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于豬肉。在我的家鄉泰州,幾乎每個村莊都有人家做牛肉生意,販賣、宰殺、加工一條龍,名頭最響的是孫堡牛肉。
這孫堡牛肉,取材講究,只用耕作過的水牛,用秘傳的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其肉呈玫瑰色,切開,肉片竟生五彩,奇香撲鼻。
孫堡是唐港河畔的大村莊,從記事起,我就知道孫堡的人會享受生活。他們早吃茶晚喝酒,夏天吃醬鵝,冬天品牛肉,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自得其樂。孫堡殺牛的有好幾家,家家生意興隆,四鄉八鎮的小販都愛到孫堡批發牛肉。漸漸牛肉的名聲響了,大家便以莊名冠之,家家都是孫堡牛肉。在外地人嘴里,孫堡牛肉都是一個味道。可當地人吃得多了,卻能說出各家牛肉的細微差別。孫堡牛肉這些年來名聲在外。遠至揚州乃至南京的大市場上都能買到。
孫堡人是好客的,他們仿佛時刻準備著迎接客人。在孫堡,即使是正吃著飯,家里來了客人,主人也不慌——他們只需去切斤把熟牛肉就成。通常,一肉兩吃。一半“干擒毛”——切成方方的薄片,裝于盤中,蘸辣醬吃,開胃生津,佐酒最佳;一半燒青菜,把生姜片、曬干的朝天椒油鍋里煸出味來,牛肉入鍋翻炒幾鏟子再下青菜,燒開即可。牛肉燒青菜出鍋后紅綠分明,香辣俱佳,最是下飯,幾塊下去,頭上冒汗,腳尖生暖。有那講究一點的,還會買半斤生牛肉,切成薄片,與大蒜一起爆炒,牛肉鮮嫩,大蒜濃香,味美異常,絕對是“打嘴巴子也不丟”的佳肴。
不過在寒風呼嘯的傍晚,孫堡人更喜歡喝上一口牛肉湯。說是牛肉湯,其實與牛肉不搭界,是把牛骨用斧子劈開,放到大蒸子里,用樹根大火熬上一夜而成。其湯白,其味鮮,其質稠。吃時,切點牛肉,抓一小把蒜花,放一勺辣椒,捏一撮細鹽,直喝得胃里暖身上熱,一夜都不會感到寒意。喝孫堡的牛肉湯,不要擔心自己肚子大,牛肉湯似乎都被人體吸收了,無論你喝多少牛肉湯,夜里都不用起來小便。因為孫堡的高湯想喝就加,不要另外給錢,于是有些老人臨走時還拿出搪瓷缸子,跟店家討一缸子高湯。老板娘也不惱,呵呵一笑,很爽氣地滿上。老人帶回家,第二天用這湯燒青菜,青菜色綠而爛,于是老人又過一回嘴癮。
其實鎮上就有孫堡牛肉賣,也有孫堡牛肉湯供應。可鎮子上一幫愛品味的食客不在鎮上吃,常常帶著酒開車到孫堡去吃肉喝湯,用他們的話說,這叫“地地道道,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