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維權的聲音已經叫了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在抱怨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同時,是否也想到了自己該擔負的義務?被其指責的制片方對于編劇也有滿腔的怨言,本刊采訪了一位影視劇的劇本責編,跟編劇常年打交道的他指出了這個行業的種種問題,他說,如果編劇能給出他一個好劇本,他給對方的待遇也是絕對不會吝嗇的,但就是有很多人在渾水摸魚,讓這個行業良莠不齊,從某種意義上說,編劇現在的地位與處境也有這個群體本身的一些問題。
制片方指出目前編劇存在的幾大問題:
1 騙取定金
一般來說,在撰寫劇本之前,制片方會與編劇討論,并預付百分之十的定金,但是這筆錢有時會“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有些編劇在拿到這筆定金之后并不能如期完稿,或者應付地交上一個狗屁不通的劇本。雖然簽訂了合同,但是這個行業的法律、法規并不健全,大部分制片方也不會因此把編劇告上法庭。
2 編劇整體素質不高,劇本沒有原創性
國內影視劇發展這么多年,好像沒有一個劇本寫得好到讓數個導演愛不釋手爭搶到頭破血流的程度。編劇是從心里往外表達著人生的態度,而這些東西無可避免地帶著強烈的社會性,編劇缺失的東西,一定會表現在其作品里。所以影視劇的市場反應,基本上可以表達出編劇精神層次的高下與素質。
由于影視的工業化概念被逐漸加強而導致編劇對于作品品質的思索有了不同于傳統的理解,成了劇本層次降低的借口。很多編劇稱自己的劇本會被投資方干涉,最后會被改得面目全非,但這不能成為他們懶惰的借口。據那位責編透露,他經常收到的劇本是,全片都籠罩著好萊塢的影子,故事情節、表現方式等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缺少原創性是現在編劇行業最大的問題。
3 一些新晉編劇表現過于風格化,只顧表達自己的想法,缺乏市場意識
大概搞文字的都有一個通病,比較自戀,總是想著我要說什么,而沒有想過別人要聽什么。同樣作為文字工作者,編劇不同于作家,可以純粹自我表達,編劇的作品必須變成畫面才會被觀眾看到,如果沒有成為畫面,再自我感覺良好的劇本都是零。而要變成畫面,制片方就要考慮成本,考慮這樣的東西能不能被大眾接受,很多新晉的編劇并沒有意識到觀眾的接受程度,他們只顧想著自己表達,所以很多觀眾在看完一部作品后都會罵娘,當然如果你的自我表達有石破天驚的效果也算,最怕就是自己覺得牛氣沖天的劇本在觀眾眼里是一文不值。
簡單地說,編劇在行業內的現狀就是,寫不出讓導演視為神圣之作的劇本,編劇在導演的心目中也就只能成為一般的人,享受不到多大的禮遇。而編劇的故事在影視作品里讓觀眾得不到崇敬,想讓編劇在社會上的地位獲得普遍的贊同,也基本上是天方夜譚。編劇如果能在抱怨自身地位下滑的同時,意識到以上存在的問題,再加上相關法制法規的健全,與制片方形成一個良性溝通,多寫一些好作品,為影視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擔當,地位自然能翻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