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在元代有“曲狀元”之稱,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將他列于“元人之首”。他的散曲具有鮮明個性,藝術成就極高,膾炙人口的《天凈沙·秋思》尤為人所稱道。
詩是從意象開始的,意象是詩的細胞。秋天既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從五行學的觀點來看,五行之金對應四季之秋天,對應四方中的西方,故秋天又是萬物凋零的季節。古代文人有感于“四時以嘆逝”,故有“悲落葉于勁秋”的傳統。《天凈沙·秋思》盡管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由于通過意象的組接、復合、變化,創造性地凝集了一個秋的具體情境,完美地表現了秋的情思。
首句由三個意象組接成為一個意象群??萏偌m纏在老樹上,老樹上有著昏鴉的窩,“昏鴉”是這組意象的重點,整個意象群表現了一幅灰暗、蕭瑟、枯敗的情景。
次句也是三個意象組接而成的意象群,重點意象是“人家”,橋小巧玲瓏,橋下有著潺潺流水,充滿著活力。特別是炊煙裊裊,一家人團聚在桌旁,其樂也融融,表現了一個和諧、溫馨、圓滿、充滿生活情趣的具體情境。
第三句仍然是三個意象組接成的意象群,“古道”不僅點出了它的荒涼、失修,更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多少年多少代有多少游子在這里走過。西風是秋天的風,點明了季節,“瘦馬”則是這個意象群中的重點,馬之所以瘦,一是長途跋涉勞累所致,更為重要的是“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點明游子已經處于日暮途窮的困境。
“夕陽西下”作為背景,既點出了具體時間,又將前面的三組似乎毫無關聯的三個意象群從空間上統一成為一幅完整的圖畫。它告訴我們,天要黑了,游子今晚能不能有個住處:秋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游子能否熬過這個嚴寒的冬天,凡此種種暗示出了游子悲劇性的命運。
末句正式點出了《秋思》中的核心意象“斷腸人”,所謂斷腸,意為悲痛已極,曹操《蒿里行》有“生民不遺一,念之斷人腸”之句,蔡琰《胡笳十八拍》有“空斷腸兮思”之句,皆為此意。游子為什么是個斷腸人,這就給讀者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懸念,形成了接受美學上的召喚結構,讓無數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填補空白?!疤煅摹眲t從空間上揭示故鄉的遙遠,中國人有著深厚的故鄉情結(com plex),斷腸人為什么要遠離自己的家鄉,為什么要遠離自己的親人,孤獨無助地落魄天涯。對照前面三個意象群,昏鴉尚且有著自己的宿處,“人家”更是安居樂業的符號?!盎桫f”是襯托,“人家”是對比:“瘦馬”則是作為斷腸人悲劇命運的象征?!肮诺牢黠L瘦馬”三個細節對斷腸人這一核心意象加以補充,表現出了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魅力。
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說,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乃“百代秋思之祖”: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評語則是“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無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他們都將這一曲作推向了元曲以至整個“秋思”的頂峰,確為不刊之論。
編輯 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