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職教師,過去身體基礎還是相當不錯的。如今52歲正處于更年期的多事之秋,與眾多姐妹一樣,身體也出現了諸多不適癥狀。時不時就潮熱汗出,上下樓梯膝蓋酸軟,經常覺著腰背酸痛。
為此,我格外注意運動健身,進而使身體逐漸進入到了良性循環狀態。幾年來,我基本堅持每天一小時左右的體育鍛煉時間,無論多忙都不間斷。在學校的運動場上保持有規律地做些活動。先是快走4圈~5圈,其間包括甩開臂膀有利于肩背的大步快走,扭著腰背有利于緩解腰背疼痛的小步快走,手臂“十點十分”斜上舉有利于頸椎病的大步快走,踮起腳尖有利于腿部骨骼、肌肉的大步快走;再慢跑1圈~2圈,加大運動量,提高心跳的速度;然后倒退加拍手走,用力擊掌,從拍100下逐漸增至1000下,或者打打羽毛球、跳一跳繩;最后在單杠上吊一吊,抻一抻,伸展全身的筋骨。一套活動下來到渾身冒汗為止,恰到好處。
如此堅持下來,我嘗到了其中的甜頭,腰膝酸軟的毛病不見了,潮熱汗出的癥狀減輕了,頸肩酸痛僵硬緩解了,最明顯的是從小右手的生命線上就有一個小的分又,由于長時間做猛烈拍手運動,漸漸地在分叉處拍出了一個小疙瘩,拍著拍著,小疙瘩不見了,分叉的手紋也逐漸變輕變淡了。而且,每次拍完手心表面都出現一層白色的皮,手心的皮膚由拍手之前細膩到特別粗糙到現在的又比較細膩,有一個變化的過程。聽懂得手紋診病的人士講,“這是拍掉了以后生命某階段的一個未知的病患,拍掉了一個定時炸彈;出現白色的皮實際是全身各個系統在排毒,手心由細糙細是全身系統化調理的過程”。這話是否屬實我不敢確認,果真如此還真得感謝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做講座的足療專家楊奕老師,我是聽了楊奕老師講的每天拍手1000下是強身健體的一種好方法之后,才認認真真做起來的。
這樣的健身鍛煉之所以能持續不斷有效地堅持下來,我體會以下三點值得注意:一是思想上對健身運動要高度重視,任何飲食營養等都代替不了肢體運動,舉手投足均受益,尤其是科學的運動。二是要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或線路,選擇相對固定又比較豐富的鍛煉內容天天去做。較為豐富的鍛煉內容能吸引自己的興趣,避免枯燥,也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活動,長此以往,就像到時間就要完成一項任務一樣,形成鍛煉習慣,也避免了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擠掉健身活動的時間。這幾年,真可謂是生活道路坎坷,父母身體不好,照顧起來很麻煩,自己的心理壓力很大。婆母年事已高,處處需要人照顧。我想,我必須鍛煉好自己的身體,才有精力照顧好父母。說真的,身處逆境時,如果沒有強烈的鍛煉意識和良好的鍛煉習慣,是很難堅持的。三是約上幾個運動伙伴,互相鞭策、促進,在運動的同時說說笑笑,交流生活經驗,匯集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大家一塊溝通分享,愉悅身心,既鍛煉了身體又使心情開朗,精神放松,這是每天的一個盼頭。
健身活動我不光自己克服困難認真堅持,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切身體會帶動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運動場上我們的健身隊伍在不斷壯大。不少一段時間未曾謀面的朋友見了我都說我好像變了一個人,面色紅潤,容光煥發,精神矍鑠,身強體健,不像更年期的婦女。我自己也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緊張工作一天下來不覺得多么勞累,休息日從早到晚忙一天家務不覺得多么乏力,生活中還總想學一些新的東西,工作、學習、家務勞動可以說樣樣干得出色,身體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這更多的得益于堅持不懈的健身運動。我一定會樂此不疲、持之以恒的!
責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