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難是我們古圣先賢的遺訓,生活中言行不符的人多于言行相符的人,但在三民主義中卻有知難行易之說。究竟是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呢?
道德在知易行難
古人說:知易行難,是道德方面的知行說。在道德的知行而言,確是知易行難。
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敝浦獝簩僦?,為善為惡屬行。固然他亦說知行合一,他亦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但從始到成,中間很有許多工夫,這許多工夫,即是“致良知”的“致”字所表示者。人人都有良知,而卻不是人人都能致良知,這便表示知易行難了。
善惡能感覺到的,感覺到善則知其為善,惡則知其為惡,這一點,圣賢與惡人,并沒有很大區別。不過知其為善則行,知其為惡而去,卻是極不容易做到。此能做得到,便已進入圣域賢關了,就這一方面說,確是知易行難。就知易說,“愚夫愚婦,可以與知”。就行難說,“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技術在知難行易
在推動科學技術方面,確是知難行易。
一個匠人,可以蓋一所房子,他從經驗學來蓋房子的方法,用這方法,他能蓋房子。但如有人問他,為什么房子如此蓋,他卻不能答了,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所以能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雖行而未知。一個學過建筑學的工程師則與匠人不同,他不但會蓋房子,而且知道蓋房子的方法所根據的原理。
建筑工程師不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人的知識都先是經驗的,而后是科學的。人憑經驗的知識,即可以有行,但必有科學的知識,才算是有真知。
有如建筑,不必有建筑學,人即可以憑經驗蓋房子。但有了建筑學,人對于蓋房子的方法,才有真正的了解。就這一方面說,確是知難行易:就行易說,“愚夫愚婦可以能”:就知難說,“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在道德方面,我們要以行驗知,行勝于言,雖難亦要做方顯人性善:在技術方面,要以科學真知證已有經驗,求真知難,但更要邊行邊知,更顯人之科技之精準。
編輯 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