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和朋友去云南大理旅游,一連“野”了兩天,身體有些乏了,就到一家書店去淘書。書沒翻幾頁,只聞到一味幽香迎面飄來。我是有名的美食狂,哪受得了如此“調戲”?我趕緊向書店老板打聽香氣是從哪里飄來。老板笑著說,現在到了飯點,臨街的一家飯館在賣云南“小瓜嗜魷魚”。
我聽完這話,立馬拉上朋友就奔向了飯館。進得菜館,我見很多食客都在低頭品嘗美味,不禁口水直流,忙說:“老板,給來兩碗魷魚。”
老板也挺幽默的,說:“是要小瓜嗜魷魚吧?我們云南的小妹水靈,小瓜也是養人啊,小瓜配魷魚,既美味又滋補。來一份小瓜嗜魷魚,嘴里品著香,肚里留著暖。”老板又告訴我們,云南小瓜是南方的叫法,北方叫西葫蘆,正宗的云南小瓜與西葫蘆在味道上稍有區別,云南小瓜比西葫蘆要更加香甜一些。
老板一看就是老手,做菜相當熟練,他先把魷魚洗凈,整成十字花刀,又把云南小瓜切成齊整的小塊,放入沸水中焯到五六成熟。把砂煲放在火上燙熱,放入植物油,再加入大蒜、姜絲和香芹熗鍋。這一熗不要緊,滿砂煲的香氣溢出,把我饞蟲勾出來了。朋友拉著我的胳膊,和老板開玩笑:“師傅,你手快點,要不然我拉不住他了,你看他這躍躍欲試的架勢。”
老板嘿嘿一笑,說:“別急,別急,很快就會做好。”老板說著,把小瓜與魷魚都放入了砂煲,又加了適量的生嗜醬翻炒起來。過了一會兒,老板把砂煲蓋子扣上,然后說:“菜好了,你們先別吃,我們云南人有個習慣,吃飯前要唱個小曲助興。”我和朋友聽罷大眼瞪小眼,看了看店里的其他食客,他們都在竊笑,估計是在等著我們這兩個外鄉人出丑。在尷尬中,我和朋友只好低著頭,圍著砂煲象征性地哼哼了幾句。我們抬頭看了看老板,他笑著搖搖頭,我們只好繼續哼哼。如此這般哼哼了幾次,老板終于點了頭。于是我們掄起筷子,一通猛造。小瓜清口,魷魚噴香,正如老板所說,那真叫香在口,暖在心。
等吃罷結賬,老板才笑著說,云南人飯前唱歌是開玩笑,他知道砂煲菜誘惑太大,怕我們吃急了燙到舌頭。
原來如此!
責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