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早在《黎明之前》播出之前,在劉江的工作室里第一次看到剛剪好的《風語》的片花,說到應該拿什么菜來形容《風語》,他想了一下說,如果《媳婦的美好時代》是糖拌西紅柿,《黎明之前》是麻婆豆腐,那么《風語》就是家常豆腐。
可小編認為,《風語》更像是西紅柿炒蛋,因為人物形象分外鮮明。打著麥家旗幟的作品總是帶著強烈的、殘酷的諜戰意味。比如我們熟悉的《暗算》、《風聲》。麥家說《風聲》中曾出現的遺憾都在《風語》中彌補了。這樣說并不是因為兩者有什么關系,而是麥家對《風語》的期望值頗高。電視劇播出伊始,由于受到《黎明之前》擁躉的期待,風格又明顯與《黎明之前》不同,讓很多觀眾一時間沒明顯看到他們想要的緊張和刺激。事實上,往前翻幾個月前的采訪中,劉江總是時不時提醒大家:“他不太像諜戰劇,他里面寫的人物情感和人物命運在各方面的糾葛浮沉,這個劇的情感是最吸引我的。”
慢熱其實是有好處的。故事講述共產黨、國民黨以及日軍為了爭奪數學家陳家鵠而展開的較量,開篇就交代了矛盾的各個方面和核心人物。大量刻畫人物的細節鏡頭考驗著觀眾的耐性,但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已經開始嘗到甜頭,主配角的命運趨向緊張,在前期刻畫鋪墊的作用下,每個人物都一點點走進觀眾的內心。在電視劇中,小說中大量的心理描寫已經被鏡頭語言替代,這也是電視劇改動最多的地方,不過劉江最大程度上做到了緊湊,連麥家看過第一集也表示“比我想象的要好”。
包括麥家、劉江在內的創作者沒有拿情節劇的要求來做《風語》,“它不能歸類為諜戰劇,人物的命運大于故事情節”。麥家說。盡管是諜戰題材,但《風語》在同類題材中確是一股清新之風。但這“清新”來得有點沉重——在一個危險的環境下,人物性格和心理變化都刻畫到可謂精細。值得一提的是胡軍,將一個冷血忠誠的國民黨軍官陸從駿,演得讓人心生震動。其實劇中每一個人的出現和消失都是經過細致推敲和演繹的,正所謂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死場。
郭曉冬
我哭了但我不軟弱
陳家鵠這個人物是麥家從“無”中創造出來的,劉江進行了再創作,到了郭曉冬那里,他本人又做了二次創作。麥家認為他的修改是成功的,從劇中,一眼就能看出郭曉冬突破了以往的表演和角色。無論別人是不是評價《風語》最大的贏家是郭曉冬,或者他的知名度其實一直欠最后一次曝光,陳家鵠已經被觀眾記住了,從他無能為力在“黑室”默默流淚,面對理想的選擇,家人喪亡中情感的崩潰,每一次破譯密碼時的如履薄冰,在一個盡是孤獨的戰場上,郭曉冬令人眼前一亮。
Q:你每天只要沒有夜戲就趕回住的賓館看《風語》?
A: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急切地希望早點收工,演員看自己演的作品跟觀眾看電視的心態完全不一樣,更多的是審視自己的表現,也很期待觀眾的評價,心里其實挺緊張的,有點“忐忑”。
Q:你看劇本的時候,哪個地方是你特別喜歡的?
A:陳家鵠在冒著槍林彈雨逃命的過程中,卻像個小孩子一樣抱著柱子非要回去看小狄。在看劇本時我就覺得是神來之筆,完全讓陳家鵠從蕓蕓眾生中特別起來了。陳家鵠的反應是:可能有人死了,可能有人因為我死了,不能拋下他,萬一沒有死呢,一定要回去救他。如果觀眾在看這一段罵他白癡,我覺得我就算演好了。
Q:陳家鵠是你近年來突破最大的一個角色嗎?
A:的確很有挑戰性。我被陳家鵠深深打動了,看劇本時完全忽略了塑造他的難度有多大,只是特別想通過自己的感覺展現他,這是看劇本時就有的沖動。
Q:你所理解的陳家鵠是怎樣的?哭戲困難嗎?
A:他是一個敏感、孤傲、血氣方剛的愛國志士,很單純,一切向善,正因如此才會排斥陸從駿對他的各種手段。他是一個堪稱天才的人物,敏感、天真,愛恨強烈分明。他看見孫立仁濫殺無辜,突然發狂,就像突然爆發的火山,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這部戲是我拍戲到目前為止哭得最多的一部。連導演都說“你怎么那么能哭”,我也不想哭,但就是會情不自禁地流眼淚。
Q:他身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陳家鵠的情感和情懷。我特別喜歡他,我不知道別人演會怎么樣,但是我覺得他很能讓我投入地去感受他的生活。當他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他還必須撐起一片天。我為他的這種情懷所打動,老實說,這個角色讓我一度很難處理,因為他太讓我動情了。
夏凡
我很冷但充滿矛盾
看到相井,你完全看不到《手機》中于文海的影子。一個冷酷卻內心充滿矛盾的日本軍官,大部分是被夏凡用眼神和神態表現出來的,很出彩。劉江說夏凡的表演不著痕跡,這大概是對演員最大的褒獎。
Q:你說過這是個有人情味的日本人,在揣摩人物上,你覺得最主要抓住他的什么特征?
A:其實很多人對日本人的印象就覺得是壞人,這部戲主要講的是國民黨和日本戰爭,因為相井的身份和立場在這之間其實是很無奈的,因為他和陳家鵠的關系,他在這場戰爭中內心是掙扎的,心理矛盾激化,因此很多次都延誤戰機,每個人都會被他的情感所左右,這也是他人性的一面。
Q:這個人物臺詞并不算多,你覺得這樣一個看上去冷冰冰的角色要如何才能展現他內心復雜的一面?
A:相井的復雜在于對人的態度,對待工作、家人甚至是陳家鵠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他有很多面,他面對每個人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狀態。
Q:這個角色一開始就是有人情味的嗎?
A:這個角色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設計得有人情味,劉江導演很會把握人物性格,他溫和很有佛相,我們的劇本也會邊拍邊有改動,有很多即興的東西隨時都會產生,讓作品最后更好。
Q:這個角色最難的是哪里?
A:那就是中國話不能好好說,哈哈,比如說發音、斷句啊,說些幼稚的中文都會影響表演的流暢性。對于人物角色的塑造,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
Q: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場戲?
A:是一場重頭戲,場面很大,陸從駿制造一些假象,讓陳家鵠對妻子失去信心,而相井在和軍統特工的街口火拼中,為抓住機會殺掉陳家鵠,而誤殺了自己的妹妹。我對這場戲的印象很深刻,給心理的沖擊還是很大的。
Q:你怎么看《手機》這部戲?
A:《手機》對我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部戲,因為這部戲,我的知名度提升,觀眾和這個圈里的人知道了有夏凡這個演員,我對此充滿感激。這部戲因為和王志文、陳道明兩位老師合作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