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游山玩水、吃喝玩樂、血拼到底之后的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絲空虛,空虛背后是過節方式想象力的缺失,我們不是感覺充實,而是失落。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語)想象力將成為21世紀人類思維革命、教育革命、科技革命的導火索和引擎。誰是想象控,誰駕馭了想象力,誰就掌控了這個時代的話語權,我們能找回它嗎?
“中國教育的解放必須從解放孩子的好奇心開始”,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這樣說道,前不久,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想象力世界倒數第一,創造力倒數第五。此外在影響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由中國人發明。
中國有“腦白金”,卻沒有蘋果手機,看看當下的暢銷書,人們關心的是養身、辦公室政治、房奴、炒股等話題,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作家來講依然是個夢;林語堂說,中國人是世界觀最現實化的民族,他還做了成份分析:四份現實+一份夢想+三份幽默感+三份敏感=中國人。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能擁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想象力嗎?
“過節”想象力的缺失
在很多人眼里,北京人是最會玩的,只是不知不覺中,玩什么、怎么玩以及去哪玩的問題已成為北京人的疑問。這種觀念在這本不該存在的疑問中蔓延,逐漸擴散到其它地區,節日期間我們遺失了想象力,存留的只是一板一眼的假日無趣生活。
我們的想象力步履蹣跚
想像是開啟未來世界的鑰匙,更有人認為想像是提升民族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不論想像力是什么,其土壤一定是輕松、自由、無拘無束。我們缺乏想像力嗎?或者是我們的想像力年事已高,步履蹣跚?
尋找靈感城市
2010上海世博以“和諧城市”的理念來回應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訴求,它給人帶來了城市靈感的源泉。城市就好比一件藝術品,其建造是需要靈感注入的。從“烏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園都市”,人們在找尋城市的物質、繁榮、秩序、宜居乃至精神上的和諧時,更是在追求一種靈感上的契合。
那些出眾的想象力
貓咪擁有了翻譯機,可將“貓語”翻譯成200多個詞匯;機器人侍者可以代替人去為顧客送上美味的菜肴;一款“音樂三明治”,會為辦公室就餐人員送上舒緩的歌曲.....這些出眾的想象力為生活平添了新奇的趣味;喬布斯、《阿凡達》、微軟視窗、安徒生童話、宮崎駿、《盜夢空間》、達利、谷歌、推特、傳統水墨……總有那么一些時刻,我們為人類的想象力而驚嘆,他們像一座座燈塔,時刻提醒著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是什么摧毀了想象力
一座現代化城市包含什么?摩天大樓,繁華商場,蛛網般的路橋網絡,鱗次櫛比的住宅小區。所有的城市共有的是這些現代化元素,所共失的是屬于自己城市的想象力。在現代化的侵蝕下,人們缺乏的已經不僅是創作的想象力,甚至連欣賞的想象力也日益淡薄。
駕馭想象
這是一個需要想象力的時代,但更是一個需要駕馭想象的時代。我們今天事實上并不缺乏想象力,我們真正缺乏的,是對想象力的有效駕馭,進而在這一駕馭想象的基礎上,臻于至尊。