須要考慮網絡支付技術革新。最初的交易完全是采用SSL協議,它只是保證了信息傳遞的安全性,缺乏商戶、持卡人的認證,其市場運用有限。
1996年2月1日,Master Card、Visa、American Express與技術廠商共同制定了安全電子交易規范(SET)。SET對持卡人、商戶、銀行都有數字證書的認證。但是它的機制過于復雜,成本過高,成為阻礙其普及的瓶頸問題,后來逐漸被淘汰。由于缺乏共同的標準,各家銀行和機構于是采用各自不同的網上支付方法。虛擬卡號成為銀行使用較多的方法,美國運通則采用IC卡技術(運通蘭卡)。而絕大部分銀行和機構依然采用SSL技術。同時中間機構也力圖進入這塊市場,發展最為迅速的就是Paypal、CertaPay等。
在2001年,SET誕生的5年之后,主要的信用卡機構開始推出自己的認證標準。與以往不同的是,主要的信用卡機構沒有共同制定標準,而是各自制定了不同的標準。VISA是3-D標準,其商標是Veried by Visa(VbV);而萬事達是推出SPA的標準,其后定義為SecureCodeTM。
盡管3-D Secure 和SPA的技術不同,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感覺類似,就是需要用戶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來進行驗證身份。在這種新標準下,如果黑客得到用戶的信用卡信息,也是不能用來進行交易的,除非他還要得到該卡對應的用戶名和密碼。
目前,國內外使用的保障電子商務支付系統安全的協議包括:安全套接層協議SSL、安全電子交易協議SET等協議標準。SSL和SET都采用公開密鑰加密法、私有密鑰加密法、數字摘要等加密技術與數字證書等認證手段。在支持技術上,可以說兩者是一致的。對信息傳輸的機密性來說,兩者的功能是相同的,且都能保證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保密性及保證完整性。
SET提供了消費者、商家和銀行之間的雙重身份認證,確保了交易數據的安全性、完整可靠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認性,成為目前公認的信用卡或借記卡的網上交易的國際安全標準。但在實際應用中,SET協議仍存在一些漏洞。如:不可信的用戶可能通過其它商家的幫助欺騙可信的商家在未支付的情況下得到商品;密鑰存在被泄露的危險;存在冒充持卡人進行交易的隱患;協議過于復雜,要求安裝的軟件包過多,處理速度慢,價格昂貴;由于該協議的每一個階段都要進行多次數據加密解密、簽名、證書驗證等安全操作,因此協議的交易時間過長,不能滿足實時交易要求。由于SSL協議的成本低、速度快、使用簡單,對現有網絡系統不需進行大的修改,因而目前取得了廣泛的應用。但隨著電子商務規模的擴大,網絡欺詐的風險性也在提高,在未來的電子商務中SET協議將會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第三方支付
與此同時,網上交易仍然在不斷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應的保障機制,信用卡網上欺詐數量也在上升,欺詐交易的比例是普通交易的12倍。在國內各大銀行不作為的情況下,第三方支付應運而生。從類金融到互聯網,從線上到手機再到線下,第三方支付平臺是近年來發展最為迅猛的互聯網應用。網絡支付主要存在三大風險,即技術風險、聲譽風險和法律風險。而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規避的風險,首先就是技術風險。
業內通常認為,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發展歷程大概分三個階段,即支付網關模式、信用中介模式、便捷支付工具模式。
支付網關模式是最基本的第三方在線支付模式。國內的第三方支付始于2001年,最早就采用了網關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入門門檻低,價值有限,簡單地做個網關軟件,并不深入做行業。第三方網關的缺陷非常明顯:商戶比較敏感的扣率和結算因素對于第三方來說是無法改變的,而對于銀聯網關來說,外卡受理、接入費用都是可以降低的。互聯網商戶最大的特點就是贏家通吃,也就是說同類商品一般只有1到2家商戶,小商戶較少,諸如卓越、當當、貝塔斯曼等等成為當時第三方網關和銀聯網關爭奪的焦點。
2004年,支付寶首創信用中介模式,支付寶也快速成為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絕對領先者。信用中介模式的價值在于促成交易,中國互聯網交易信用體系一直不健全,而信用中介的模式能夠通過第三方介入的模式有效解決在線交易中的信任問題,真正實現促成交易。信用中介模式成為第三方在線支付方式的主流,培養了廣泛的使用人群。
“2006電子支付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政府部門、電信運營商、銀行、銀監會、VISA、支付服務商、電子商務企業等各方高層領導齊聚京城,以圖電子支付解決之道。業內專家稱,電子支付已成為制約我國互聯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瓶頸。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200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7400億元,較2004年增長了54.2%,而近3年來,電子支付市場每年也都以高于30%的速度在增長。雖然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均發展迅速,但與我國互聯網、電子商務對電子支付的需求相比,與國外電子支付市場相比,當時國內的電子支付市場只能算是剛剛起步。
便捷支付工具模式的重點在于工具,即支付賬戶或者電子錢包成為了用戶經常使用的具有工具屬性的應用之一。便捷支付工具模式有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基于互聯網的支付工具;二是基于手機客戶端的移動支付業務。目前支付寶手機客戶端的累計下載量已接近千萬,手機支付每天的交易筆數已經超過10萬筆。在網絡支付領域,每個階段都會出現一類新的模式推動市場發展,原有的模式并未退出而是繼續存留在市場中。
支付賬號和密碼等隱私支付信息在網絡傳輸過程中被竊取或盜用、支付金額被更改、無法有效驗證收款方的身份、對支付行為和支付的信息內容進行修改和否認、網絡支付系統突然非人為性中斷癱瘓和故意被攻擊或使網絡支付被故意延遲依然是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問題。盡管現階段信用中介模式以及支付網關模式仍是市場份額最大的模式,業內推測,未來便捷支付工具模式將是第三方支付市場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付寶也已經向這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