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
一年春天,王羲之去杭州探訪好友,走到蘇州地面,就病倒在館舍里,整整病了一個月,身上所帶的盤費也已用光,要到杭州看朋友也不能了。這怎么辦?他想了想,忽然記起在他住的旅館對面有一個當(dāng)鋪,他記得那個當(dāng)字已經(jīng)破舊不堪了,我何不寫個“當(dāng)”字去當(dāng)了。于是就叫書童鋪紙磨墨。寫好一個當(dāng)字,叫書童拿去,價格是三十—兩銀子,少一兩也不當(dāng)。
書童來到當(dāng)鋪,展開王羲之的字,老板一看,果然是個好字,就問當(dāng)多少錢,書童說三十兩銀子,少一兩也不行。老板端詳著說:好字是好字,只是帶著病容,不值不值。書童回來把老板的話說給王羲之,王羲之說:嘿,我看得起你,你倒牛起來了,好!我就再寫一個。王羲之又寫了一個字,讓書童拿去,老板一看,說道:這個當(dāng)字比那個有力多了,只是帶著孤氣和怒氣。就這吧,我要了。交給書童三十兩銀子。王羲之有了錢,又可以上路了。
來到杭州,見了朋友,朋友擺了一桌酒席招待王羲之,在座的有一位朋友的親戚,開著一個當(dāng)鋪,想求王羲之寫個當(dāng)字做招牌,王羲之說:我已經(jīng)寫好了一個“當(dāng)”字,你去取回來就是了。王羲之把當(dāng)票掏出來,交給那人,那人帶著銀兩就趕往蘇州而去。
到了蘇州,見了當(dāng)鋪老板,就要贖當(dāng)。老板聽他不是本地人,想坑他一下多撈點錢,算盤子一拔拉,連本帶利開口要他四十兩,那人掏出四十兩給了老板。老板有點納悶,明顯坑他,他卻喜滋滋地掏出四十兩銀子贖當(dāng)。就問他:請問,這個字有什么珍貴的?那人說:這是王羲之的真跡,再會!老板一聽是王羲之的字便急了,喊道:你回來,我拿五十兩銀子要了你的字,要不一百兩!那人聽都沒有聽,回到杭州見了王羲之,交出了那個“當(dāng)”字。王羲之接過來看都沒看,嚓嚓幾下把那個字撕個粉碎。那人可惜得不得了。王羲之笑笑說: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一個和字,和氣生財么,這個字是我病好后心情不好的時候、發(fā)脾氣的時候?qū)懙?,帶著幾分怒氣,我再給你寫一個,包準(zhǔn)你掛出去能發(fā)財。于是,王羲之運氣著力,揮筆寫下一個很大的當(dāng)字。在場的朋友們無不稱奇,人人都夸這個“當(dāng)”字極好,這個“當(dāng)”字經(jīng)工匠刻制,掛在杭州城的通衢大道處,非常顯眼,生意也非常熱鬧。從此以后,杭州城的當(dāng)鋪成了全國最出名的當(dāng)鋪。摘自:中國縣域經(jīng)濟報。
編輯 趙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