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現代企業管理,似乎是兩個范疇的學問。其實,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們靜下心來重讀古籍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真的可以向古哲圣賢們學習管理的智慧,觸類旁通地領悟管理之道。曾國藩名旬“百戰歸來再讀書”,企業管理者當以此為座右銘。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道德經·第八章》
[釋義]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恪守信用,為政善于有條有理,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于發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正因為他像水那樣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才沒有過失,沒有怨咎。
[管理開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樣,潤物細無聲,不爭名利,善于從戰略和基層細節入手,其管理者長于抉擇、心胸廣闊、善于給予、正直誠信、用人所長、靈活多變、準確把握時機,看似無為實則有大作為,正是堅持奉獻社會的品質才會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釋義]孔子說:以政令來管理,以刑法來約束,百姓雖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為恥;以道德來引導,以禮法來約束,百姓不僅有廉恥之心,而且自覺遵守規則。
[管理開示]靠制度與流程去管理,以賞罰來約束,員工雖不敢觸犯,但不會以觸犯為恥;靠企業核心價值觀去引導,以職業精神來約束,結合實踐整章建制,員工不僅遵規守紀,而且會以此為榮。
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子終日乾坤,夕惕若厲,無咎;或躍在淵,無咎;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亢龍有悔;見群龍無首,吉。
——《易經·乾卦》
[釋義]潛藏的龍,須蓄勢待發做好充分的準備,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于會見王公大人,有才德的君子始終是白天勤奮努力,夜晚戒懼反省,雖然處境艱難,但終究沒有災禍;龍也許跳進深潭,沒有災禍;龍飛騰在空中,有利于會見王公大人,而升騰到極點的龍會有災禍之困:群龍出現在天空,看不出首領,最為吉利。
[管理開示]做企業與做人一樣,暫處低谷時,可獨善其身,積蓄力量;有機會展示時,學會借助他人力最或更高平臺,才能實現更大價值。此時,更需要小心警惕,謹慎從事;如此才會抓住更大的機會,創造更輝煌的業績。但發展到極點,過度亢奮就會招致失敗。當因劇烈變革使社會資源重新整合時,機會又會出現。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成:意成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平天下。
——《大雪·章首》
[釋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管理開示]真理來源于實踐,只有勇于實踐才會升華出理性認識,這樣才會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才會端正思想和認識,才會完善和超越自己,才會由小到大地管理好企業或組織。從本質上講,管理就是實踐;從方法上講,管理是一門通過管理自己而影響他人的藝術。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承久遠、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化的統稱。從古至今,每一位有成就者所秉持的經商、做人、處事的根本原則,無一不是取源于國學智慧——儒家的進取、道家的無為、佛家的超脫、禪宗的感悟、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權謀、兵家的智慧……一個企業經營者如果缺乏文化底蘊,能成為億萬身價的富豪,但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企業家!
用國學要義之精神,為中國企業家塑造造領袖風范,為中國企業孕育騰飛氣象,成就完美企業,完美人生。
編輯 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